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教育与养老产业发展对接范文

高职教育与养老产业发展对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教育与养老产业发展对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育与养老产业发展对接

摘要: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将产业、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等要素融入职业院校教育实践中去,将专业方向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养老产业职业岗位能力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才能促进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养老产业对接,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养老产业

数据显示,我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到2017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17.3%,平均4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的4.87亿,占总人口的34.9%[1]。由于高龄老年群体中失能率在50%以上,我国失能老人规模或从现阶段的625万人上升到2050年的1875万人。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基本国情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方针[2],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养老的政策,但在总体上我国的养老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1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挑战

1.1慢性病、失能、空巢现象“失能化”“空巢化”以及“少子化”是我国老年群体的突出特征,并且老年群体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占比接近50%。对于以上类型的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医疗护理难度相对要大,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高。

1.2医养结合的壁垒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提供医疗服务,而医院只能提供医疗服务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使得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目前“医”的主管部门是卫计委,“养”的主管部门是民政部。对于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来说,单一的医疗护理属于医学范畴,是由卫生部门主管,而单一的家庭照料是社会学范畴,归民政部主管。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并没有对应的主管部门,相关标准体系、支付体系、权利利益责任等各方面都有待落实和规范。

1.3专业人员缺口巨大我国当下失能半失能人员约3500万,假设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那么,国内市场需要1000多万养老服务人员。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按国际标准的要求,照顾失能老人所需要的护理人员比例应是2∶1,即两个护理人员照顾一个老人,但国内目前情况是一个护士负责10个老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

2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2.1院校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总数量有所增加,从2015年的1322所增加到2016年的1335所,再到2017年的1346所。但职业院校体系复杂,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一些地区按照不同类别分别归属于教育、人社、卫生等部门,院校之间缺乏衔接,学校布局结构欠合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和重复办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整体办学效益低下。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训条件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很多教师只在学术层面上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不能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

2.2生源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学龄人口逐渐减少,职业教育面临生源数量急剧下降的严峻考验。生源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影响生源质量。这其中虽然不乏热爱学习和钻研技能的学生,但因教育体制和上述背景等原因,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被认为是厌恶学习、表现不好、成绩落后的学生,因此有人形容职业院校是升学无望者的收容所。此外,一些院校的生源渠道比较杂乱,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主要为在读或者是初中及高中毕业的学生,抑或通过“分流”的方式招生,缺乏统一正规的招生考试,招生门槛极低。

2.3就业现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失业人数增加,企业用工乏力,能提供的职业岗位有限。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又不断涌进城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在高校扩招的拉动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多,大批高学历人才涌向就业市场,“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企业用人过多地考虑学历因素,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职业院校向市场输送人才质量不高也影响就业率。首先,毕业生质量无法达到企业生产需要,往往需要企业的二次培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其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凭主观意识办学,不能准确有效地做好市场定位,按需培养技术型人才,学生就业后职业稳定性较差,换行业者居多。

2.4观念现状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不被看好,职业院校往往作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最后选择,许多家长把普通教育看成是正规教育,而把职业教育看成非正规教育,认为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学到真东西、真本事,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而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只能从事一线生产工作,体力劳动多,工作任务重,一辈子地位低、收入少。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念是培养“君子”型的人才,君子为“劳心者”,而职业教育为培养“劳力者”,自然会遭受排斥。

3我省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养老产业对接策略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是创新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

3.1专业方向设置与养老产业需求对接现阶段养老服务产业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应以养老产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价值实现为出发点,结合已有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通过增设或调整专业方向等方式来确定老年服务及其与之相关的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在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针灸推拿等服务于老年人的特色优势专业中,设立老年特色专业方向班,课程涉及老年人的医疗、基础护理和保健知识的教育,以及文化、娱乐、心理咨询、休闲等精神慰藉,甚至老年产品的设计与使用,养老机构管理等。这样,才能解决培养现状与养老产业发展状况不匹配、市场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既满足了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又使学生具备竞争优势而有利于学生就业。

3.2人才培养目标与养老产业职业岗位能力对接构建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卫生职业院校专业中设立的老年特色专业方向班,应以老年服务需求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与各大医院的老年病科、养老院及社区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能力和技能为主线,建立以老年服务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岗位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与社区、养老院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培养符合我省老年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3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产教融合”必须考虑课程标准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职业标准对接。在与养老机构合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使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以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目前,不同的职业岗位以及工种大多有相应的初、中、高级的培训考核与鉴定,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在养老服务专业原有的课程大纲基础上,结合与养老产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出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通过3年的学习,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养老服务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养老产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3.4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实训过程尤为重要,必须实现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学院可以组织养老服务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到养老机构以及养老行业一线,熟悉目标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然后由专业教师团队和行业专家共同论证,从众多的实际工作任务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将典型工作任务与理论课程一一进行对应,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避免在实训过程中出现仅仅被安排为老年人洗衣服、喂饭或在餐厅帮厨的简单任务。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的对接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操作有机协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结语

目前,围绕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展开的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必然将产业、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等要素融入职业院校教育实践中去。将专业方向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养老产业职业岗位能力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才能促进我省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养老产业对接,在促进我省老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我省卫生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新华社,2018-02-28.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S].国发[2013]35号

作者:任晖 单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