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外语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问题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并成为当前学术界广泛热议的话题之一。基于此,文章以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能力提升为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当前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特点,然后就当前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现状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河北省;外语;就业能力;策略
近些年,国务院和相关的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问题,切实地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积极努力地拓宽渠道,完善政策体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使得我国高校人才就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而且,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河北省牢牢把握机遇,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吸引了大批的跨国公司和企业在省内进行投资建设,这些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在新经济形势下,进行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特点分析
(一)外语专业毕业生毕业流向多样化
首先,省内外语专业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趋势。结合近些年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能够看到,外语专业毕业生不仅在教育、对外贸易等较为传统的就业行业的就业状况较为良好,同时,在其他包括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法律等行业就业的人数也呈现出连年上涨的趋势。究其原由,这不仅得益于省内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校外语专业就业导向的教学改革,同时也得益于当前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大部分岗位来说,外语专业似乎并不是对口专业,但是依然选择外语人才,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于外语能力的迫切需求,很多行业和岗位难免会涉及到外语翻译、外语交流等工作场景的出现;其次,省内外碍于专业毕业生跨地区就业的趋势。在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不仅在跨专业就业的状况较为良好,同时由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较快,很多省内外语人才很多选择前往北京、天津、辽宁等地区发展,或者因为公司调动或者出于个人发展考虑。
(二)小语种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
在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自身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逐渐扩大,很多省内知名企业都在考虑海外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世界五百强企业、跨国公司等外国企业也在河北省内进行发展,为外语人才就业发展尤其是小语种专业人才就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究其缘由,由于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学生的人数较少,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趋势下,小语种专业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形成了小语种专业就业率明显高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紧俏的小语种就业市场背景下,小语种人才供不应求的态势为这些毕业生高薪就业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外语专业毕业生传统择业观仍占主导地位
当前,外语专业毕业生传统择业观仍然占据着人才就业的主导地位,所谓的传统择业观念,简单而言,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行业或者行业需求一般来自于外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专业的翻译机构等行业,造成毕业生这种观念意识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来自于自身狭隘的就业观念视野,更主要的是受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等的影响,这显然学校对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外语人才就业能力紧密的联系起来。片面的择业观使得学校的毕业生把自己禁锢起来,导致他们对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岗位前景等相关的知识不甚了解。这也是当前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外语人才就业能力较弱的根源所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金融、物流、互联网以及涉外法律等行业的发展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些行业理所当然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来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就业观念问题上,外语专业毕业生需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断扩大自身的视野,做好进军这些行业的就业准备。
二、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面临的机遇
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形势整体上虽然不容乐观,但是每年相关的就业机会呈现着连年上涨的趋势。究其缘由,这与当前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经济发展机遇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当前省内外语专业就业机会增多的根本原因,在京津冀环渤海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河北省在人才培养、企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很多优势存在。从外语人才就业角度看来,省内高等教育虽然实力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是基础较好,院校较多;再加上雄安新区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使得很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落户在省内,加快了省内经济对于外语人才的市场需求。而且,随着我国大学生整体数量的逐渐缩小以及高校招生政策的改革,能够客观上缓解当前省内外语人才就业严峻的形势,同时随着河北省内高校外语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和就业能力培养的不断提高,能够为当地经济乃至北京、天津等环渤海地区较为发达的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高素养人才。这些就业环境方面的改善以及学校对于外语人才的就业能力培养客观上促进了省内外语人才就业的发展,增加了外语人才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当前外语人才就业难的形势。
(二)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省内外语人才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上,我们从学校、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学校方面。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专业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两大方面。一方面,在外语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上,突出表现为专业定位模糊、专业设置不够合理,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衔接,师资队伍薄弱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专业定位方面很多高校存在着定位随意,没有从学校的人才服务范围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衔接好,具体到高校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机制建立上,并没有做到科学规划,沟通不及时,关系不够紧密,导致实习措施和相关的跟进机制制度建设不到位,使得高校外语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省内地区外语人才需求相互错位;在课程教学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若干个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形势不相干,而且教师功利教育理念以及不作为的教育心理使得教学科目偏离市场需求,教学的不重视以及教学模式的滞后性等造成了学生在外语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外语专业知识储备的欠缺,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适销对路,这也是当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问题之一。另一方面,高校外语人才就业指导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达到标配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这种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缺失导致了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化,就业指导与就业实际相脱节,以至于学生择业观念传统不开阔,没有及早的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导致了自身就业能力的缺失。第二,社会方面。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没有落实国家给予地方高校的资金补助,不是被地方政府扣除就是挪用到其他社会建设方面,使得高校经费紧张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同时针对地方政府负责的高校教育,由于没有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如校企合作、学校职业就业体系以及企业人才培养录用体系没有起到很好的政策引导和有效的主导作用,致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企业方面,随着省内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对于复合型外语人才极为看重,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和企业依然苦于找不到合格的外语人才,这虽然与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上存在缺陷,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于高校外语人才的客观要求没有从学校的现实状况出发,没有与学校形成对口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这也是当前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两难窘境的关键原因之一。第三,学生方面。学生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自身专业能力以及自身就业能力的问题,由于学生还未进入社会,对于社会就业形势以及工作岗位技能和知识要求不甚了解,因此,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学校教学安排来进行观念、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就不再敖述学校方面的教育培养问题。
