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本土特色资源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运用范文

本土特色资源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本土特色资源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土特色资源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运用

【摘要】幼儿舞蹈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一种行为艺术,是孩子们生活形象化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艺术的手法还原生活的片段,以优美、夸张、生动的肢体动作叙述幼儿的童真世界,不仅是生活的浓缩更是生活的提炼,提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产生视觉、听觉的共鸣。

【关键词】舞蹈;生活;本土文化元素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教育者在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幼儿的生活世界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最熟悉的人、事、物为元素来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

一、本土文化舞蹈教育活动回归幼儿生活的必然性

“回归生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旨,是幼儿舞蹈艺术教育的根本所在,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实施课题《回归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研究发现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元素更利于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以关注幼儿的生活,赋予幼儿教育以生命意义为改革的要旨。正如胡塞尔所言:“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有效的。”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领域中舞蹈的学习,有着一些普遍的现象:以技能的训练替代幼儿真切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幼儿缺乏感受作品、创作作品的能力。老师往往以成人的思维、概念化的表达、标准化的动作作为幼儿活动的最终学习目标;反复枯燥的重复练习,让幼儿失去自我创新表达的机会,从而使幼儿逐渐丧失舞蹈学习的兴趣。另外,功利性的追求、成年人的审美定格,偏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长期以来,教师为追求作品的最后效果,幼儿舞蹈的学是处在以“知识技能主”的教学模式,忽略的“儿童为本”的宗旨,幼儿只是靠单纯的模仿,没有把舞蹈本质特点和幼儿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法唤起孩子们的感知体验。所以,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回归生活有其必然性,只有生活的经验作为铺垫,幼儿才能感受到舞蹈作品的情感所在,以及舞蹈作品的美妙之处。比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班幼儿学习的《青花瓷》,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虽动作优美,曲调温婉,但是孩子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所有幼儿在怎么练习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无法理解作品的含义。但是在舞蹈《爱心世界》,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以对留守儿童、同伴群体的关爱为基础,让孩子学习此舞蹈,孩子表现的特别真实。

二、本土文化舞蹈教育活动的促幼儿深入性

学习本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底蕴,涵盖面比较广,如:文化、生活、风土、习惯、民俗等,一直被人们传颂,且幼儿在家长的带动下一直接触,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幼儿凭借这些经验可以更好的去感受舞蹈、表达舞蹈,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去挖掘幼儿感兴趣的资源,加以提炼,充分让幼儿感受,从而喜欢观看舞蹈表演,并且愿意参与到其中,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南通滨江临海,基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根据地方特色元素创造出很多知名的地方特色舞蹈,如:《海安花鼓》是南通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舞蹈以“近看似芙蓉出水,近视如风摆柳丝”的清秀与甜美博得观众的喜爱;《踩文蛤》又称“海上迪斯科”,舞蹈以海门山歌为基调,将现代舞的元素和民间舞蹈巧妙糅合,描述了沿海人们在沙滩上踩文蛤的动作,反映了当地渔民的生活。如今,这些本土特色舞蹈渐渐发展为民众娱乐和锻炼的一项内容之一,幼儿在不同的场合也会有所耳闻,有所听闻。早在2003我园已经实施过课题《南通地域文化资源幼儿园的整合运用研究》,其中我们除了开展过舞蹈《海安花鼓》、《踩文蛤》之外,还实施了《海安龙舞》《跳马夫》等民间特色舞蹈的教育教学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并能够在这些舞蹈中提高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审美情趣。现如今,仅仅是将这些特色的成品舞蹈逐一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的是将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深一轮的挖掘学习,除了传承外我们可以更该发挥它的延续性,让幼儿进行深入学习。

三、本土文化舞蹈教育活动促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舞蹈来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生活世界”是幼儿天然的游乐场,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支点。幼儿周围的人、事、物是构成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生活世界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因此幼儿对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舞蹈更感兴趣,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幼儿无法解读,也就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舞蹈学习务必要抓住情感线,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舞蹈的精华所在,强烈的共鸣更利于舞蹈的学习,让幼儿通过舞蹈更好的反映生活和内心的情感。所以我将南通的本土文化重新挖出来让幼儿尝试创新,除了已有的本土特色舞蹈外,我尝试将其他领域的本土特色元素延伸到幼儿的舞蹈教学中,力求幼儿舞蹈教育活动融合本土文化的多元性。如:南通的风筝全国有名,是南通民间艺术中的瑰宝,而放风筝又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纲要》中指出,“要把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场所和社会生活作为教育资源,能让幼儿产生对社区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设计了大班舞蹈教育活动《飞得更高》,将放飞风筝的过程编成舞蹈,供幼儿学习,让幼儿了解我们南通的本土特色——风筝,并通过肢体动作的学习让幼儿感受放飞风筝的乐趣,活动中的动作、队形均来自于幼儿本身的创作。游戏化教学也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我将利用本土的特色元素,将其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去,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幼儿将平时放风筝的情景用肢体表现出来,并充分放松、愉快的表现出放飞风筝的真实感受和乐趣,进而在舞蹈中感受到快乐。总之,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天然教科书”,挖掘本土文化促幼儿舞蹈艺术教育,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带幼儿体验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们感知和体验的机会,让幼儿自己去挖掘元素,自主地运用肢体表达的手法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内心情感艺术化表达出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审美发展。

作者:张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