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分析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其成因,探究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如何借助京津的优势经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
河北省目前共有高职院校70所,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利形势下,河北省高职院校要努力向京津看齐,紧跟京津步伐,抓住机遇,坚持特色办学,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质。
1现状
1.1课程体系中人文类课程设置普遍不足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类课程一般为人文素质修养、大学语文、文学鉴赏、传统文化、音乐鉴赏、法律基础等。据统计,人文类课程在河北省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比如下:开设人文素质修养课程的高校占比约25.7%,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占比约51.4%以上,开设文学鉴赏课程的高校占比约35.7%,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高校占比约45.7%,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高校占比约11.4%,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高校占比约77.1%。这种统计是宽泛的,这些人文类课程也不全是必修课,不少学校是以选修课和网络通识课的形式出现。为了给专业课、实训课、实习课留出足够的时间,学校不能保证每生每学期平均学习一门人文类课程,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学校大学三年最多设置四门人文类课程,而有的学校仅安排一门人文类课程。
1.2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比较匮乏近年来,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学生专业知识、实训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在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却显得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例如:90%以上的学校有政治教研室,开设政治、法律类课程;对于人文修养课程,38.6%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人文教研室,人文修养课主要靠辅导员、院系秘书、院系书记、组织宣传部干部来兼任,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能够承担人文课程、美学教育、德育研究的教师;艺术类课程更显师资不足,50%以上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艺术类课程,即使有这方面课程,任课教师一般也是团委老师、工会干部等。
1.3学生人文素质比较薄弱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以农村生源为主,人文素质教育薄弱。另外,学生在责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淡薄、浅薄等也与其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关系密切。如在对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16级3521个学生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人文素质比较薄弱的占65.6%,认为需要增强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占38.9%,认为考试中可能会作弊的占35.4%,认为自身心理素质亟需提高的占61.3%,在创新能力提高方面有需求的占45.6%,未来可能接受借贷或其他非正当手段获得钱财的占34.4%。
2成因分析
2.1重视专业素质而轻视人文素质就业率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河北省很多高职院校管理层在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对接就业目标。与就业目标比较而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更长远,人文素质又具有隐现性、见效慢的特点,因此河北省很多高职院校在这些“软肋”课程上安排的课程门类和课时量都相对较少,寥寥几门甚至一门人文类课程只是专业课程的点缀而已。殊不知,学校这种只重眼前、忽视长效的做法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
2.2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引进受限而又易流失客观上,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是紧缺的,且是被边缘化的,引进新毕业人才又困难重重。特别是河北省高职院校受办学层次所限,引进教师更显得举步维艰。因为人文素质教师多会选择文科院校、报业出版等行业就业,而高职院校则很少进入他们的选择视域,原因多半是他们认为这里实现不了其职业理想。为此,河北省高职院校在高精尖人才的就业选择中往往被忽视、摒弃和忘记。另外,河北省内环京津,河北省的人才更容易受到京津利好政策的吸引,造成即便是已在河北省高职院校任职的教师,也极易被机会更多的京津所虹吸,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主观上,由于人文类课程在河北省多数高职院校属于公共课或选修课,处于边缘地位,并未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因此学校在相关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成本不足。
2.3办学层次决定其生源质量起步低高职高专的办学层次较低,考生在经过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的筛选后,才会迟迟迎来高职高专批次的录取。这样经过层层选拔之后所剩学生的分数普遍偏低,而且由于“粥多僧少”,生源大战年年有,报考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被录取。这就导致河北省高职院校录取分数普遍偏低。河北省高职院校以农村生源为主,他们高中多就读于县二中、三中、四中或职教中心,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人文素质水平也不高。
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提升路径分析
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在河北企业向高精尖方向深入发展的趋势下,要“抢抓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围绕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两手硬”。河北省要承接好京津抛来的橄榄枝,迫切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而不仅是高技能技术工人。因此,这种形势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技术工人不仅要具备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诚信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河北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摇篮,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理应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同时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良好契机,提升河北高职生的水平,塑造河北省技术工人的品牌形象。
