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2014年第六期
1.参与探究,体验音乐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上,如果一味持续单一地播放音乐欣赏内容,相信学生在机械重复聆听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听觉疲劳,也会窃窃私语,神游于音乐欣赏之外。因此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顺其自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验来源于欣赏内容的音乐要素,让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等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渗透和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欣赏一年级下册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让他们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鼓”,引导他们亲身接触、体验中国“鼓”的音色和演奏方法。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用多种方法让鼓发出不同的音色。学生在亲身接触、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很容易就总结出: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色,甚至用鼓槌在鼓梆上摩擦也可进行“刮奏”。除了让学生了解乐器知识,还可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情景剧表演《虎大王来了》:(1)森林里,虎大王正悠闲地散步(此时可根据音乐有节奏地击鼓);(2)虎大王饿了,它开始在石头上磨牙……(和着音乐刮奏);(3)虎大王发现了猎物,它慢悠悠地走过去……(放慢速度击鼓);(4)虎大王加快了速度,猛地一扑……(逐渐加快速度至结束)。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表演活动中,用多种演奏方法参与体验打击乐器———鼓,就会对鼓的节奏、音色等要素印象深刻,音乐的知识就会在探究实践中自然掌握、记忆长久。
2.共同合作,表现音乐形象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作为生态课堂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学生,教师应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来引领他们,和他们一起动起来。例如,在欣赏二年级上册管弦乐合奏《口哨与小狗》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共同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初步了解A→B→A的曲式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伴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乐曲中主人翁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教学过程中音乐旋律一直萦绕在学生耳边,那些有代表性的动作形象就会一直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个课堂中,教师不是独立的主体,而是与学生共同体验音乐之美的参与者、合作者。而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还通过“耳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动”等各种感官去体验和表现音乐。这样学生在和教师的合作表演中不仅能听到音乐,感受到形象,而且还能享受到快乐。
3.互动生成,升华音乐内涵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交往的过程。教师需要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中,捕捉契机,在动态的拓展中生成闪耀的教学亮点,把握促使课堂生成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把握音乐内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欣赏五年级下册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时,笔者曾遇到过意想不到的事情。由于整个社会音乐大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接触京剧少,对京剧文化很陌生,在播放完京剧片段后,学生便哄堂大笑,还有人说“难听死了”。这时,我故意低着调子说:“没办法,作为炎黄子孙,你们不喜欢京剧,不愿意了解京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相反,我们还是来听听外国人是怎样评价京剧的吧!”于是,我开始播放《唱脸谱》的视频:“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Pek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音乐让学生出奇地静了下来。当我说到“欧洲人评价京剧的发声方法就像美声发声那样科学”时,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当再次欣赏乐曲时,学生都认真倾听了,感受着京剧蕴含的深厚内涵,还有的学生跟着音乐唱了起来。总之,我们应在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中,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努力把音乐欣赏课建设成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愉快的生命历程。
作者:陈珺单位:如东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