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云课程的实施困境及其突破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5年第十二期
近年来,云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开始登上课程舞台。作为课程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课程既有超越之处,也存在难为困境。一方面,云课程所包含的诸多理念,如以学生为本、实现教学数字化与无纸化、课程资源泛在化、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与协作研究氛围等,为我们呈现了一副美好且丰富的课程愿景;但另一方面,云课程在从“云端”走向实践的过程中也正遭遇重重困境,亟需我们从课程实施的立场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本文试图从课程“文本”、课程“人”、课程环境①三个角度,反思当前云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并进一步探索突破措施,期望能对当前的云课程实施以及教学模式完善有所裨益。
一、课程“文本”:从纸上到线上的转向困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播主要通过教材、教辅资料等非生命载体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播知识与技能的生命载体而进行。而在云课程教学中,虚拟化、电子化、情境化、统整性与碎片化的知识载体占据主要地位,课程“文本”载体从纸上转向线上,但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它在具体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
1.课程“文本”形态多样化构建的困境云课程的实施过程是虚拟课堂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个性化的存在,有着不同的选择爱好与视觉偏好,加之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解能力、问题意识与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因而,他们对课程文本的要求也存在“个性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真实学习与成长需要,要求云课程文本的构建应该体现多元化与弹性化。然而,由于云课程属于新生事物,其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平台构建也不够完善,云课程文本多样化形态构建的力度还较为薄弱,大部分文本为课堂视频,且多以专题或小章节的形式存在,时长不一,并且在部分课堂视频教学中,以教师讲述、学生聆听为主,诸如图片、音频、动画等课程文本则较鲜有。因而,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以及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云课程文本形态建设必须超越单向度的立场与方法。
2.课程“文本”内容组织的系统化困惑“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1]因此,在课程领域,课程内容问题是关键性的存在。而课程文本内容组织的系统化则是保证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条件。云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知识间的自然逻辑规律,通过系统化的组织,将课程文本内容知识结构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与自我发现学习的认知结构。然而,在当前的云课程内容组织层面却呈现出如下两个特征:首先,课程内容组织的静态化。这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组织的教材化倾向,部分课程内容只是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技术化处理转换成网页内容或者PPT内容搬到“云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学习是非线性展开的,因而照搬教材的线性课程内容排列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疲劳的情绪与精神状态,这有悖于云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初衷。其次,课程内容组织的堆砌化。部分课程内容虽能够超越既有文本依照非线性规律组织的状况,但对庞大的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组织却不够明显,学生很难通过关键词或主题的搜索找到所需的系列化课程资源,这会影响云课程实施的效果。有鉴于此,必须改善与加强云课程文本内容的系统化组织,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3.课程“文本”获取的便捷性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纸质化课程文本的获取是比较方便且快捷的。理论上,云课程出现的初衷也是为了方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有效地获取课程资源,但这一愿望的达成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质量水平的提升。以爱课程网站②上的课程为例,绝大部分课程视频是免费的,学习者不必担心课程文本的阅读权限问题。但是,云课程的视频文本不支持电脑下载离线观看,也就是说,在网络不能覆盖的地区是难以落实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的。不仅如此,诸如GIS软件、IPad媒体、共享服务平台、IPV6等学习及交流工具设备的拥有也是云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目前我国云课程实施所需的学习及交流共享服务平台的开发与构建还不够完善,加之IPV6技术尚未普及、IPV4网络带宽技术又难以完全满足云课程实施的网络流畅性要求,这样,在如何落实云课程实施、如何将云课程文本快速便捷地展现在师生面前,就成为当前云课程实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课程“人”:从适应传统到内化“新知”③的转向难题
所谓课程“人”指的是围绕课程改革的公共论题发表主张和意见的专业人员或是大众媒体人员。[2]这里的课程“人”主要指学生、教师、课程管理者等相关人员。这些课程“人”在从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适应转变为对云课程的接受与内化中还存在诸多难题。
