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师教育发展难题与改革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是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出封闭定向、学历虚高,甚至师范性失落问题。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开放化的进展缓慢,培养的主体是依靠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封闭定向培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知识存有量和知识结构的问题。针对当前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入门要求不断提高,师范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有些地方在教师选择上,存在着盲目攀升,甚至是急功近利的情况,造成只注重学历的问题,使得一些传统的中师资源的流失。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师范院校的综合发展和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边缘化倾向,使得一些师范教育的衰落。
二是高师教育与基层教育相脱离。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都存在十分明显的不同。目前,教师教育存在着多个独立的系统,且相互间缺乏应有联系。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就两个独立体系来运作。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学习内容缺乏衔接、联系和整合、教师水平倒挂等诸多问题,不仅使得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职后培训沦为低层次的重复,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是教师培养、培训和从业问题。教师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师范教育所能完成的,需要多个阶段。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的改革与各地高考和教育形式有距离,从理念到实践都有差距。师范院校的职前培养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与职后教师的培训等还不够协调。“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基本素养、职业情感、职业技能等方面存在滞后情况。”[7]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1.建立完善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既要满足社会需求,也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提高培养职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教育观念。因此,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而言,师教育的内容和理念的不断更新,有利于提高其技能和道德素养。产生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更加注重教师专业化的培养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8]可见,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其是由非专业化向着专业化转变的过程。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期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来达到彻底变革实践的目的,一般是很难达到的。”[9]教师“必须有着自身专业性的思考和判断,研究的语言必须具有‘本土可读性’与‘本土可言性’,必须成为沟通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桥梁,而不是阻隔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障碍。”[10]这也就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化的教师。
3.不断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各类教师教育课程评价状况尚不完善,特别是“在教师教育实习中,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实习要求和任务等比较模糊的现象,缺乏具体细化的考核标准,”[11]多数考核难以做到公正和公平,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教育相关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考察教师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套明确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规范标准,可以有效的评价教师教育的实践或者课程的合理性。
4.建立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这就需要建立多元、有效的教师教育模式,从而能够搭建和实现校地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以最终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一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逐渐完成观念上、课程上、师资上和机构上的融合,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12]二是“能够实现高师教育和基层教育一体,从而实现校地合作,以便建立长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13]三是有效实现职前职后理论知识学习和从教技能训练相结合的问题,实现高学历化和高素质要求,“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职业专业化。”[14]四是重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15]这样的教师教育才能更加的科学及其有效,以便于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5.不断完善教师职前培养科学性与实践性
这就是要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师培养现实需要的衔接,这就要在教师教育的职称教育阶段注重:一是正确处理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这就是要求职前培训的师范院校要注重教师的技能培训,而学术研究则要科学的处理其关系;二教师职前教育目标的合理设置,教师职前培养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重点在于要致力于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继续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活动观,并且要在实践中贯彻这些观点。
6.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者的统一
教师与研究者由于身处不同的制度文化环境中,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定式。教师教育研究者通常注重理论自身研究的逻辑性,而教师本身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实践知识则通常指导他们的行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是:对于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来说,要与研究者直接交流,把自己的实践感受、体验与认识交给研究者进行审视,并进行思想交流和探讨,这样教师教育研究者就可以在实践的场景中对自己的理论与丰富的教育实践之间的交错进行再思考。教师“本身同时应深度发掘自己的研究者意识与研究潜力,进行研究这样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才可能有共同沟通的语境与交流的平台,”[16]从而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强化教师教育的终身性,重视职后教育的相关改革,推动校本培训高学历化、综合化的教师队伍是时展的趋势。教师教育则是系统的“大教育”,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系统性是把教师的培养、进修和提高看作是职前和在职的一体化或系统化工程。”[17]各类中小学校要做好素质教育基地和教师培养的基地。“职后培训要注重与职前培养科学衔接,并与基层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保持联动,形成‘三位一体’。”[18]这样教师教育才能更加的科学及其有成效。教师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更是国家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更在外延上从职前的师资培养阶段拓展到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19]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谷满意单位: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