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摘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缺失的表现入手,又依据表现推导出原因,对这些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探究。最后着重对加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对策思考,提出完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调整当前教育模式;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思路,确立灵活多元的工作方法;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整体教育形象气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高校学子心理健康发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新探索,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表现

1、教育目标稍显空泛。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依据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纲领、教育方针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设定的教育目标带有教育者期望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观愿望,而没有综合考虑到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没有兼顾到在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状况和心理现状,没有全面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学校环境的变化。所以,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要求相对较高,稍显空泛,推行难度较大,很难达到国家和社会所预期的效果,不切合实际。

2.教育内容不够丰富。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侧重于“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建构上总是超乎现实地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理想,偏重于教育内容要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忽视了特定时期教育内容的更新植入,过于枯燥、理想化,不够丰富,缺乏对于人性的关怀。不能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的需求,施加给学生传统、单一枯燥,缺乏层次性的教育内容,忽视学生心理状况、情感需求和生活需求,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情感基础,这是心理疏导教育内容缺失的重要表现。

3.教育方式相对机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文化教育过程,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哲学的抽象层面下沉到个体心理的人文情怀实现过程,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不加以区别,把所谓的“科学方法”机械地套用在教育对象上,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例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任课教师采用“我讲你听”“我组织你参加”的教育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课外活动教学流于形式。在这种相对机械的教育方法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输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没有从心理上接受,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4.教育过程有些孤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且教育过程是持续不间断,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强调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几支队伍条块分割,各负其责,教书的教书、育人的育人、管理的管理,很少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教育理念进行交流与沟通,出现了工作主体的部分孤立,有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很少重视、了解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相关知识。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并不能兼顾到每位大学生大学四年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过程出现松懈、疏漏和孤立,导致人文关怀理念不能彻底地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中,心理疏导教育不能及时地传递到心理问题突发时期,大学生在面临学业挫折、恋爱困惑、就业压力时无力无助。这种相对孤立的教育过程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和影响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宏观环境的引导变得薄弱。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等,都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宏观上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在新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扩张冲击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经济全球化为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创造了条件,西方文化扩张主义导致传统民族精神受损;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发出了挑战,都让宏观环境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变得薄弱。微观环境的影响出现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皆对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有重大影响。但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就业形势严峻等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家庭是否和睦幸福、学校环境是否和谐、社会工作是否稳定、交友状况好坏等都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程度休戚相关,正是这些影响力出现了偏差,而导致人文关怀不到位,心理疏导不及时。

2.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缺陷。传统教育管理过于保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式也要紧跟时代,体现时代特色。但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必须依据法律、规章、纪律的制度,带有某种强制性,尽管其中有不尽合理之处,却不能随意改变,过于保守缺乏灵活性,有失人文关怀。此外,没有认识到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简单地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当做心理学教育来处理,纳入当前保守的教育管理体系内。不重视学生的民主意见。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实施不够重视学生的意见,征集学生意见进行教育教学改善的渠道不畅通,将学生民主意见阻挡在外,不重视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侧面反映出高校教育管理在这方面的人文关怀不到位。除此之外,心理疏导教育套用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管理,没有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个性化来普遍调查和意见征集,不重视学生对于强化自身心理建设的民主意见,导致心理疏导教育没有针对性,出现了偏差错位。

3.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权威性根深蒂固。这种“权威性”普遍隐藏于高校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实际上是违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人文伦理关怀,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情感体验,为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了无形的屏障。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沟通有限。大学生在面对教育工作者常怀敬畏之心,也正是这种敬畏之心将师生之间的思想、心灵的沟通给隔绝了,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一种单向的输送,缺乏师生互动。教育工作者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特点,同大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难以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情感共鸣,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无法主动得到补充纠正,缺乏人文素质、心理学知识的更新植入,这种有限的沟通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显著。

4.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清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主要是教育者主动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带有教育者个人的主观愿望,被认为是主体;而大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被动地接收教师所传递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规范,被认为是客体,主观能动性被习惯性地忽视,主体地位不清晰。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当前大学生主要是以“95后”为主,个性化心理波动较大,不重视个人意见容易由逆反心理、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导致认识失调和行为偏差等。学生没有向老师倾诉自身的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心理活动障碍和需求的主观愿望,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有个人主观偏见,不喜欢某个老师,对老师不感兴趣,配合度较低,甚至产生排斥抵触情绪,都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人文关怀和缺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方式

当前,在高校中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十分重要,它不仅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积极的引导与塑造,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提供了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健康心理基础。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1.完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调整当前教育模式。第一,各高校建立并完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一是努力构建各大高校党政双管齐下的有效领导机制,健全领导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效机制形成的关键要素,是全面落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保证。二是全面调动高校各部门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落实党政领导,形成自上而下相互配合和双管齐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工作机制。另外,加强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引入大量心理学专业专职教师,形成各院各专业各班各小组分配老师专门负责的心理疏导机制,定期检测学生心理状况。第二,调整当前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有着逐渐僵化的倾向,而要改变这种倾向就必须变革现行的教育模式。必须做到:一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联合商议,以立法的形式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正式引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机制;在专业设置上,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心理学专业的联合教学,通过两种专业的融合教学既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也可以排除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引导。二是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将其置于科学文化知识之前,实现理论教学与情感教学并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大幅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成效。

2.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思路,确立灵活多元的工作方法。第一,突破当前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突破硬性灌输法。变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大班制为小班教学,变革“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师生交流制和课后参观名人遗迹、拜访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软”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更是培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极有效的一种途径。第二,广泛征求高校学生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是一种双向的社会活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对象,尤其是学生的意见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广泛征求高校学生的意见,通过在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校园内设立校长信箱、授课教师信箱、辅导员信箱,让学生有多个提意见的渠道,全面搜集学生的意见,并令专职人员及时有效的回复,这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3.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升整体教育形象气质。第一,提高教育者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在含义就是对教育者提出的高要求,不仅要储备自身足够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引以为楷模。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不仅仅是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增强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求树立一个阳光大气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能够通过日常教学工作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内心。第二,注重形成教育者的个人教学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语言幽默风趣、能向学生展现独特人格魅力的教育者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力,对于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同样适用。例如,在日常教育中,可以举办一些师生同台竞技的才艺比赛,心理健康题材短剧,参与学生,融入学生,与学生团结协作,只有通过无形中向学生展示人格魅力与亲和力的方式,才可以缩短师生距离,从而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成效。

4.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以服务学生为准,贯彻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定期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关爱学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开展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例如,教师要经常到学生宿舍,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满足,形成一位教师对应一个宿舍的思想心理咨询服务制度。只有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情感共鸣,实现以情动人,而后才能彻底做到以理服人,才可以让学生毫无保留地接受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师生平等,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偏爱、不歧视、不统一而论;其次,在学术问题上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任意批判、不嘲讽,互相敦促共同进步;再次,要积极与学生思想、心理沟通,实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并及时改正;最后,还要关心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交友状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交友观,避免学生因生活困难或心理困惑而走向心理扭曲的道路。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学生个体性差异愈加明显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引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教育模式,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才能做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9(0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68-71.

[6]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07-110.

[7]陈华,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考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41-43.

[8].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作者:池雪凤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