1.学生:从现场学习到在线学习的学习平台转换挑战“从本体论的角度看,课程的存在是为了使学习者更有智慧地生存。”[3]智慧地生存意味着学生不仅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健全人格,还要具备理想化的个性。因此,课程实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理性与非理性素质的发展,这是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重要素质诉求。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还是课堂上的权威,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故而,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在很多时候成了口号,变得苍白与无力。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不愿主动思考的学习与生活惯习,导致课堂教学的整体风貌呈现出封闭性和保守型的性格。显然,这不符合云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与价值指向。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现场学习方式转变成在线学习方式,这一转换意味着学生将自我把控学习时间、空间与进度,自我调控学习过程与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较高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抓住云平台传递出的知识与信息。然而,长期处于“被动”文化与惯习环境下的学生,面对学习平台转换,他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理解与应用能力能否达到自我探究学习的要求,又能否对自我学习现状有清晰的认识以有针对性地补差补缺,显然是云课程实施应该重视的现实性问题。
2.教师:由实体课堂到虚拟课堂的教学场域转化症结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场域是实体课堂,而在云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则通过云环境这一虚拟课堂完成教学。云课程的实施是学生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和思考,开展主动式与个性化的学习过程。这一崭新的课程实施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方面拥有很强优势,但这一优势的发挥与落实也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给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实现有结构化的学习,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并在适当控制与自由开放间寻求平衡,需要教师在云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课上,教师不再是传统观念中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人员,课堂也不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通过多样性的课程组织形式向学生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并帮助学生展开知识探究的场域。在课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与研制云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与材料,参与课堂视频录制、电子教材编辑以及课程文本形态的编辑与等一系列工作,而不再是传统课堂中教材的依附者,教师拥有了较高程度的自主性与灵活性。然而,由于长期笼罩在传道授业解惑使命以及“分数至上”的理念之下,教师的专业创造性在很多时候被遮蔽与虚化。那么,教师如何适应云课程实施教学场域的转换,有效地从实体课堂教学模式转向虚拟课堂教学,是当前必然面对而又必须超越的挑战性症结。
3.云课程建设者④:确立云课程建设基本机制的难题云课程基本机制的建设是云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当前,云课程建设的基本机制还存在如下难题。首先,云课程平台建设机制不完善。云课程平台并非仅仅依赖某一单一网站,它需要多层网络体系的支撑。然而,当前国内的云课程平台还不够完善,专业化的上位的云课程平台比较贫乏。其次,云课程建设有赖于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与教育行业的有机融合和分工合作。[5]具体地说,信息技术是云课程实施的支撑性条件,它保障着云课程的实施与推广;文化产业则对云课程实施承担着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和任务,它不断充实与丰富着云课程内容;教育产业则是云课程的消费者,它引领云课程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三个产业的分工合作是构建云课程建设机制的关键性问题。再次,云课程开发的机制尚不够完备。云课程是课程形态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构建科学化的云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建设合理化的云课程开发机制是重要工作。然而在当下,云课程由谁开发、如何开发、云课程开发的标准与规范怎样,诸如此类问题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最后,云课程的管理与组织机制有待构建。学者指出“,大型网络教育的执行与监管、平台运营费用的长期可持续供应也决定着大规模免费网络教育的命运,除非国家将其列入公民基础设施建设,否则没有哪个商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这完全违背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为公司所辖定义中‘利益最大化’的精神,因而最后只能沦落为网络免费教育的乌托邦。”[6]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化的云课程组织与管理机制,将云课程作为长期经营的事业进行下去,是当前云课程建设者应该深入思考与智慧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课程环境: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转向挑战
我国传统的课程实施环境主要是实体环境,云课程的实施环境不同于以往的课程模式,它不仅包含实体的课程环境,还面临虚拟的课程实施环境。然而,就教育发展现状来说这一转变还面临如下困境。
1.构建虚拟化学习社区向云课程技术提出要求云课程的实施突破了传统基于短消息服务(SMS)与基于WAP网页链接浏览的传统移动学习模式的弊端与缺陷,将大量的云课程资源储存于云资源池中,在云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随意从云端“摘取”,并且无需等待信息的传送而只需要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即可进行学习。同时,云课程实施的载体既可以是支持HTTP协议的手机也可是PAD,这不仅降低了云课程实施的准入门槛,而且创造性地突破了网络课程资源与信息获取的瓶颈。然而,云课程的实施空间是实体的学生与虚拟的教师及课堂,在云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构建较为人性化的虚拟学习桌面,帮助每位同学利用虚拟桌面上的丰富课程资源构建符合自身学习习惯的虚拟化学习环境,进而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创建虚拟化的学习社区以方便交流与协作。同时,在这些社区里,没有特定的学习引导者,学习者共同的学习目标是完善学习社区秩序的唯一约束准绳。[7]而怎样将这种旨在促进学生自由交往、展现个性、发挥特长的学习社区的构建落到实处,是当前云课程技术所面临的重要议题与难题。不仅如此,云课程资源深度与广度的拓宽、云课程教学模式的完善以及云课程自身质量的提升也是亟需云技术解决的迫切问题。
