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范文

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

摘要:当前福建省外语教育主要以英语为主,兼顾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语种建设,而小语种建设则基本缺失,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日益增长的外语人才需求。福建省应该按照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关键语言为主体的多元语言政策、通用外语人才与专业外语人才相结合和服务地方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福建省应当成立“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领导小组,以跨文化教育为主推动多元外语教育,以关键语言为主体补齐小语种教育并开展卓越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多种路径落实外语教育规划。

关键词:一带一路;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引言

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与支持,纷纷与我国洽谈“一带一路”合作。语言作为互通互联的重要工具,推进“一带一路”合作需要丰富的语言人才,国家及地方应当审时度势,做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与规划。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的语言教育与规划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王雪梅从学科规划、专业拓展、人才培养、师资发展等不同层面对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提供建议[1]。安丰存、赵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国家语言能力作为基础保障,而我国的外语教育缺乏国家意识、规划性与系统性,外语教育政策要以国家利益为导向[2]。“一带一路”语言政策规划不仅要有全局性,地方语言规划要密切联系地方经济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丰富的“一带一路”语言人才。蔡志全、赵红霞[3]对新疆、余江英[4]对云南区域外语教育进行研究并提出要改变英语独大的现状,积极发展各类小语种以及关键语言建设。本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地方外语政策与规划路径。

一、福建省“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福建省外语教育以英语为主,小语种教育缺乏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但是福建省外语教育形势并不乐观。据统计,福建省外语本科教育主要以英语教育为主。开设日语的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江学院、闽江师范大学、龙岩学院、阳光学院、莆田学院、福建商学院等。开设法语的有厦门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开设德语的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另外福州大学开设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育。而涉及东南亚等地区的泰语、菲律宾语、马来语等小语种建设没有开展,师资也匮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福建省高校也没开展相应的小语种建设立项。简而言之,福建省“一带一路”小语种教育缺乏。虽然福建省可以通过对外招聘以及部分社会培训机构获取“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东南亚小语种等人才,满足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合作等,但福建省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其特殊性,以及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以文化交流为例,福建省有众多海外侨民,他们心系福建,经常开展“寻根之旅”,参与福建经济建设,请闽剧大师唱大戏等。因此,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以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为基础开展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密切联系侨民感情,促进互信,以侨民为纽带促进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通互联合作。那么外语人才应当熟悉福建的这些历史、妈祖文化或客家文化等,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强侨民感情,助推“一带一路”合作。

(二)福建省缺乏“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一带一路”外语教育不是盲目性的教育,尤其是地方“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要具有地方特色,服务区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福建省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但并没有进行“一带一路”语言教育规划,没有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这也导致福建省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没有积极地进行各种小语种建设的立项与专业申请。这对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有诸多不利,在与云南、广西等兄弟省份的竞争中可能失去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非通用语言人才的缺乏容易导致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合作出现障碍,既不利于福建省优势产业与资本输出,也无法引进沿线国家先进技术等,没有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示范效应。可见,福建省加强“一带一路”外语教育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二、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原则

(一)培养国际化外语语言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由构想逐步实现,我国与世界,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增加。“一带一路”是外语人才发展的机遇,也对外语人才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是国际化视野。这要求外语人才清楚认识到国际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贸易发展与交易障碍,科技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障碍等,“一带一路”的发展趋势、形势以及存在的发展障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语言人才要及时掌握时代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语言学习与自我提升。专业性复合型外语人才要能通过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与语言能力。这些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具体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语言跨文化交际、财经政策与法规、金融财务技能等。特别指出的是,国际化的语言人才,也是民族语言人才,要对汉语特别熟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透彻,在对外交流中积极推广汉语,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当代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以及中国为解决国际社会和平、稳定与发展问题的建设性主张。

(二)关键语言为主体的多元语言政策“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与地区众多,语言也众多。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65个国家,共有53种官方语言[5],属于九大语系,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具体有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泰语、缅语、葡萄牙语等。福建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在进行外语政策与规划时,要积极实施多元语言政策,确保“一带一路”各种语言都有相应的教育政策与规划。但在保障多元语言教育政策时要突出关键语言教育,以服务地方优势产业、紧密的联系方的关键语言为优先。如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有众多福建华人华侨在东南亚定居,他们对福建有感情,有乡愁寄托,参与福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福建省将更多地与东南亚地区密切联系,那么福建省的语言教育政策要保障该地区丰富的关键语言人才储备,如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等。

