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职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主,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职学生即便拥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动手能力上却较弱,职业素养也不高,无法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素颜和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结合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并养成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设计教学的科学方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国市场进行速度不断加快,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中心,国际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补充教学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对职业表示满意的学生只占所有毕业生数量的20%左右,很多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不高,无法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即便很多学生理论功底非常扎实,在校成绩也很优秀,可是仍旧不能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功效,职业素质较低。从本质上而言,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竞争力。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现状,学校必须突出自身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增强他们的岗位适应性,从而促进就业率的逐步提高。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概述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最重要的两部分因素,也是影响他们综合水平的关键。职业素质是一个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具体包括道德修养、职业美德、心理动态等因素,是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也是一种对职业的了解情况。另外,职业素质还与职业兴趣和情绪息息相关,在岗位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工作上的困难,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获取最终的成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不同,它侧重的是一个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模式对职业全面综合水平的评判,它主要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适应岗位的合格证明、任职资质等等,具体表现在工作中的参与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跨专业能力等等。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最重要的两部分特质,也是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工作的关键,对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在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为了明确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他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对企业高职院系学生开展了全方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两方面能力对学生就业水平的影响非常巨大。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教育理念的制约,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学生在这两方面上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一)学生的思想素质较低
所谓的职业素质是与职业修养密切相关的内容,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修为是影响职业素质的关键。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对工作抱有激情,在工作过程中思想积极,可以全情投入工作。然而现如今很多高职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却偏低,他们的诚信意识薄弱,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为了个人利益损害诚信水准也变得非常自然[2]。在教学氛围上,我国的高职院校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校园文化被淡化,且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缺乏执著地态度,对待学习和各种校园活动无法积极参与,存在轻视集体荣誉的倾向,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职业素质不仅体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中的道德素养上,还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紧密的联系。当学生迈入社会以后,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他们承受着外界的巨大压力,工作环境也会随之转变,一旦遇到工作中的问题,他们也很难承受的住。另外,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还会表现在心理上的一些疾病,在工作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无法承受住,不能很好的排挤自己的郁闷心情。
(三)创新意识淡薄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是进步的动力,也是一个优秀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可是目前高职教学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教师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理论水平和知识的扩充,没有将实践和素质道德修养的培育结合其中,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也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较为局限,不敢尝试新事物,个性张扬也就成为了空谈。
(四)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培养的多是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他们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没有正确认识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实践课程数量较少,学生在解决问题上不够科学[4]。与此同时,学校的实际教学不够细化深入,传统课程内容、理论体系、结构评价仍占主导,不利于学生适应就业需求,影响了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通过教育培训、实践、体验内化等活动而逐步养成的,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则需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进行培养,调动他们的动手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岗位学习,帮助他们了解将要从事的职业,从而养成他们规范的行为习惯。
(一)发展校企合作,将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模式之中
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已经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探索并实践“产学研相结合”办学的思路,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引入到教育模式中,渗透高职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适应期”理念,在实践中实践和发展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的思想。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应立足于“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设立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职业素质培养的方针。
(二)积极探寻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方式
对于职业院校的而言,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全才”和“通才”,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学有专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素质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岗位未来战略能力分析确定职业素质要求,构建修正弹性,灵活的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教育教学改革之外还要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教育,要重视并实施职业素质指导教育,将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目标化。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完善考评标准,不仅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进行测评,还应当实施学分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体验的新内容,辅助开设一系列工作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
(三)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教学的关键,是完善课程的基础,高职院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实践基地的研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基于市场用人标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学习,开展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目前,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常常表现出自信心缺乏,面对困难不够坚定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培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入校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有问题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学校必须对学生教学工作进行完善,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确保他们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03:94-97.
[2]高维春,谭旭,黄双龙,等.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07:58-61.
[3]陈新开.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探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1-36.
[4]童云飞,刘桂林,顾超.基于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87-90.
[5]李黎,何向民,沈绮云,等.高职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2009,33:49-51.
[6]杨群祥.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73-74.
作者:张小锋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