2.营造信息化与自主化学习氛围向教学文化建设发起挑战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场地。学校教学文化不仅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云课程实施的制约因素。云课程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能够使用PPT制作教学课件,运用Excel处理表格,使用Word编辑文字材料,利用音频、视频辅助教学,而且要求教师有能力将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学习与技术的结合。同时,云课程实施也呼唤教师间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更期望学生的自主学习,然而,放眼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由于信息技术培训机制滞后以及教学文化建设不到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合作教学与探究意识还有待加强,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也亟需提升,这都有悖于云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因此,各学校要亟需加强教学文化建设,以改进教师的教学心理与信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思维与习惯,为云课程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那么,如何建构“信息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文化?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加强对教师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本领?诸如此类问题都迫切需要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探讨。
3.教育评价及社会支持性环境构建的难为之境云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内部教育环境的拥护与外部社会环境的支持。这里的支持性环境构建的难题主要包括教育评价体系重构与社会舆论导向转变两方面。首先,在当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专属于云课程的评价体系还处于混沌状态。如何在理性化的云课程评价体系基础上客观评价云课程,并将云课程的症结与超越之处完整、丰富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进而为云课程实施提供支持性的教育内部环境,亟需我们理智的思考与行动。其次,转变社会舆论导向。云课程是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新兴产物,公众对其的接受与评判影响着云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已有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表明,云课程较之传统课堂来说,在课程“文本”内容形态、组织、获取以及课程实施手段等方面都更有特点,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学习素养方面有一定优势,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上起着推动作用。然而,由于长期受保守课程文化的束缚,社会公众对新生课程形态的实施效果却持半信半疑态度,学校对云课程的开展积极性不高,政府对云课程理念与价值的宣传也相对较弱。因此,必须找寻措施突破现有的教育评价藩篱与社会舆论牵制,为云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发展提供“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四、突破措施
1.完善云课程“文本”,促进云课程实施的科学化课程文本是云课程实施的重要工具。课程文本的多样性、系统性与获取的便捷性程度直接影响着云课程实施的科学化程度。因此,为了有效推动云课程实施,必须强化云课程的“文本”支持。第一,加强课程“文本”形态的多样性建设。就国内来说,诸如爱课程网站、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平台)、好大学在线CnMooc(上海交大慕课平台)等多个云课程平台都存在课程文本样态较为单一的弊端,大都以视频与文字文本为主。由于每位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与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他们对课程文本的要求必然各不相同,因此,课程文本建设应该体现多元化与灵活性,为学生提供包括视频、音频、幻灯片、图片、图表、漫画等多种文本呈现形式。第二,促进课程“文本”内容组织的系统化。只有系统化的云课程文本资源,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因此,课程“文本”内容组织要在不断深化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就我国高等学校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来说,课程“文本”内容的组织应以学生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等“知识点”为核心,通过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的知识组织策略来进行课程“文本”内容组织,即在重视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主线、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组织课程“文本”内容的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课程“文本”内容传递给学生。第三,提升课程“文本”获取的便捷性力度。像Coursera、Edx、Udacity之类的大型云课程平台,以及英国的futurelearn、德国的inversity-opencourse、以学习英语语言为主的MassiveOpenOnlineEnglishCourse慕课平台,这些课程文本大部分是不提供下载服务的,学习者只能在线阅读。那么,在网络不能覆盖的地区,学习者则难以享受随时在“云端”学习的体验。同时,课程资源推送服务也不够精准精确。因此,为完善云课程实施,各大云课程平台要逐步完善自身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下载、上传等服务,并大力提升课程资源推送服务,使学生可通过搜索主题、主讲人、学校、课程名称、知识点、课程评价状况、收费情况等找到所需的课程资源。同时,网页“记住”学习者的浏览习惯与兴趣点,通过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分析,及时呈现学习者所需的课程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网络页面呈现,网页终端通过提供知识链接、讨论框、词典、笔记栏等工具方便学生解决即时的学习问题,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切换网页和工具而分散注意。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以保障“云端”教学的流畅性(见图1)。
