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办高等艺术院校的功能定位范文

民办高等艺术院校的功能定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办高等艺术院校的功能定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办高等艺术院校的功能定位

摘要:民办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着同质化倾向、忽视“艺术”这根办学主线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民办高等艺术院校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功能定位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指出了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功能定位的一种思路———培养艺术工匠。

关键词: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功能定位;艺术工匠

民办高等艺术教育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民办高等艺术教育类本科、专科学校,经过逐步发展提高,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各专业门类的实用型艺术人才,较好地弥补了公办高等艺术教育的欠缺,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但民办高等艺术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大部分院校的功能定位不断摇摆,办学目标方向不明,发展模式粗率简单,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生出路难以保障。2015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具体部署引导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事项。2017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民办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这样的形势下,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应该认真梳理、总结这些年来办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努力寻求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有效途径。其中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对民办高等艺术院校的功能定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与尴尬

(一)舍长就短,在艺术教育发展的同质化倾向中盲目博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同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对艺术类实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就促进了近十年来高等艺术院校的飞速发展。但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潮中,许多高校盲目地求大求全,扩大学科覆盖面,追求办成综合性大学,不顾学校的性质、定位,争相设置艺术类专业。一些不具备条件的民办高校,瞄准艺术专业的投入少、上手快,也竞相上马。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国2246所高校中有88%以上开设了艺术专业。这种发展必然导致了艺术高等教育的同质化、泡沫化,大量专业相似、知识结构相似、技能相似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与其他学科相比,艺术专业毕竟是个小学科,社会容纳量有限。尽管不少民办艺术高校采取了与公办艺术高校不同的办学策略,但这种同质化、泡沫化是全行业的同质化、泡沫化,处在高等教育生态链低端的民办艺术高校受到了泡沫化的多重挤压。民办艺术高校一方面由于办学资源有限,办学时间又短,解决不了师资、财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学模式与公办高等艺术院校难以区分,缺乏差异化追求,照样学样,专业设置缺乏自身特色。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不仅事关学科体系的整体建设,而且与学生的今后就业和发展直接相关。在国家政策法规范围内,民办本科艺术院校办学有较大的自主权,在人事、钱财、物品等方面可以不依靠政府,照道理学校可以合理谋划长远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也可以参照市场需求,并选聘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民办艺术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参照公办艺术院校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优长,也形不成自身的特色。一边是短板明显,办学资源有限、生源质量差;另一边是长处得不到发挥,没能充分用足较大的办学自主权。这样舍长就短,与公办艺术院校竞争,焉有不败之理。相当一部分民办艺术院校学生毕业以后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低。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学生的就业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民办本科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出色与否更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是衡量其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从现实情况来看,民办本科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有一定吃苦精神,所学专业有的为社会所急需,存在一些就业优势,但是由于学校定位不明、办学缺乏特色等问题,总的来说,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状况仍无法乐观。就业状况不好,社会评价低,反过来又造成招生困难,办学经费拮据,学校的发展和命运可想而知。

(二)忽视艺术教育这根办学主线,盲目跟风、追风

民办艺术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上努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培养什么学生,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过于紧跟市场,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有时难免疏离了艺术院校的“艺术”这个根本。有的学校屡屡见异思迁,频繁地变换专业设置,校内管理混乱,校外信誉和观感也不好。有的学校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中途变换培养目标,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艺术专业尽管不景气,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单单就艺术专业与其他普通专业比,毕竟是一种特色,是优势所在。从事艺术教育,不是说我们一定要为艺术献身,但艺术作为职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个性自由的表现和选择。面对困难,我们不从自己的特长着手,去发掘生活之中尚未被人发现的无穷无尽的艺术之美,反而退而求其次,在不熟悉、不热爱的领域里跟人抢饭吃。这是舍本逐末的愚蠢做法。在这样的艺术院校里,看不到那种为艺术殚精竭虑的奋斗,更缺少独树一帜的专业上的理念支撑,只有面对市场被动的尾随,在教育本身之外的蝇营狗苟,以及对学生和家长声嘶力竭的信誓旦旦。学校办学不是驾一叶小舟追逐风浪,寻觅鱼汛的打鱼行当。办学是百年的事业,需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需要打造安身立命的根基,更需要有可以永续发展的长线布局和当家理念。民办艺术院校如何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上努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又要避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远离艺术院校“艺术”的根本,这是个两难问题,也是多数民办艺术院校未能解决而导致发展受阻的“拦路虎”。

