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均衡角度下学前教育发展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县域内幼儿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县城往往集中了县域内最好的幼儿教育师资,不仅人数多、而且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手与教学骨干较多、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他们的存在,是县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本保证。相比之下,农村幼儿园教师师资却是队伍残缺、情况堪忧。如一项在江苏省阜宁县调查表明,农村幼儿园举办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随意削减教师编制,人为加大教师工作量,班均教师1~1.5人,比规定标准减少了一半以上。目前,大批农村幼儿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培训,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会极少,专业发展较为困难,农村幼教师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教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以2011年以例,全国县城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和职称情况如表1、表2所示。
2.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等。幼教经费投入是幼儿园办园的基本条件,而我国普遍存在县域内不同幼儿园经费投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曾对河北、安徽和浙江3省25县的591所幼儿园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政府在县直机关园与非县直机关园、示范性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的办学经费分担比率和财政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学经费政府分担比率均值为65%,其他公办园为57%。就财政投入总量来看,县直机关幼儿园的均值是108万元,其他园仅为22万元,二者相差5倍之多。
3.县域内幼儿保教质量不均衡。县城幼儿园不仅设施齐全,而且教师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管理规范,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较高,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县城公办园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可视化、活动化,使幼儿能在这里尽情享受快乐的童年。而农村幼儿园教学资源稀缺,教师数量与质量都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幼儿园办学举步维艰,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学方法落后,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远未得到落实。幼儿教师多数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教学中,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教师说的多,幼儿操作少。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幼儿浓厚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农村幼儿园办园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作息制度、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小学化趋势很严重,不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以人为本。首先,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根本,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创造相对均衡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力求使每位幼儿都能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优质学前教育。其次,以教师为本,重点解决好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待遇、生活、培训、进修、职称等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忠诚于学前教育事业。
2.公平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公平发展原则要求每个幼儿在入园学习的条件、权利、机会等方面都拥有平等的待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保证受教育者接受学前教育所必需的园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让全体幼儿享受公平教育的基本权利,这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3.共同发展。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并非“劫富济贫”,也不是相互制约,而是在寻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好县域学前教育统一体各部分的作用,形成发展的合力,最终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县域一体化发展,应侧重从空间维度重视区际公平,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资金的合理流向、人才的科学组合、政策的有力保障,达到以县城带动农村,以发达乡镇带动落后乡镇、以中心幼儿园带动一般幼儿园,实现以强扶弱、强者更优、共同发展的目标。
4.统筹发展。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要统筹协调好整体与部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县城发展与乡镇发展的关系、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关系以及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县域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一体化健康发展之路。
5.优先发展。县域学前教育要根据所在县的教育现状、优势与基础,在一体化的框架下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实施“优先发展”的策略。在县域内,要优先发展基础薄弱、急需扶持与发展地区的学前教育,避免“福利性”投入导致全面开花、措施不力、效益不高的倾向。在城乡之间,要优先发展农村幼儿园,让广大农村幼儿能够与城市幼儿一样享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三、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策略
1.制订县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要重视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制订,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政策并落实到位,积极扶持县域内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从战略高度重视县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稳定发展县城幼儿园,加快培育落后地区乡镇幼儿园,促进全县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教育发展规划既要注重上下的衔接,使县域教育发展规划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一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又要注重横向协调,实现县域内地区之间学前教育协调发展,避免同行之间恶性竞争。各县应从政策上倾斜、制度上保证、资金上扶持、组织上保障,以科学规划统领县域内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2.加强幼儿园经费投入方式改革。要实现县域学前教育发展一体化,经费投入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应以县域幼儿园均衡发展为导向,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式、投入对象、投入重点进行调整,以减少城乡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与村办园等之间的差距,扩大经费投入的受惠面和使用效率。改革之后,经费要向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急需改善的幼儿园倾斜,发挥乡镇中心园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可建立对经济落后乡镇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和其他弱势幼儿园的财政援助制度,逐步改善这些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可建立学前教育帮扶基金,借社会力量帮扶落后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可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奖励基金,对学前教育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与教师等进行奖励,以奖代补,以保证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3.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教育物质资源的保障。要统筹县域内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与建设,重点扶持农村幼儿园与经济落后乡镇幼儿园,帮扶建立安全的教室、添置活动器材、建立活动场地、购置教学器具、添置图书资料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教育教学硬件评估制度,每学年组织幼儿园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让来自社会的压力变成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应优先给急需改善条件的弱势幼儿园配置相关资源。地方财政安排的教育支出、校舍维修经费等,应优先安排到农村幼儿园和其他弱势幼儿园,以保证那里的幼儿能有一个安全、合格的教育环境。
4.实现幼儿园布局一体化。科学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调整与优化幼儿园空间布局,是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城乡、区域之间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差距过大等突出矛盾,相关部门必须对县域内幼儿园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建立城乡幼儿园互助互动、共建共享的机制,深入推进联园计划和支教活动,积极探索“名园”扩张计划,建立“1+1”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模式,等等。还必须不断整合规划城区幼儿园的资源,发挥省市优质园的“龙头”效应,开展“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还要通过幼儿园“认亲”等活动,发动城区幼儿园支持农村幼儿园,实力强的幼儿园支持实力弱的幼儿园,促进县域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5.实现师资结构优化一体化。加强县域学前教育人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要探索创新用人新机制,将素质较高、富有潜力、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派到基层幼儿园担任管理工作,以改变农村幼儿园长期以来“放羊式”的管理状况。要创造条件、完善政策,设立地方支教津贴、交流访问教师津贴,鼓励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其他薄弱幼儿园挂职任教。主管部门要懂得“爱才、惜才、引才、用才”,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大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幼儿园任教,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要鼓励低学历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逐步改善基层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变基层幼儿园、特别是乡村幼儿园师资严重“贫血”的现象。
6.建立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广大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农村幼儿园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与县城幼儿园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层次,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质量,必须建立城乡幼儿园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机制。政府必须成为促进幼儿教育公平的主体。
所以,市、县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当好“红娘”,出台城乡幼儿园“携手共建、和谐发展”战略,为城乡幼儿园的联姻牵线搭桥,实现城市与农村幼儿园的有效对接与共建。还应出台城乡幼儿园定期交流研讨制度、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城市幼儿园教师到农村新幼儿园支教制度、农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实习进修制度及农村幼儿园园长定期培训制度等,实现城乡幼儿园建设的互动与发展。农村幼儿园应在理念上跳出“农门”,高攀“城门”,以现代的管理方式、科学的教育模式、较好的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层次,缩短城乡幼儿园的办园距离,使农村幼儿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幼儿同等的教育,实现城乡幼儿园的均衡发展。
作者:刘强单位:盐城师范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