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演变及构想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变,是保障我国人才供应体系,与国际化发展环境相互适应的主导性条件,具有长远性、引导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究,主要是从其动因理论的演变与新构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以达到能充分发挥新教育模式优势、保障新型人才输出的运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演变与新构想
1引言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阶梯,在当代社会良性循环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确保社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体系相互承接,除了要引导本国教育模式不断革新,也需要引导其与国际化发展趋向相互适应,由此,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演变要点,就成为开启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前提条件。
2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演变过程
2.1本国教育发展的变化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是近代教育结构整合后的结果,它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总体发展相互承接,由此,国内高等教育国家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逐步变化。第一阶段为近代教育产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该阶段国内高等教育初步形成规模,其国际化的转变,主要是直接借鉴西方教育的知识内容。如,西方精神分析学说、教育动机学说等理论,是最基础的国际化转变方式。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发展与国际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逐步对西方教育理论与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对比探究,其国际化内容的转变,更注重其内容整合的适应性,如,高等教育资源运用,建立高校交流生互动体系等等,这些都是该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理论发展特征。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至今。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注重彰显本国教育的优势,并汲取国外教育的实践优势。高等教育国际化,将进一步打造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点,实现教育结构多元化的发展新趋向。例如:建立孔子学院、实现高等人才引进和输出政策、打造国际化的学科专业等,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发展的趋向。
2.2国际化教育发展变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发展与转变,它始终受到国际教育环境、人才应用趋向的变化趋向影响。首先,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实力竞争,人才也逐步从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转换为外部发展条件,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是国家适应外部发展大环境的体现。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论,逐步与西方教育理论相互适应,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教育理论相互融合,进而为本国教育方面拓展、教育质量提升途径探究提供了新视角,由此,它也就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部动因。
2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新构想
2.1外部条件的解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引导世界各国教育兼容、创新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就必须合理掌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部条件。
2.1.1国际化资源运用当前,国际文化体系,基本上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以及人力资源五部分协调运作的新趋向。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就要巧妙地将这五部分兼容在一起,确保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始终保持着稳定与平衡。例如:国内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性人才培养工程中,可通过建立专业的高等人才互动渠道,加强本国大学生与各国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常见的研究儒文化、参与世界性公益性组织、实行科研项目研究等等,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体现。同时,国际化教育资源的运用,也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能够借助国际化教育交流渠道,把握社会化教育发展趋向,实现教育结构进一步整合。例如:我们可以依据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教育、科研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然后依据需求进行社会人才培养方向转变,这一过程,就是国际化教育资源运用过程中,运用现有发展趋势,预测本国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1]。
2.1.2国家教育模式的优化我国教育模式的优化,是确保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良性循环的条件。国家教育模式优化,就是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发展结构,形成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以及自主探索模式,三方自主性连接的教育实践渠道。这样,学生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学习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自媒体渠道自学,强化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淡化教育实践的外部形式,这是国内当前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解析的首要方面。同时,我国教育模式的优化,在于逐步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中国文化内容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才战略理论。例如:当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人才输出时,不仅培养金融会计、国贸人才,也培养英语、德语、阿拉伯语等多个国家的人才。教学知识内容的扩充,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更加丰满羽翼,是较为有效的科学实践探究新视角,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2.2内部资源的运用
国际化动因理论分析,也要注重高校实践教育资源的运用,这是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条件上寻找动因解析过程。
2.2.1高校内部资源调节高校内部资源合理运用,是指在高等院校内部,形成结构化的教育实践结构,将国家化的高等教育实践策略,与高等教育的实际开展过程结合在一起。从高校自身教学实践的视角而言,高校教育模式的国际化引导,体现为整合高校实践条件。例如:M高校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善于结合高校自身发展问题,进一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将原有的M高校中学生所有学科内容必修,调整为60%必修、40%选修的教学结构;同时,高校也借助国际合作企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行相应的人才输出国际化引导新战略,做好理论实践,与学生国际化引导发展的新趋向。案例中提到的M高校教育实践分析方式,就是从高校的内部教育实践结构实践层面入手,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进行自我调整,是现代高校教育结构自我优化的过程[2]。其次,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解析,也体现为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转变,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外部保障。例如:P高校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解析过程中,从教师的能力层面入手,进一步按照国际化高校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标准,实行高校教师能力的提升与分析,并通过建立阶段性教师能力评估体系,对P高校中教师要素国际化转变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发展不完善部分进行调整。案例中提到的P高校教师能力国际化引导与转变的过程,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在高校层面的具体体现。
2.2.2学生培养方向的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进一步探究,需从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层面把握。高等院校国际化转变过程中,应建立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自主探究渠道,让学生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自身能力提升的价值。例如:L高校每年假期都会组织国际化交流交换生活动,学生可以依据自身专业,从美国、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10个国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留学趋向。这一实践活动也将作为校内课程开展的一部分,高校在校园内部开展了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现场授课指导、新媒体网络平台互动等渠道。实现校内国际化教育引导,与学生课外互动平台的有效性承接,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实践的策略,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当代高校学生能力发展国际化引导的代表[3]。
2.2.3教学内容的转换从高校教学资源的内容来说,教学内容的转换,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新构想的一部分。从现代结构的整合时,是要将当前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内容优化引导。其一,国际经济理论占据主导,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因素是推进其发展的主导性动力。我们进行实际发展引导时,需要结合当前国际金融资源整合的条件。如国际货币基金的变化情况、世界贸易经济稳定情况、商品经济运作的基本规律等内容,都可有看作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教学内容转变的一部分,实现高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分析。其二,教学资源中本国教育精髓的把握,如中国儒文化、基本经济战略、马克思辩证分析法等等,这些都是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在教学实践层面需要把握的关键点。将这些内容,与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结合在一起,才能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运转体系。
3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演变与新构想初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策略创新的体现,是我国教育迈向新高度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国教育发展的变化、国际化教育发展变化的演变理论,着重从国际化资源运用、国家教育模式的优化、高校内部资源调节、学生培养方向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转换层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新构想进行探究。因此,浅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演变与新构想,将成为引导国内教育结构优化整合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夏辽源,曲铁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54-160.
[2]王普,马碧玉.论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重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1):93-99.
[3]陆小兵,王文军,钱小龙.“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27-34.
作者:郭薇薇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