(三)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办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民办高等艺术院校之所以会在高等艺术教育同质化倾向中盲目博弈,忽视艺术教育的办学主线,盲目跟风、追风,关键在于学校的功能定位不清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及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自高等教育大发展以来日趋严重,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无法合适地就业,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据了解,30所顶尖的艺术高校,每年有近5000名艺术专业毕业生,但常年有4000多名毕业生不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比起纯艺术型人才的过剩,民办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学术视界的情况确实要好一些,但也极不乐观。社会需求是多样化的,艺术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客观上是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相矛盾的。民办艺术院校要通过确立自身优势,突出其专业性、实践性,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建立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鲜明的功能定位。这不仅是自身发展寻求突破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功能定位

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所谓“功能定位”,就是高等院校对自身的社会功能以及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的选择与确定。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在考虑学校功能定位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市场化原则

民办高等院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与市场有着牢不可破的联系。民办高等院校的体制、机制也容纳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运行灵活,对市场的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反应十分敏感,能及时地增删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尽可能快地为市场提供急需的短缺人才。民办高等院校具有教育管理自主权也是其一大优势,可以自主尝试对不适应的教学体系进行较大幅度的改进,来适应社会对劳动人才市场的需求。“市场化原则”体现在民办高等院校的功能定位中,就是弄清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弄准今后若干年何种人才最为短缺,对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和主要优势作准确的评估,摸清学校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合格人才,确定本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填补人才市场的空缺。具体到民办艺术院校的功能定位,就是不与公办艺术院校争饭吃、争高下,面对市场需求,寻漏补缺,敢于标新立异。

(二)差异化原则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种类的,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优势也不一样。学校去培养自己培养不了的人才,去生产市场饱和的人才,这叫两眼一抹黑,还吃力不讨好。紧紧抓住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的空缺和本校优势的交汇点,这才是民办艺术高校的最佳定位。民办高等教育应该与公办高等教育实行差异化发展。民办高校只有始终保有和彰显自己的特色,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时机,迎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地说,民办高校应立足于客观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努力发掘和发展自身的优势,构建独特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永处不败之地。从实践来看,那些办得较好的民办高等院校,无一不是以社会需求为本,创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为广大适学学子和家长所倾慕。

(三)实践性原则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日趋进步,民办艺术院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前提下,走市场化、差异化的办学道路,在各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在面临的迫切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切实为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服务?偏重于基础知识和深奥理论传授的人才培养方式,至少在民办艺术高校,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蓬勃的艺术需求赋予我们的任务。向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变,既是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否从学校获得适用的知识和技能,去满足艺术市场的需求,是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民办艺术院校结合专业设置,应将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加以重视,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训、实习、见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个民办艺术院校根据各自的特点,适应市场,一些迥别于公办艺术院校的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又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做法主要有:(1)以市场需求为本,灵活设置学科专业,突出自身特色;(2)加强实训与实践,设立提前认知“工作室”之类的业态环境课程;(3)建设专业理论教学水平较高,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订单式”定向培养专业人才;(5)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把创业、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6)成立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学生职业适应期和过渡期。正是这些脚踏实地的办学措施,民办艺术院校培养出了大批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艺术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切切实实的贡献。

