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移动终端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范文

移动终端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移动终端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移动终端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摘要:面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新形势,移动终端正在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各个行业生产。受到上述影响,高校在开展日常教学时也更多运用了移动终端。在新时期的课堂中,师生正在尝试着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性设备来辅助日常教学,在此基础上也获得了突显的实效性。由此可见,高校教学与移动终端的密切结合有助于从根源上提升整个教学质量,因此也表现为更好的综合效益。针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来讲,应当明确移动终端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影响;结合新时期高校教学的真实现状,探求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移动终端;高校教学模式;具体影响

0引言

智能性的移动终端,指的是在整个系统中安装开放式的移动设备,其中的典型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目前的状态下,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行都不能缺少网络作为保障,通过运用网络化的手段和措施就能方便实时性的信息互动,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密切沟通也提供了便利[1]。相比于传统模式来讲,高校的新型教学模式应当建立于网络化的前提下,师生借助网络终端来分享实时性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可以得知,网络化与移动终端都能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提供更多便利,因而值得在日常教学中推广运用。

1探析具体的影响

1.1手机吸引力的增加

移动终端的典型就是手机,目前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转变为“低头族”,这种现状根源就在于手机具备较强的吸引力。较长时期以来,教师都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中能够实现互动,因此专注看黑板就意味着同学们正在认真倾听讲授的内容。遇到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时,教师将会提示那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提醒这部分同学们专注所学的知识点。从目前来看,大学课堂逐渐表现为较明显的转变。这是由于,很多学生不再专注讲授内容,也不再专心看黑板,而是在课堂上喜欢低下头看手机。例如在课堂中,很多学生都倾向于在听课的间隙浏览网页、刷微博或朋友圈,甚至短暂沉迷于游戏中[2]。由此可见,面对网络化的新形势,更多学生都把自身注意力转向了手机。在新时期的大学校园中,很多同学都觉得单纯倾听教师讲授的方式具有枯燥性与乏味性,因此不再适合运用于现阶段的大学课堂。在技术改进的趋势下,更多学生选择了借助智能手机来获取新知识,因此也在客观上增大了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吸引力。与之相比,课堂讲授的模式正在逐步减退吸引力,以至于“低头族”在课堂中占据了相对更高的比例。

1.2对于手抄笔记的忽视

同学们在倾听教师讲授的同时,如果能用心记录课堂所学的关键点,那么就能突显更好的记忆效果。这是由于,手抄笔记有助于增强印象并且加深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在课堂中的专注思维。然而受到平板电脑以及智能电话等终端的影响,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忽视了动手抄笔记。为了贪图省事,很多同学都会把教师给出的课件用手机拍下来,在后期进行复习时就可以直接观看。多数大学生认为,手机拍照相比于摘抄课件内容来讲,具有节省时间并且节省精力的优势。因此在当前的各个学科课堂中,用手机给课件拍照都变成了很常见的一种事情。一般来讲,对于文字叙述性较强或者相对较繁杂的课堂讲授内容,很多学生都倾向于拍照然后进行保留,这种现状逐步演变成了另类的课堂记录方式。针对上述现象,教师有必要在较大程度上予以禁止,只有面对特殊状况时才可以准许在课堂上拍照。

1.3师生沟通受到影响

在本质上,课堂教学就意味着师生密切互动。一旦遇到了疑惑之处,同学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疑问,教师负责对此予以解答。与此同时,教师只有收到了来自同学们的有效反馈,才能明确现阶段的课堂弊端与缺陷所在,对此进行全面的改进。然而近些年来,更多的大学课堂都覆盖了网络,同学们一旦遇到了疑惑,立即就能借助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来进行搜索。相比于课堂问答的模式,手机搜索表现为更强的便捷性特征,因此受到了更多大学生的青睐。因此可以得知,移动终端运用于高校课堂的措施很可能阻碍了师生彼此的顺利沟通。在师生之间,移动终端设施构成了潜在的一种交流屏障。然而实质上,各种移动终端即便再先进,对于具有创新性的某些学术难题也无法完美进行解答,此类疑惑的解答仍有赖于师生展开密切的互动。很多大学生已习惯于依赖手机百度或其他上网方式,对于自身在课堂中的疑惑进行上网查阅。由此可见,长时期依赖于移动终端的现状很可能增强惰性,阻碍了问题分析与思维演绎的综合能力提升。

1.4改变评价模式

从课堂评价的角度来讲,微博与微信评价也在逐步取代直接性的课堂评价。微博本质上应当属于社交网络的广播式平台,借助这种平台,师生就能分享彼此的感受与体会。然而针对上述的社交平台如果给予了过度依赖,则很有可能表现为相反的作用。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喜爱刷微博,在微博中表述平日生活遇到的各种新奇事物,对于自身感受进行抒发[3]。由此可见,刷微博进行课堂评价已经逐渐构成了课堂评价的最重要方式,这种新方式取代了直接性的面对面评价。此外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刷微博或者运用朋友圈来完成课堂评价具有相对较低的风险性,对于自身来讲是十分安全的。在某些情况下,同学们对于某学科的课堂并没有真正达到满意,但又不敢直接向教师进行反映。遇到上述情况时,多数大学生将会选择借助微博发泄自身对课堂的真实感受,以此来期待引发更广的关注。

