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绘制2002—2018年CNKI刊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主题文献的科学知识图谱,揭示近十七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发现,十七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思考、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养等方面,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形成理论与实践共鸣的焦点研究领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教师专业化(TeacherProfessionalization)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1]。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事关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相关话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核心素养价值的凸显,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自1999年8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堪忧,据2015年天津教科院对全国10403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5%的中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有6.6%的中小学生对自己做否定评价,25.5%的中小学生交往比较被动,14.9%的中小学生坚持性差,45.2%的中小学生缺乏独立性[2]。除了调研数据,网上也时常爆出各种由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教育难题。虽然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显然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研究状况以及其演进态势都是文章重点关注的问题。运用文献计量学来识别和追踪特定学科领域的结构和演变已成为很多学科领域的重要课题[2]。可视化技术能够直观、全面、系统地呈现某一领域内的焦点问题,有助于我们透视和把握该领域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拟将CNKI数据库为信息源,对2002—2018年刊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近十七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热点及演进状态等问题进行剖析,以此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1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在CNKI数据库中,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教师”“心理老师”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期刊来源时间为(不限);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检索条件为(精确),浏览后筛选并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会议预告、通知、研究介绍等,共得到218篇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3日)。

1.2研究工具文献分析

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该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本研究拟运用CiteSpace对发文机构、作者合作、关键词、研究趋势等进行分析,绘制相应的网络关系图、关键词共现图谱、研究前沿时区视图等[4]。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数据分析

2.1发文时间及期刊分布情况

从发文时间来看,2002年为重要时间节点,该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国内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题的论文自2002年以后总体上呈波浪式上升趋势,2010年和2015年达到两个峰值均为23篇,说明这一时期研究论文在总量上增长较为迅速。

2.2发文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分析

为了把握该领域研究的空间分布和区域活跃状况,我们分析了发文机构和作者群。文献计量结果显示,排名前十位的研究机构有:长春教育学院(10篇)、西南大学(8篇)、福建师范大学(7篇)、重庆师范大学(6篇)、安徽师范大学(5篇)、广西师范学院(5篇)、湖南师范大学(4篇)、东北师范大学(4篇)、南昌大学(4篇)、华中师范大学(4篇),其中有9所属于师范类院校(西南大学前身为西南师范大学),其成果数量为53篇,占前十位总量的92.9%。不难发现,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师范院校。学科领军人物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往往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做出重要的学科理论成果,对学科或领域的发展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5]。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这些作者之间的合作关联度并不是特别强,研究问题的聚焦程度并不高,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领域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学术影响核心,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多是一些高校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研究兴趣在较小范围内展开的。但值得一提的是,长春教育学院作为地方教师进修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领域形成了小范围的作者合作群,这些学者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近年来该研究机构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为主题的研究成果颇丰。

32002至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热点与演进

3.1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精炼,也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若同一关键词在多篇相关主题文献中出现,则说明该关键词可能对应着一个研究热点。图2中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字体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中心性,节点间连线的粗细表示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强度。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高频关键词还有中小学、对策、专业化、胜任力、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师资培训、中职学校等,这也是近十七年来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主题研究的热点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数据分析显示,本研究中所有关键词的中心性均为0,这表明这一研究领域至今尚未形成高度聚合的研究焦点[6]。从研究主题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该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相关的关键词主要有:专业化、胜任力、师资培训、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职前培养,累计出现频次为61次,占总数的33%(总数中刨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这三个检索词)。除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这一研究主题外,其他主题的研究显得比较松散,比如: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等)、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应用等等。换言之,当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研究,事实上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3.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演进历程