三、艺术工匠———民办高等艺术院校功能定位的一种思路

按照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迎来快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人均GDP为7595美元,2015年人均已达8016美元。特别是在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东部城市,中高收入消费人群正在聚集,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日益膨胀,中高端消费市场急需开拓和发掘,国民消费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当人们对于物品的需求不再停留于使用层面时,产品的艺术价值成为重要的追求。生活的美是无穷无尽的,有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美,就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发掘生活之美的能力,去修饰、放大这种美,为老百姓创造更美更好的生活。当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这种质变,艺术作为生活的反映,当然也在发展变化,它的概念、范畴开始脱离原有的固定格局,很多时候是不明晰的,甚至是很边缘的。但是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会把这种朦胧的美放大化、明晰化。生活需要艺术化,需要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的花饰成为生活中的点缀,需要艺术成为可望又可即的生活常用品,更需要那些懂得把普通人的生活更加艺术化的新型艺术人才。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艺术需要从殿堂走向生活,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成为普通人追求艺术生活的纽带。作为民办艺术院校,理所应当地为老百姓的生活艺术化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的消费质变培养出引路人。民办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们已经做出了相当好的成绩,他们有的经营婚庆公司、影楼、琴行,有的从事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还有三五同好组成了表演艺术团体。他们深入百姓生活,为市民提供多样的艺术选择;他们懂艺术、重品质,将书本中的艺术美学带入现实生活;他们又会经营,了解大众的艺术品位,适应潮流、引领风尚,成了繁荣都市文化的先行者。但是活跃在欣欣向荣的城镇里的这批艺术工匠太少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需要发掘,人民群众对美的各种追求需要有人去满足,生活艺术化供给侧的爆发方兴未艾。生活艺术化先行者们的步履是艰辛的,也是成功的,他们的经验可以复制,值得推广。一方面,艺术院校的学生看不见理想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这么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满足这些需求,不需要高深的学问,顶尖的技艺,只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双勤劳的手,还有一颗为民众服务的心。既然如此,民办艺术院校的功能定位已趋孕育成熟,那就是为美化普通人的生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工巧匠和经营者———“艺术工匠”。我们觉得,培养“艺术工匠”是民办艺术院校对自身的社会功用一个理想的选择与确定。这种定位的思考,不是书斋里凭空推演的结果,而是民办艺术院校几十年来艰辛办学的总结和升华,是尊重市场、敬畏市场,对教育市场、艺术市场充分研究后的必然选择。多种定位,填补了社会巨大变迁中产生的对生活之美急切追求的空白,让民办艺术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有了前所未有的明确。

它再也不会为难以摘取艺术高峰上的桂冠,而卑微气短;它理直气壮地宣告,民办艺术院校的使命就是为百姓的生活之美,培养发现者,培养设计师,培养服务员。这种定位,吸取了几十年来民办艺术院校艰辛办学的教训和经验,总结了这些伟大而壮烈的探索。有人会说,多少年来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定位会束缚住手脚。我们说,正是走了许多弯路、冤枉路,才知道哪条是正路。明确定位,不仅仅是要解决办学的困境,更是一种方向的指引。当我们目光旁骛、见异思迁的时候,当我们把提高学历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涵盖尽可能多的专业门类,当作是转变学校命运的途径的时候,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定位,就会丢掉已有的宝贵优势,抹杀已经形成的特色,这是得不偿失的。2017年5月22日,《新华日报》第7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为新时代培养优秀的艺术工匠》的长篇报道,从“找准学校的功能定位”“打造独特的培养模式”“建设全新的教学载体”“培养优秀的艺术工匠”等四个方面,集中报道了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倾心尽力培养艺术工匠的办学经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世界上好的民办大学数不胜数,名列前茅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的。拿我们的标准来看,以培养“艺术工匠”而著称于世的大学也有的是。瑞士格里昂高等教育管理学院的酒店与饭店管理和娱乐管理鼎鼎大名;法国勃艮第高等商学院的葡萄酒管理全世界首屈一指;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的室内设计、服装设计、插画设计专业是世界时尚界的最高学府;新西兰高级美发造型学院培养的美容师、美发师、造型师,在全球比赛中屡屡夺冠;美国烹饪研究院被誉为“世界烹饪最高学府”。但对现在的中国民办艺术院校来说,首要任务是立足于生存,然后是发展。活下来,活好了,超越还会是遥不可及的吗?

参考文献:

[1]顾晶姝.论中国民办高等院校转型的问题和对策[J].文教资料,2014(33).

[2]田红.市场经济体制下民办高等院校的定位与发展[J].成人教育,2006(2).

[3]张锡侯.略论民办高等院校的类型定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1).

[4]徐丽静.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6(8).

[5]王超,蒋春艳.民办高等院校实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优势与挑战的研究[J].才智,2013(9).

[6]赵宇.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及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5(8).

[7]彭菊华,刘铁.“两型”社会大众艺术消费与需求矛盾调查分析———以长沙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8]张重艳,柳俪葳.民办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J].经济论坛,2014(8).

作者:戎东贵;华曲子;朱文娟;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