三、新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一)政府层面
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下大力气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很多发达地区的经验都已经证明,市场机制不能够完全解决高等教育的所有问题,在加上河北省高校本身教育发展存在着诸如资金紧张、外语院系规模小、专业设置结构不够合理、专业特色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仅仅依靠高校自身进行调整和解决在当前来看还不太现实。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并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自身发展定位,各地方政府应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在高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尤其是企业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职业标准、资格证书、劳动准入、依法治教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同时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教育资金补助。另一方面,加快高等教育共建机制建设,变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政府既是校企合作程度的引导者和见证者,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加快地方高校教育改革,引导地方高校完善自身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同时给予更多的高等教育学生在自主创业、助学贷款、公费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待遇。
(二)企业层面
企业要完善人才培养录用制度,健全实习毕业生考核机制。校企合作是当前解决外语人才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两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把高校作为自身员工能力培养和干部储备等的人才培训机构,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实际的发展状况,统筹利用校内各类教育资源,比如在企业内部开展岗前培训,以及高级人才的在岗晋升培训等等,同时同学校一道积极探索有益的新型培养机制。具体来说,一方面,企业健全实习毕业生在岗技能培训和考核制度。企业要结合省内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企业的新要求对企业实习人员培养提出新目标,严格要求实习毕业生利用岗前企业调研的机会做出详细的企业发展报告,并对其入职培训过程进行监管和考核,确保实习人员的综合素养、知识水平以及岗位就业能力能够符合企业的考核标准。同时针对实习毕业生的企业入职培训,高校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在协商合作下制定实习毕业生企业入职培训学制的实施办法以及学分考核评估的机制,以此实现校企培训考核结果的共享机制建设。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培养的录用制度。企业在完善人才培养录用制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当地学校进行沟通,确立合作关系,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找准人才的需求点以及人才就业能力的考核点。比如,雄安新区,应该从国家对雄安新区的经济定位和经济特色出发,尤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积极的与保定地区如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外语相关专业开展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企业试点,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开始,企业与学校根据外语人才需求,制定对口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原则、考核办法、合作教学形式、内容、期限等内容,并就双方责任以及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等内容进行磋商和确定,确保各方的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
(三)学校层面
学校教育是外语人才专业素养、就业能力及其他综合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解决当前新形势下省内外语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的最主要方面。针对当前新经济形势省内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应该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人才就业培养模式建设。具体来说:1.明确市场导向的专业定位。针对河北省省内高校教育的具体实际,各高校应该明确自身服务的区域范围,以区域范围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确立高校自身的外语专业培养目标,使自身的外语专业教育呈现出地方特色,比如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应该本着服务京津冀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本身师资实力,适当调整自身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人数比例,形成以为各地高等教育培养教育人才和为企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为方向的专业定位。2.加强校企合作,确定人才需求对口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解决外语人才就业问题还需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产学研合作的伙伴关系,深化产学研合作,把学校教育服务直接送到客户门口,这种发展理念既能够解决外语人才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构筑双赢机制。3.加快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高素养创新人才。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是提高外语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客观需求,具体来说,首先,加强对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要从学校外语专业定位出发,统筹兼顾,既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岗内培训,完善对于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建设,同时也需要有计划地引入国外优秀的教师人才和国内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工作情况以及学生受教育情况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估,提高教师的专业职业能力素养。其次,根据学校的专业定位,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进行课程改革,不仅要重视课程的丰富性和专业性,还要注重课程设置中添加专题内容讲座以及专题实训等方式的灵活运用。4.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方面要由毕业生就业指导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转变,另一方面要由松散的讲座教育向规范化的课堂教学转变,不断创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积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重视和丰富实践环节的建设,结合外语专业的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寒暑假有高校主动出面,联系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兼职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担任农村外语兼职教师等等。
四、结束语
在新经济形势下,提升河北省外语人才就业能力不仅有利于丰富省内高校就业指导理论和完善省内高校就业指导体系,还能够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满足河北地区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把握好当前省内外语人才就业特点,切实认识到新经济形势下省内外语人才就业的机遇,摸清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到解决的合理方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重点有目标的解决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秋芬.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下的外语人才就业能力有效提升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7):227-229.
[2]于海波,郑晓明,许春燕,等.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J].心理学报,2014,46(06):807-822.
[3]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Z1):51-56.
[4]李春琦.就业饱和趋势下,高职外语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新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13(21):151+153.
[5]刘莉莉.基于市场需求的科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04):106-107.
[6]朱国玮,黄.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1,32(08):64-68.
作者:韩凌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