2.转变课程“人”的传统认识,避免云课程实施的形式化云课程的实施在形式、时间、空间、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上都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育主体(尤其教师、学生与云课程建设者)必须转变传统认识。首先,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即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学会交流协作学习,以适应从现场学习到在线学习的平台转换。同时,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观,接受并适应虚拟课堂这一教学场域。就浙江大学的CNSPOC云课程平台来说,在云课程实施前,教师根据要讲的内容编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准备相关“文本”资料以及发放给学生预习提纲。学生则要根据教师给出的预习提纲以及相关参考书目进行预习,努力发现问题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在云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进行,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评价,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也要充分融入课堂活动中,通过与其他同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活动来内化知识,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与消化了所学内容。在云课程实施后,学生做好学习小结,通过题目练习或者做试卷将学习效果和情况反馈给教师,也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而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自身情况反思与改进教学方式。其次,云课程建设者要确立云课程建设的基本机制。包括打造系统化的云课程顶层设计,构建专业化、完备化的上位云课程平台,明确云课程“怎样管”的问题;构建良性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与教育行业的分工与合作机制,明确云课程“怎样做”的问题;回答好云课程开发主体、开发手段与方式、开发标准与规范等基础性问题,明确云课程“怎么来”的问题;构建科学化的云课程管理与组织机制,明确云课程“怎么走”的问题。上述设想见图2的描述,云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参照与关联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加大支持性环境建设力度,改善云课程实施的软环境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对云课程实施来说至关重要,解决课程环境挑战的难题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推动云技术的发展和深化,构建持续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首先,加大虚拟化学习社区建设力度,帮助学生建立人性化的学习桌面与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及时有效交流。可参照国外的P2PU云课程平台模式,该网站鼓励用户通过博客、社区、慕课、实验报告、学校、课程等多种线上方式协作学习。又如斯坦福大学NovoED云课程平台建设,其主要优势是组织网友组成小组来学习,在网站上展示优秀的小组作业,供大家交流与学习。第二,构建适应云课程实施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是教师群体共享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系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8]良性教学文化的建设能够提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精神境界,增进师生、师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教师的职业认同。云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观念上接受并适应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化处理技能与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构建云课程建设的自主意识与信心,形成学习方式信息化与教学空间网络化的全新理念;拓宽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凸显基于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的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化的理念,以使云课程的实施拥有肥沃土壤与充足养分。第三,积极转变舆论导向。云课程实施的成效有赖于社会公众对云课程的接受与支持,因此,须加大对云课程理念与价值的宣传力度。
4.构建云课程评价范式,监督云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只有评价方式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彻底变革。”同样,云课程评价范式的构建也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首先,评价主体的构建。要构建教师、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生家长共同作用的评价主体机制,教师与学校应处于主要位置,并要构建机制,保障家长、学生涉入评价过程。其次,评价内容的构建。这主要涉及云课程内容安排的心理关系、逻辑关系以及难度等,关涉云课程实施的价值与学生需要满足以及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关系。再次,评价方法的建构。评价方法在云课程实施的监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评价者要利用直接和间接、结果与过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云课程实施的形式、内容、价值和意义进行全方位审视与评判。最后,评价结果的反馈。这主要体现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对评价者所给予的评价做出的积极反馈。云课程开发委员会对评价结果要认真研讨,寻求改进的有效措施,促使其走向健康发展之道。
作者:王润 周先进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