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研究范文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研究

《教学与研究杂志》2015年第八期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问题。目前各个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认为,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价值下降而得到的。那么,教科书的上述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其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理论准备

在探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前,需要构建剩余价值函数。剩余价值函数是建立在剩余价值论基础之上的,而剩余价值论又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建立剩余价值函数具有基本的意义。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一方面表现为具体形式的劳动即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般形式的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又分为抽象物化劳动和抽象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物化劳动通过活劳动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只有抽象活劳动才能够创造新价值。这一理论可以简写为,抽象活劳动→新价值。这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给出的基本结论,这也是剩余价值函数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因为新增价值减去劳动力价值就是剩余价值,所以抽象活劳动与新增价值的关系就会顺理成章地转化为抽象活劳动与剩余价值的关系。这样一来,建立剩余价值函数的问题就转化为建立抽象活劳动函数和新价值函数问题。

1.抽象活劳动函数和新价值函数。为了简单而又不失一般性,下面建立一个社会物质生产领域的抽象活劳动函数和价值函数。设L^为一个社会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所投入的有用的抽象活劳动量,T为工作日长度,α为单位时间内抽象活劳动的投入量,即活劳动的密度,其中包括活劳动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等。通常劳动强度存在极限,因而从变化的角度看,活劳动密度可以看做劳动复杂程度。下面我们将采用劳动复杂度的称谓来替代劳动密度的称谓。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度的关系。由式(1)和式(3)可见,两个函数都包含劳动复杂度因子。鉴于这一关系对于分析相对剩余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具有关键性意义,为此需要考察劳动复杂度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我们根据教科书的假设,令产品质量不变,仅仅考察产品数量与劳动复杂度的关系。我们知道,就某种产品生产而论,在工作日一定的情况下有效的劳动复杂度或者与该种产品的质量正相关或者与该种产品的数量正相关。

3.剩余价值函数。设在T工作日内,剩余价值为M,劳动力价值为V,而新创造价值等于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对于(14)式,需要将V表示为一个函数式。根据马克思劳动力价值决定理论,劳动力价值包括劳动者自己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家属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对劳动者教育培训的费用这三项。用V1表示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要生活资料的价值,用V2表示教育培训费用,则V=V1+V2。由马克思的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时间越长,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就越多,即V1是工作时间长度的增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价值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即V1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减函数。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度正相关,所以V1是劳动复杂度的减函数。写成符号形式就是。

二、只有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才能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吗?

根据教科书的定义,所谓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工作日一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压缩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别无他法。事实上,教科书在推导这一结论的过程中暗含着两个假设:其一,价值是用工作时间来度量的,因而如果工作日T不变,则新创造的价值Y也是不变的,即工作日的不变决定了新创造价值的不变。其二,教育费用虽然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但是所占比重很低且变化不大,因而可以忽略不计。长期看,舍象V2会导致Y=M的结果。事实上,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力由不发达时期进入高度发达时期,这时劳动力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价值越来越低,按此推导下去,劳动力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趋近无穷小。这时由式(23)和式(24)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上述矛盾是因为,教科书对劳动力价值的假设是不合理的。前面说过,教科书假设教育费用很小而且变化不大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劳动力价值就几乎等于劳动力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变化就等于劳动力及其家属的生活资料价值的变化。由此可见,教科书忽略了教育培训费用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这一基本事实。为了清楚这一点,将2003年到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数据制作成表1。由表1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2年我国教育支出逐年增加。

三、结论

一般而论,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不是相对剩余价值增加的必要条件。相对剩余价值既可以在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增加,也可以在必要劳动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增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引起劳动力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价值的变化,还会引起新创造的价值的增加。这后一个变化恰恰是教科书所忽略的。相对剩余价值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劳动力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的变化,还取决于教育费用的变化。教科书关于教育费用占劳动力价值比例很低且变化不大的观点并不具有一般性,而只适合于特殊的生产力不太发达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的教育费用不高且变化不大,而劳动力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价值占劳动力价值的绝大部分,因此教育费用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候只有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但是当一个社会进入到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教育费用,一方面已经成为占劳动力价值比例很高的因素,这样即使劳动力及其家属生活资料价值大幅度减少,也可能因为教育经费的提高而使劳动力价值增加,从而导致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另一方面,教育支出又成为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仅仅依靠减少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是很困难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相对剩余价值的减少,因为教育费用的增加不仅引起了必要劳动时间的延长,同时导致了新价值的增加。

作者:朱殊洋 单位:广州行政学院 经济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