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时区视图以及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文本研究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将2002—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7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进入探索阶段。该阶段的文献尚没有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的研究领域,其中以2003年杨宏飞发表于《教育研究》的《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为代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在全国范围内进入积极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大多以思辨研究为主,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出发,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教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索,形成了系列学术观点。以这一阶段的研究为出发点,后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岗前培训、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第二阶段:2008—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逐步过渡到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发展阶段。其中尤其以黄峥、俞国良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探索》一文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表和王智、张大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结构及测量》在《心理科学》的发表为标志。这一时期除继续关注第一阶段的问题之外,还涉及教师心理素质、胜任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开始聚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为主题的文献发文量较之第一阶段明显增多(第一阶段发文量为31篇,本阶段发文量为70篇),实证研究和相关调查类的文章也明显增多。第三阶段:2012—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进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作出了明确要求。本阶段出现的突显词主要是“积极心理学”,这意味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跳出了限制自身发展的桎梏。积极心理学理论更加关注教师的积极体验、积极情绪等积极因素,能够培养或扩大教师潜在的积极心理能量,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提供了崭新的设计思路[7]。

4研究前沿及趋势

根据陈超美教授的介绍,“学科研究前沿是由形成文献共引矩阵中的文献及其被引文献中使用的突显词或突显词的聚类来体现的[8]。”CiteSpace为我们提供了突显词探测的功能,通过对关键词突显度的分析,能够反映其在一定时期的影响力。时区视图(TimezoneView)有利于我们以时间轴为主线梳理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演进方式及其发展趋势。以关键词共现频次和突变值为参照,基于图3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及对检索文献的分析发现,出现的突显词主要有“队伍建设”、“师资培训”、“胜任力”、“胜任特征”、“积极心理学”、“中等职业学校”、“角色定位”等,这些语词无不与“教师专业化”相关。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实证研究。文献检索发现,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普通教育的中小学,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这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一个关注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普通教育过渡到职业教育,他们面临着就业升学等诸多压力,比普通中等教育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为复杂。这种状况下,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第二,关注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它涉及教育研究的各个层次,诸多学者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在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运动,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华侨学生、灾区学生、老年群体)研究中的理念转向和实施方法[7]。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自身专业理论,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西方,西方国家在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经验,理论研究也更为成熟。CNKI文献检索只发现了4篇引介性质的文章,包括2017年龚芸发表的《美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2012年马红宇、唐汉瑛发表的《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经验及其启示——基于胜任特征的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2008年崔景贵发表的《专业化:国外学校心理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目标》以及2007年刘晓明等发表的《俄罗斯中小学心理服务工作者的职业规范》等4篇文献。鉴于此,未来的研究还应多关注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本研究以2002—2018近十七年CNKI数据库刊载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分析,目前国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但是的期刊层次并不高,多为经验思辨和实践探索,说明整体研究质量不高,缺乏高水平理论与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撑。时代需要教育科学相关理论的突破,以期能够更好地引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研究。第二,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目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研究,可以聚拢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教师胜任力特征、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但是中心性分析发现,关于该领域的相关主题文献至今尚未形成高度聚焦的研究领域,说明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也未能把握住当下教育改革的痛点。为解决这一短板,还需要学者们根据教育改革的形势,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从多个学科、多个视角来凝练这一领域的热点问题。第三,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只是相对的,目前极少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为主攻领域的学者,少量合作研究的成果层次也比较低。针对上述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今后需要搭建高水平协作研究平台,各科研院所应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未来需要高水平的学者作为领域带头人,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动态,并且与国外学者和本国基层心理教师形成联动机制,实现理论突破和现实关怀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孟宪乐.教师专业发展与策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孟四清.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5):57-61.

[3]刘佳,韩毅.中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及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14(12):53-60.

[4]杜志强,支少瑞.中国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基于近十年《中国特殊教育》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5(2):18-23.

[5]韩永强.我国成人教育研究演进及其发展趋向——基于2007—2016年《成人教育学刊》刊载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5-13.

[6]林静,傅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98—2015):热点、演进及其展望——基于CSSC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7(8):67-77.

[7]侯洁,张茂聪.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年总结——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7-2017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心理品质”主题文献的可视化解读[J].中国特殊教育,2017(5):36-43.

[8]陈悦,陈超美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王旭涛;胡琳丽 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