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范文

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嘉应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指高校通过优化教学团队生态系统让教师群体及个体不断学习与实践,形成教学共同体,使团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学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发展面临着观念困境、制度困境、管理困境和文化困境。要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就必须在实践策略着力:转变教学团队建设观念,主动作为;发挥群体效应,构建教学共同体;明确团队生态位,打造区域教学特色;采用“滚动优化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困境;策略

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载体、师资队伍为条件、带头人为纽带,在教育教学领域形成的有共同宗旨与愿景的群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基本理念,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从2013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被确立为嘉应学院第一个省级教学团队以来,通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符合地方高校、富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发展的新理念和模式,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含义

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指高校通过优化教学团队生态系统让教师群体及教师个体不断学习与实践,形成教学共同体,使团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学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团队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这个系统涉及教师个体、教师集体、学校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等多种生态因子;就团队自身发展而言,又包括教学团队目标、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团队带头人的素养等;教[1]学团队生态位分为群体生态位和个体生态位两个层次,不同教学团队生态位不同;教学团队专业发展就是这个系统各个因子相互联系、平衡及共生的结果。教学团队发展是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在发展内容上强调,除了注重教学团队专业的全面发展外,还要注重教学团队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丰富教学团队专业生活,形成教学团队的风格和精神;在发展过程上强调,教学团队发展具有阶段性发展的规律,分为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等,教学团队建设要注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学团队发展是以教学发展为核心的学术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教学团队发展的本质在于构建教师群体生态。教育生态学认为构建教师群体生态是教学团队发展的基础。群体生态学是研究一定栖息地范围内同种或异种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群体生态学是相对个体生态学而言的,它分为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和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两部分。种群具有集群效应,集群有利于改变种群的小生境,提高学习[2]率,增强种群的生命力,会产生利他作用。教师群体生态是在一定范围内教师群体与教育生态和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群体生态是相对于教师个体生态而提出的。是教师发展生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就当前来看,尽管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依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诸多现实困境,如,观念困境、管理困境、制度困境、文化困境等依然严重,需要引起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冷静反思与理性审视。

(一)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观念困境

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首先需要观念建构。目前,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观念困境表现在:学校管理层和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其生态化发展缺乏深刻、全面、科学与理性的认识,观念依然停留在“各自为阵”与“经师”阶段,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知识,而不关注团队和自己专业生态化发展,缺乏应有的团队观念意识。在团队发展上缺乏管理、规划和设计,存在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许多教师满足于现有状况,在完成自己现有工作之后,对于团队建设和形成教学共同体方面没有主动性,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这是制约地方高学教学团队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管理困境

一是组织职能的缺失。在现有大学管理体制内,系及教研室是大学的基本组织单位。教学团队缺乏相应的职责和义务,许多功能是由各二级学院系与教研室代替,因此有关教学团队发展和建设就变成了自上而下的“被发展”、“被建设”,缺乏建设的动力和目标任务等。二是现有的大学科层制管理中,忽视教师群体生态的发展。科层制管理是以权力为基础,严重割裂组织内部各主体有机关联的非生态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能够有效地实施行政领导,而不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专业的领导;能够解决组织内部行政管理问题,而不能够解决教师教学技能、信念、态度等专业化问题;科层组织内部有关社会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新的诉求、对教师教学理念方式变革的要求等信息不同程度受到筛选,人际沟通渠道过于单一垂直,缺乏灵活性与有效性;以教师个人绩效为依据进行奖惩,催生和强化了教师个人主义文化。因此,科层制可以成为以提升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常规管理活动的最佳模式,但却成为阻碍以创新及卓越教学为重点的非常规的、灵活的组织活动中组织发展的绊脚石弱[3],化教学团队发展的专业性,不利于建立教学共同体。

(三)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制度困境

制约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制度的僵硬。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的一系列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等缺乏科学的设计,而是沿袭或借用别的一些学校的历史经验或做法,造成许多教师一味地在制度框架内开展教学生活,忽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对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知识不足。有的只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面对不断更新的专业发展和理念更新,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群体,也是为了高学历而高学历,高职称而高职称,很多也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此外,现有教师行政化管理机制的强化,使教师之间缺乏充裕的专业交流与有意义的合作,严重影响到教学团队的生态发展。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地方保护主义禁止教师合理流动,也束缚了教学团队的生态化发展。

(四)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的文化困境

文化困境一直以来是遭人遗忘但对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确实又起着很大的作用。如,“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人才评价制度,使得教研室或教学团队背离了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的初衷,甚至形同虚设。其次,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的相对匮乏,造成教师的专业知识陈旧,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教师专业生活圈子狭小,仅生活在自我的学科小圈子中,与外界其它学科的缺乏应有的交流和互动,导致自身的文化视野受到影响。再次,传统教师个体文化的消极影响,认为教师自古都是“文人相轻”,知识分子之间向来都是彼此嫉恨,相互轻视,多竞争少合作,给教学团队建设带来极大不利。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生态化发展的实践策略

为破解上述困境,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建立教学共同体,推动教学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团队发展的生态环境,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转变教学团队建设理念,主动作为

针对传统“文人相轻”的教师个体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很早就开始着手生态化发展理念的建设。英语教学团队带头人十分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早在本世纪初就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建立教学共同体为目标将教研室的教师凝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和探讨,形成了自发的教学团队。2013年大学英语被确立全校第一支省级教学团队后,团队负责人在调研其他大学教学团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化发展理念,认为教学团队生态化发展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提出实施“大学英语三二互动教学改革”,即大学英语教学要加强网络自主学习;加强课堂听说教学和较高要求的课程建设;网络和课堂相结合,人网关系和人际和谐相结合;实现学生和教师达到可持续自主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长远教学改革目标。“三二互动教学改革”是一个建立在群体生态学基础上的教学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生态化理念,使学生和教师在优化的教学生态情境下,共建生生、师生和师师三个教学共同体,使师生两相受益、共享共生。

