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课堂细节与数学素养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吉林教育杂志》2015年第Z1期
实验数据是须要精心选择的,教学细节是须要认真设计的。在“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学生们测量自己制作的圆型底片的周长,看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根据同学们的结果,逐一加以引导,最后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的规律。通过实验数据测量,以细节挖掘数学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知识技能,对简单的数据归类的思考,初步建立数据观念,让小小的数据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大作用。这样,我们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了,实践数据测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会利用数据来归纳总结规律,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周密的数学素养。
二、巧妙设计教学案例,举一反三培养创新
在“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尝试列出方程。如桃树有x棵,x+y=180,让同学解答:若求出x=45(棵)后,再求杏树有多少棵时,用180-45=135(棵)。我们首先鼓励学生突破教科书上的解答方式,将创新思考融入解题过程中,由此得出结论:教科书与学生的解题方式各有千秋。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不因不符合书本的规定而被否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保护,创新精神得到认可,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三、用事实说话,生活处处有教学
案例四:在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中,先在黑板上设计出填空题:1个西红柿重120,一个西瓜重10,请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克或千克”,以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认识。当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就说:“实践一下。”先后把西红柿和西瓜放在秤上,看重量结果,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精确、体验的喜悦、数学的广翰。
四、揭示生活中的数学奥妙,提升数学素养
案例五:在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入时,安排这样一段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人张开手臂的长度和身高的比例是1:1,女人哭的次数和男人哭的次数的比例是5:1,人能举起的重物和自己体重的比例是4:1等等。这样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奥秘需要探索和挖掘,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学生往往认为数学枯燥、抽象,没有语文引人入胜;或因为计算失误而丢分,自认为没有数学天赋。教师要讲解清楚数学的基础性作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了解数学带给人们的种种便利。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挖掘数学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特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作者:姜宝雁 杨静 单位:珲春市第八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