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面向校企协同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途径范文

面向校企协同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途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面向校企协同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面向校企协同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发展途径

《教师发展研究》2012年第3期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校企合作被证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他们起到了良好的衔接和转化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现状问题,提出一种以校企协同创新为中心、通过企业真实项目促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尤其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保障,也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的有效手段。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正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高职教育必须有一支熟悉行业岗位群、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实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每一位高职教师也应勇挑职业教育的重担,以校企协调创新为中心,充实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凝练创新项目,实现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双师制的建设与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提升“双师型”教师自身的理论实践水平,既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虽然有多种界定,但比较一致认同的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兼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卓越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是“双师型”教师应有的共同表征,而且“双师型”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内在的融合性与统一性[4]。他们兼有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专业实践知识,能够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尽可能地贴近生产、生活、服务实际,努力做到学生所学与工作实际无缝对接。[5]

(二)面向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能充分合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师生的实践工作经验,缩短在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差距,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推进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发展和提高质量的瓶颈。

二、校企合作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现状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师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一)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通过教师的角色转换和企业岗位上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加教师对企业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挂职过程中,教师也能提炼出企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技能需求和数量需求,发现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做得不足的地方。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之后,通过总结提炼,把在企业学到的技能、积累的素材等充分利用,发掘出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和实践内容,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带来实效。然而现实问题是,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在企业里主要从事的是一般性事务与操作性工作,大多停留在模仿层面,真正面向企业开展的业务培训、技术开发、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项目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明确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的责权利要求,缺乏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导致他们在企业里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其自身素质的提升。[6]

(二)教师把真实项目引入学校

真实项目课程,不同于以往校内实训的“虚拟”项目,是市场当中的真实情境,学生能够看到项目的产品,了解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而整个学习过程目标明确,教师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学生某些方面基础知识的缺失或能力的不足,学习起来有针对性,师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更难得的是,项目成果也有机会在市场中得到检验。真实项目,将多门专业课程串联融汇在一起,实现了课程内容与真实应用的平滑过渡,拉近教学与市场、教学与行业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具备一定的市场观念与实战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就业时的角色转换与未来发展。引入真实项目,需要院校配套、完善师生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统筹运作和整体推进。目前,很多院校的配套机制并不完善,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难以促进企业与学校有机结合、无法最优化地实现办学目标。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衔接和转化作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发展和提高质量的瓶颈。

三、校企协同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

(一)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双赢的师资培养模式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校企双方凝聚共同的合作目标,建立合作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来说,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利益在于人力资源、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学校的利益则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找到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代价进行紧密的、深层次的合作。这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解决校企合作中常见的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问题。[7]虽然校企双方在现实利益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但长期来看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即创新发展。学校需要创新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获得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创新型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创新的条件和资源。而连接学校、学生和企业需求的关键一环在于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够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以协同创新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径。以校企协同创新为中心、通过企业真实项目促进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提升职业素养,校企双方因合作发掘和凝练出新的创新项目,甚至上升到纵向科研课题的高度,形成良性循环。教师最终实现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

(二)面向企业实践的课程体系设计

创新型的课程体系设计必须有企业实践环节作为支撑。在真实项目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学生某些方面基础知识的缺失或能力的不足,在给予及时引导的同时,可以充分检验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真实项目的要求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这种变化有助于教师对当前的授课内容与构建学生知识框架之间的关系,不断的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教师及时主动地改进课程结构的设置、并对教学内容的调整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建立起的是一种面向企业的、动态的、课程体系,可以保证校企合作深入、可持续发展。

(三)全过程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全过程

企业实践,教师将真实企业项目划分成一个个的子任务,然后将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教师、企业、学生三方紧密配合,协商决策,共同促进。教师、学生需要投入大量课外时间“体验”真实工作情境。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教师、学生通过一些客观指标,如销量、流量、用户评价等,反馈修正学习内容,学生的工作受到企业的监督,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效果通过企业的营销情况得到反馈,以真实的工作情境提高师生“实战”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积累一批成功的实践教学案例,培养一大批能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生。(四)协同创新项目研发,服务行业发展在行业快速发展和越来越高的竞争压力下,很多企业有着迫切的创新需求。因此,学校和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进行协同创新项目的研究。这里的协同创新项目是企业实践内容的延伸,面向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利用师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结合教师掌握的前沿理论知识,发现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相关培训、技术咨询,解决生产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创新的方向和方案。从而达到校企协同发展、院校服务行业的目的。这种创新项目导向的模式对教师研究能力、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既可以提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创新研究的意愿,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

(五)凝练科研课题,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必须承认,当前科研成果对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深入研究、善于研究并有丰富研究成果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岗位上信手拈来,学以致用,培养出优秀的实用人才。与企业合作,使教师能够经常深入实践一线,不断吸取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能。教师以此为基础,发掘和凝练科研课题,既能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也能为院校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和学校也应在科研课题方面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教师利用与企业协同创新的优势,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跟踪行业和企业动态,研究最新应用实践和工程技术。同时,也应鼓励教师紧密结合学校和自身的实践,研究现实教学中的重大问题、焦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将企业实践和创新项目成果再应用到教学当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通过编写教材或课程开发进一步积累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四、结论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8],职场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只有把教育过程和实践过程这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结合起来,才能使职业院校学生受到真正的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教师既可以成长为技术应用型骨干教师,又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做好“校”与“企”的结合,是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益途径,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娟;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