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革新》2017年第9期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改革,是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兴衰与成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育改革;思考
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而又涉及面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地球村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教育也开始面临新的考验[1]。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奠基教育,是对未来最有影响的教育,也是最难实施的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目前,多数地区的小学教育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不够。
(二)重知识轻能力
我国教育部的调查显示,义务教育目前采用的教与学相结合的形式,体现出被动教学的特点。把教学建立在了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接收知识、探讨学习和能动性。教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丰富人的知识和情感,实现个体的长期发展。因此,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三)片面追求分数
片面地追求考试分数,拿高分成为学习的唯一目标,显然是偏激的,忽略了对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仅仅依靠分数作为评判学习好坏的唯一目标,测试学生学习的成果,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过早地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现在学校主要是以学业成绩和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和老师授课好坏的标准。升学率、平均分被由上而下层层强化,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等方式,这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平时的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等,会引起学生的恐慌、焦虑等,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还会进行“相互合作”,造成抄袭、说谎、相互攻击等,这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十分不利。
(五)制约教学改革
由于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创新教育的要求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校外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小学生校外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个体量巨大的小学校外教育服务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学校外教育市场规模约为300亿人次,每年参加校外培训的小学生数量超过1亿[2-3]。校外教育俨然已经形成一个与正规学校教育并行的“影子教育”系统,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普遍现象[4],严重干扰和冲击着新课改趋势下学校正常的素质教育秩序。此外,小学生校外教育发展虽然非常迅速但极其不完善,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服务主体鱼龙混杂,服务内容注重应试,服务行为混乱无序等。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形成,新形势下加强对小学生校外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德育教育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个体,具体来说,即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通过教育说服、情感陶冶、实践锻炼、榜样模仿等方式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人。
(四)农村教育的要求
农村小学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其中的软肋[5]。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和对教育的逐渐重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越来越多农村父母把孩子送到较远的城镇小学,致使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农村小学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且年龄整体偏大等现象日趋严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小学教育作为儿童获得以后学业的奠基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形势越来越严峻,小学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1]。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
(二)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一个个困难从而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尤其使后进生能够摆脱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扩大教师队伍
当前小学教师队伍还有待壮大和充实,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学生人口的向外流动及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较差,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各级政府的投入也相应减少,导致教师待遇减少,原有教师不断流失,新教师也不愿意去。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鼓励和补助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能力和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到最需要他们的农村教育基地,以提高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尽可能保证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公平公正性。此外,还应该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激励优秀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健全学习评估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或教育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学生学习评估体系。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多方位评价,扩展学生发散思维,注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加强学生常识教育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实现学生多元化和全面化发展。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同时要将评价结果及时与家长沟通,听取家长反馈,以便于教师、家长和学校对学生进行更为有针对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J].淄博师专学报,2006,(4):20-25.
[2]崔国富.中小学生校外教育乱象的治理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15,(3):40-43.
[3]屈军礼.中小学生校外教育问题探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123-125.
[4]范晓慧.“影子教育”的思考:多种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101-104.
[5]吕其利,王德香.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2014,(21):21.
作者:李霄云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