3.1学经验求发展北京市发改委于2016年10月24日“十三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提出“支持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和职业教育联盟,引导跨区域合作办学,推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2017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17年2月17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十三五”专项工作计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三地发展的重视,对三地中极需帮扶的河北省的扶持意向。根据计划,三地将重点推进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合作、基础教育合作、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10个重点项目。2018年的“两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又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京津地区高校集中,河北省在一体化战略中教育不占优势,但地理位置优越。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河北省高职院校可借此优势建设开放型校园,走出河北,与京津著名高校加强沟通学习,借鉴其人文素质教育上的闪光之处、成功之处,取长补短。如北京大学培养健全人格和重教育的传统、清华大学理工与人文互补的举措,这些名校的成功经验可为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如上所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国家和京津的种种举措,都为河北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河北省高职院校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借鉴京津优势发展自我,通过师生交流、观摩学习、资源共享等来丰富“京、津、冀”高校合作的新形式,在学习中求发展、创成绩。
3.2突出地域人文特色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都会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河北内环京津,是京津的有力后援,承担着保卫京津特别是北京的重任,为京津的快速发展起着强有力的辅助作用,这体现出河北包容、善良、淳朴的人文精神。河北省高职院校吸引的外来学子相对较少,本地生源占绝对优势。而河北人的恋家意识较重,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回故乡或到省会工作,远离家乡去外地就业的不多。这体现出河北人内敛、低调、坚强的人文精神。善良、包容、坚强、内敛的河北人文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这些优良的人文传统正是河北本土的人文特质,值得学生继承和发扬光大,是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所要着重培养的。
3.3塑造过硬的人文师资队伍教书育人中教师是关键,是主导力量,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只有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加以正确的授课方法,才能称之为过硬的人文师资队伍。学校要制订有效的人才政策,引进人才,提升师资力量。在工作中重视人才,创造平台,制订有效的激励措施,优化科研条件,打造河北省高职院校自身的魅力,让优秀的人才肯长期留下来。另外,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时代条件,派出现有教师轮流到京津高校观摩培训,做访问学者,零距离接触其先进理念和有效授课方式,在深入触碰中学习京津高校人文类课程的精华,这样借助京津高校人才支援、交流,培育自身的师资队伍,可以快速提高人文类课程教师授课能力。
3.4创设浓墨重彩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要借助京津的优势和经验,打造富有魅力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校园中受熏陶、受感染,用浓重的人文环境塑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学生。首先,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到京津名校参观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实地学习名校学生的状态风貌,并将之带回学校,拷贝、宣传、践行名校学生的精神风采,在行动中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转化为其内在人文素质,在知识文化层面提升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次,加强与京津企业的互动,多邀请京津企业特别是有毕业生扎根的京津企业来校宣讲,从企业角度介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就业目标考虑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再者,传统的校风、校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华所在和历史积淀,河北省很多高职院校都有独具一格的校风、校训文化,各校可通过校风、校训文化的挖掘,展现富有学校色彩的校园人文环境。学生在多彩的校园人文环境下生活成长,无形之中就会爱人文、学人文、践行人文精神。
3.5加快课程改革,增加课程课时人文素质教育对各类人才都有作用,而对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专门性人才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这类人才使用现代先进技术为社会服务时,如果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良好的育人成效需要足够的课程和课时来保障,否则就是无米之炊,再好的师资也没有发挥的空间。高职三年仅仅开设一两门的人文类课程显然是严重不足的,要利用必修课、公共课、选修课、网络课等多种课程形式,每学期开设不少于一门的人文类课程,将人文知识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由于是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的课程可与相关职业多联系,形式上应多以活动方式出现,使学生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将学到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展示出来,以良好的职业人格养成作为此类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建设的核心目标。同时在专业课中穿插人文知识的讲授,在人文课中加入专业或职业的相关内容,使二者相互交融,也不失为有效的手段。比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居里夫人发现钋和镭两种化学元素时,可以穿插介绍其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的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在讲授自爱自护主题时可以同时讲解一下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结语
总之,借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东风和契机,河北省高职院校要把握机遇,找到向京津高校取经的切入点,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合作的常态化、长效化,且找到河北省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突破口,使其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普及,创出特色,登上新阶,形成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良好面貌,实现其人文素质教育的阔步前进。同时促使学生充分认识人文素质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学人文、爱人文,自觉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实现其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著.教育片论[M].熊春文,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李逸凡.高等职业院校诚信教育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荣利颖.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6(2):121-126.
[5]张磊.加强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5(19):45-47.
[6]张琦.文化同源性与差异性影响下的京津冀高等教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4):77-81.
作者:郝磊哲1;聂书雪2 单位:1.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2.河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