2更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措施

受到移动网络的强烈影响,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全面转型。从教学角度来讲,建立于网络与移动终端基础上的新型课堂模式正在受到更多的青睐,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转变了各学科课堂中的师生角色。移动终端为师生分享知识与信息带来了更多便利,同时也方便了实时性的师生沟通。但是与此同时,移动终端也表现为多样的弊病与缺陷,对此亟待探求适当措施来消除缺陷。具体来讲,高校师生有必要结合如下思路来运用移动终端:

2.1对课堂中的移动设备进行全面规范

在各学科的课堂上,移动设备并非完全不应当融入课堂,而是有必要对其予以全方位的约束,确保其符合最根本的课堂规范。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来讲,很多学生都格外喜爱多样化的移动设备,同时也喜欢借助移动终端来辅助自身的课堂学习。面对这种趋势,学校如果一概禁止在课堂上携带移动终端,那么可能性将会是很小的。由此可见,管理者及教师有必要密切配合,针对课堂上的移动终端予以必要的限制和约束,确保移动终端能服务于各学科的日常教学。具体来讲,教师有必要明确告知同学们:在课堂中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来查阅资料或是记录课件,然而严格禁止借助移动终端来打游戏或查阅无关内容。教师一旦察觉到某些学员借助移动终端来聊天或者打游戏,那么对其应当予以提示并且禁止。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视情况准许同学们对课件进行拍照;然而多数情况下,教师最好把各个课节的讲义预先发给同学们,这种方式有助于课下进行预习。面对同学们在课堂中提出的各种疑问,教师都要予以细致解答,以此来增强师生互动。

2.2构建趣味性的课堂

移动终端之所以表现为很强的吸引力,根源不仅在于移动终端本身,还在于整体的课堂质量。大学生由于感觉到课堂讲授的很多内容都是乏味且无趣的,因此才会倾向于浏览网页或者私下进行聊天。在刚开始某个学期的教学时,多数同学对此表现出相对浓厚的兴趣;然而经过特定的时间段后,同学们针对该学科的课堂讲授将会逐渐丧失兴趣。因此可以得知,教师如果能尝试着构建趣味性更浓厚的新型课堂,就能把同学们的注意力从移动终端上吸引过来,确保多数学生都表现为浓厚的听课兴趣。要实现上述的全面转变,教师有必要真正认识到改进课堂质量的价值所在,而不是单纯关注自身拥有的科研成就。具体在构建趣味性课堂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堂讲授有关的视频或短片,将其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此外,还可以尝试着在课堂讲授中穿插趣味性的见闻或者背景故事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关注,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

2.3师生应当密切互动

目前某些大学生针对学科教学表现出淡漠或者厌倦的心态,根源应当在于欠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因此可以得知,师生互动构成了课堂质量的核心内容。师生只有确保在课堂上经常进行交流,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来源于教师的关爱,因此也开始转变自身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认识。为了提升各学科的综合教学质量,教师有必要把分组探讨的模式运用于日常教学。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预先设置特定的讨论话题,然后将学员分成各个学习组。经过分组探究之后,再让同学们分享自身对于特定知识点的体会与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对于大学生也要予以更多的关爱和扶助,以此来增进师生对于彼此的感情,消除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的畏难心态与厌倦心态。

2.4优化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当构成学科教学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开展全方位的课堂评价,教师才能真正明确现阶段课堂教学的弊病与缺陷所在,然后对此给出相应的改进思路。由此可见,移动终端并不能在根本上取代直接性的课堂评价,后者仍然应当占据课堂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具体在评价某学科的课堂质量时,全体学员都应当能参与其中,对此给出自身独特的见解与意见。面对同学们给出来的改进建议,教师应当能认真予以听取,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

3结束语

从现状来看,更多高校都在尝试着密切结合日常教学与移动终端,在二者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构建了多层次的高校课堂。但是不应当忽视,高校在引入移动终端的同时,也面临着全面更新日常教学模式的挑战,对此有必要谨慎进行操作。在各学科的课堂上,师生针对移动终端都要转变认识,对此进行全方位的规范。移动终端与高校授课的结合应当能增添课堂上的乐趣,对于各学科课堂具有的吸引力进行了全面提高。截至目前,高校在转变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仍没有真正实现完善,因此有必要全面完成转型。未来在实践中,师生还需不断的摸索,因地制宜运用移动终端来辅助日常的课堂教学,确保在移动终端的辅助下提升整个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麟.大学英语E-Learning教学模式的探究[J].海外英语,2016(02):72-73.

[2]章慧,陈宏明,肖绍章,等.移动终端对高校教学模式影响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5(07):288-289.

[3]李晓亮.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3(11):67-69.

作者:毛欣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