(三)通用外语人才与专业外语人才相结合福建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大量的外语通用人才进行跨文化交际、日常翻译等活动。另一方面,要培养具有语言优势、专业精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要有对某些专业性的议题很熟悉的专业性人才。如“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合同签订,不仅要看得懂对方语言,更需要具备法学素养,懂得国际法和国内法律规定,并能进行必要的法律风险审查。又如会计人才,不仅仅需要懂得会计英语,还需要掌握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与账务处理方式,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经法规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通用外语人才可在外语专业进行培养,而专业外语人才应当在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卓越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外语人才培养尤其要促进非通用语的外语人才建设,如精通泰语、菲律宾语、马来语等语言的法学、会计、农业等专业外语人才。

(四)服务地方发展为优先福建省“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应当以服务福建省地方发展为优先,为地方发展培养与储备丰富的外语人才。根据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以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共同文化为基础,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重点打造海上经济走廊,促进农业、精细化工、石化、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和数控机床、能源、旅游等产业合作,推进海洋合作,推进文化、教育、医疗等合作。根据方案要充分发挥福建华人华侨的优势。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要根据方案的重点来培养人才。首先是以华人华侨主要分布的东南亚语言教育为主,促进文化交流与政府交流,为“一带一路”提供民心基础。其次,要面向重点产业与行业及时培养相应的语言人才。

三、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具体路径

(一)成立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领导小组,协调外语教育福建省“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应当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既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和监督者。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涉及教育部门、经贸部门、海关、工业与信息化部门、文化部门、农业部门、海洋部门、侨办部门以及来自于福建省内骨干外语教育专家。“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各类小语种,尤其是福建省要重点培养的关键语言应当均有代表。对于福建省还缺乏的语种以及专业领军人物,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补充。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既要保证培养的语言人才满足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又不能形成人才井喷,造成培养浪费。领导小组还需要制定外语教育大纲、人才标准,提供统编教材以及其他外语教育资源。

(二)以跨文化教育为主,推进“一带一路”多元外语教育根据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特征,福建省的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要实现全覆盖,在英语、日语、法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小语种教育。因此,在进行外语教育规划时,要积极推进福建省急缺的小语种专业设置与师资引进,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等福利待遇。福建省多元外语教育定位为通用外语人才培养,以外语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培养为主。多元外语跨文化教育主要分为三块: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教育,涉及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中欧、东欧以及美国文化教育等。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教育。三是福建本地文化教育,尤其是与福建海外侨民密切联系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福建省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小组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跨文化教育大纲制定,编写跨文化教育通用的通俗教材,研究确定跨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三)重点支持福建省“一带一路”关键语言教育关键语言是指推进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与重点发展的语言。根据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以及福建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区域,福建省“一带一路”关键语言包括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泰语、俄语等。对于这些语言教育要重点支持并引导。对于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泰语等小语种进行专业培育立项,鼓励外语教育经验丰富的院校开展专业设置可行性研究。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及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进行小语种专业设置培育。福建省还可以仿照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组建外国语言教育为主的专门性外语外贸院校,以福建省关键语言设置外语专业。为推动小语种教育,最重要的是引进和组建高能力师资队伍。福建省可在外省市引进人才,并注意挖掘本地有“一带一路”海外留学背景的专家、学者等参与小语种教育建设。福建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确定外交关键语言,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重要语种[6],以及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关键语言以及汉语对外教育等。

(四)培养卓越复合型涉外人才,提升专业外语水平推进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法律、税务、会计、金融等人才。这些专业性人才既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促进福建省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又要防范境外合作风险,降低投资损失。对此,福建省要加强卓越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以专业为依托,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外语可以英语为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第二语言,如东南亚小语种。涉外复合型以福建省重点支持的农业、精细化工、石化、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和数控机床、能源、旅游等产业,以及涉及的金融、会计、经济、法律等专业,大力提升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外语水平分为口语交际以及翻译能力。卓越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起点高、要求严,福建省要借鉴兄弟省份的教育经验以及国际上关于涉外人才培养的经验,合理确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开展。为促进专业师资力量建设,福建省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基金部门可以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将卓越培养计划师资送到国际相关院校、行业和企业进行交流访学、挂职锻炼,让其尽快熟悉国际专业能力要求,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带回国内,提升复合型涉外人才教育质量。结语本文对福建省“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原则及规划路径进行研究,对福建省加强“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是福建省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福建省要大力加强各种小语种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政策、资金与师资等的支持,力争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储备丰富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赵双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17(2):91-96.

[2]安丰存,赵磊.“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刍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4):26-32.

[3]蔡志全,赵红霞.“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外语教育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6(1):54-61.

[4]余江英.“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关键语言政策刍议[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7,38(1):84-89.

[5]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2):13-19.

[6]仲伟合,张清达.“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语教育战略的思考[J].中国外语,2017,14(5):4-9.

作者:钱秀金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