(二)发挥群体效应,构建教学共同体

生态学集群效应原理认为,教师根据一定条件组织在一起进行互动交流,会产生利他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在于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构建教学共同体,产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聚群效应。

1.确立教学团队发展的共同愿景。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首先产生被全体成员所认可并共同承诺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愿景目标,它有利于团队建成良好的动力机制,形成拥有专业技能、勇于承担责任并相互信任的团队精神。年省级教学团队立项之初,我们就[4]2013明确提出了“按照完善梯队,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打造名师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一支由教学名师、教授领衔,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发展愿景,鼓励团队教师将自我职业发展与团队发展和学校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使团队成员的发展有了一个共同目标。

2.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1)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种等级、类别的教学比赛,推荐青年教师参选各项奖教金的竞逐;(2)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打造及提升,选派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以及科研学术会议;(3)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促使青年教师成长;(4)实施“传帮带”计划,鼓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帮助、带动其他中青年教师提高科研意识和水平。

3.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共同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实施团队集体备课,同一个教学内容由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备课,然后大家讨论完善,最后选择一个最佳教学设计大家共同使用,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三)明确自我生态位,彰显区域教学特色

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间的机能关系,它是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同样,教[2]学团队要想优质生存,必然也需要获得各种资源、条件,确定在学校发展、乃至整个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等,必须清楚和确定好教学团队生态位和教学团队内部每位教师的个体生态位。嘉应学院是地处中国客都广东梅州市的教学型大学,教学团队的学科实力比地处一线城市的科研型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相比相对要弱,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如学校重视教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相对强;地处客都具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援助等。为此,根据学校实际及地处客都的生态环境,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客家文化发展确定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整体生态位,以此为基础着手整体建设。

1.合理确定团队内教师个体的生态位。做到坚持“角色明确,专长互补,错位发展”的建设思想,按照语言学、二语习得、教学法、翻译等学术方向整体布局,针对岗位特点要求和教师专长进行角色界定,确立每个教师的生态位;在集体备课时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实现错位发展。这一举措,既适应学生英语水平逐年提高的变化,又满足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使教师能够发挥专长,有效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2.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探索实施了“基于多媒体手段的现代英语教学模式”。打造了满足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三满足”和“以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为主干,先导课、拓展课互为支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出并采用了“双阶段、三模块、四层次、分级分课型”的教学模式,即为学生提供2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拓展阶段)、3个模块(基础阶段必修课、拓展阶段限选课、拓展阶段任选课)、4个层次(语言技能类、语言运用类、语言文化类、专门用途类)的课程内容,进行“视听说”和“读写译”分课型教学。推行英语“用中学(learningbydoing)”的“每每工程”,强调“每人每天”和英语见面的“浸泡式”生态式学习理念,强调常态化的英语实践环境。“每每工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通过这些举措,光同学获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3.服务客家文化发展,彰显地域特色。嘉应学院立足于客家地区,把握大学英语教改精髓,倡导实用性英语教学,加强西方异域习俗文化和客家本土习俗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并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嘉应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特色,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培养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学团队先后承担了“梅州市国土资源局地图双语标识语翻译”、“梅州籍国家级院士科技事迹和治学励志格言翻译”、“兴宁市路标及景点英语翻译”的任务,印制了一些本土的译本。

(四)采用“滚动优化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自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立项后,团队带头人就提出了通过向外引进和自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滚动淘汰原则”加强团队建设。确立了淘汰部分不参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或长时期没有学术成果(课题、论文等)、教学质量不高、水平低下的成员,持续吸收教学质量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新成员,不断优化团队结构,建立一支充满创造力和凝聚力、结构合理的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年来,通过建立生态化评价机制,不断吸收部分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团队中,使教学团队始终保持着当初——中青年教师结合、学缘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基本要求。

目前,团队中教授、副教授占45.4%、讲师占54.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63.6%;41岁~49岁占36.4%、31岁~40岁占54.5%、30岁以下占0.9%。当然,在教学团队的生态化发展建设中,我们也发现如何破解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体制困境,涉及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深水区,需要今后深化研究与大胆改革。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坚持以生态化发展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极大促进了教学团队建设,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团队成员多人连续多年获得“嘉应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何湘平、黄朝立、李巧莲、谢小红晋升副教授。负责人刘红梅2014年被评为首届基金教师奖。二是教师经常参加教学研讨会及学术会议,学术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团队成员共获得5项横向课题、5项省级课题,撰写并发表省级以上论文31篇。刘红梅教授于2013年获得梅州市哲学社科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是指导学生获得不少成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光同学获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刘莹同学获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笔试谢和照同学获特等奖。

2016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挑战大赛广东赛区复赛,罗佳以全省第七名获阅读大赛一等奖并入选全国总决赛;沈佳在演讲大赛和写作大赛中均获三等奖;李思超获阅读大赛三等奖;朱俊凯获写作大赛三等奖。2016年第七届广东大学生翻译大赛英语笔译比赛本科组,林武凯荣获一等奖。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刘东同学荣获[5]二等奖。实践证明,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生态化发展理念与模式既是一种理念创新,也是一种实践创新,对于探讨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提高教学育人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红梅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