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示范校后期内涵建设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成果丰硕,有效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大多数示范校在通过验收后,却难以找到后期建设内容的发展方向,致使整体建设停滞不前。因此本文对高职示范校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告知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五位一体双服务”模式下对我国高职示范校后期内涵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示范校;内涵建设;协同创新;社会认可度
2009年,国家教育部了13号文件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共计28所高职院校获批,后期截止到2012年底共计有100所高职院校获批[1]。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已经通过了示范校的验收工作,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成果能够有效惠及全校师生。示范校建设在校企合作、科研创新、“三创”工程、质量管理取得了让其他院校望其项背的成果。然而部分示范校在通过示范校验收后,后期建设却难以找寻方向,使得整体建设停滞不前。因此笔者对示范校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构建了“五位一体双服务”的框架模式,为我国高职示范校后期内涵建设指明方向。
一、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末,我国高等学校开始扩招,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已达到1322所,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区域性、功能性、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最为明显,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一批内涵建设优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的高职院校起到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优之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平衡化发展。目前,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工作成绩喜人,各所示范校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部分都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院校办学为依托,以服务贡献为目标,以政府推动为基石的四维高职示范校特色[3]。但目前我国高职示范校后期建设工作明显薄弱于前期,大部分学校在完成示范校建设验收工作后往往开始放缓甚至停滞不前,最终难以形成完整的、规模化的示范体系,这是我国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通病之一;其实示范校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学校整体内涵水平的建设。虽然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的成果显著,但往往是以偏概全,避重就轻,并没有注重整体内涵建设,有的甚至是面子工程,好大喜功,譬如一味的投入资金建设实训室,引进博士、教授等,但成果未必能真正惠及学生。研究发现目前示范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
1.1专业优化力度薄弱一流专业的开设往往应符合周边区域乃至国家、世界的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人才需求市场变化,以结合国家实际国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而我国大多高职示范校往往对专业的深化改革少之又少,有的只是表面文章,例如修改几门课程的名称,或者是修改一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时量,对于一些已经明显落后于当今经济发展的老牌专业,既舍不得舍弃,也不进行相应的调整。
1.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往往是高职院校建设的误区之一,一些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这一点固然很重要,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绝对不是单单靠几个教授、博士就能够完成的,忽略了对本校教师技能等级和学历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是“两条腿走路,里外一起抓”。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应区别于本科院校或技工类学生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基础技能素养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因此对于高职示范校来说,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才是关键所在。
1.3实训条件与学生竞争力的脱节所谓高职学生的竞争力,主要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薪酬待遇3个方面。而实验实训室建设是高职示范校真正培养学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示范校实训室建设在国家和对口企业的支持下,已经具备了教学、生产、培训三位一体的功能,却缺失了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而这两个方面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中往往偏向于实训室的规模,校企共建的程度以及设备的先进性,却忽视了实训条件建设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原因,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高职示范校在后期规模化、优质化、整体化建设发展的高度。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职示范校整体建设水平,就必须积极研究新的示范校建设内涵,这对于我国未来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示范校后期建设的内涵标准
高职示范校建设是对学校整体综合水平的评价和认定,因此笔者针对高职示范校后期内涵建设情况的缺失,对其内涵建设的标准进行新的研究和构建,认为高职示范校后期建设的主要内涵应形成“五位一体双服务”的框架模式。
2.1“五位”模块
1)良好的办学条件。作为高职示范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必不可少,主要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实训条件、信息化建设等。高职示范校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是高职示范校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真正培养学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职示范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实训条件建设应具备教学、生产、培训三位一体的功能,同时还应具备企业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与此同时,在当今时代,信息化建设也是高职示范校办学条件的重中之重[4],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以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并加以传播,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二是将信息化建设引入高职示范校日常管理中,稳步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管理职能的转变和创新。
2)科研成果转化程度的高水平。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十目前公认的高校三大职能,其中培养人才是发展科技的基础,发展科技是服务社会的前提,因此科研水平对高校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示范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内涵建设的优劣。但高职院校应定位好科学研究的高度和目标,着重定位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水平,以服务地方经济。其主要包含3个方面:技术服务型收入、技术服务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立足于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性。首先技术服务型收入的高低意味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广度,也是合作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肯定程度;但真正决定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是为地方企业在技术改型、工艺优化、产品结构设计等方面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以政府支持为依托,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模式是高职示范校建设的一个新型导向,依托地方及其周边良好的产业经济及特色产业优势,以对外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对内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宗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项目建设,加大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探索。
(3)优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高职示范校建设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师资建设不应盲目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只注重“点的高度”,忽略了“面的厚度”。高职示范校师资建设应将主要培养重点放在学校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加大对本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和资质的奖励资金投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笔者研究认为,对于高职示范校骨干专业中,“双师型”师资比例应达到90%以上,这里的“双师型”是指在企业工作三年以上,持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技师及以上资格证书的教师,同时该专业教师的60%以上应具有境外研修经历,掌握当今该行业前沿领域的专业技术。因此只有打造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国际交流合作的高水平: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与此同时,我国高职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但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绝对不是单纯的送几个老师和学生到国外院校交流学习,那样所谓的国际交流只是一种形式主义。高职院校应有效发掘自身具备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优势,并利用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成果,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专业,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逐步进入国际高职教育市场[5]。同时在对外交流合作时,应强调地方特色,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应加强与国外高职教育领域的专业交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竞争力。
(5)知名企业参与专业教学。高职示范校建设应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央企和军工企业参与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里来,通过对学校教师的技能培训,增加企业优秀兼职教师的供给,与学校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与培训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和职业标准的对接等。同时高职示范校还应加大与知名企业开设“订单班”力度的同时,还应提升“订单班”学生的整体质量,不能把“订单班”作为一个名号或者是一种广告,尤其知名企业的“订单班”代表着学校整体教学的最高水平,是学校在社会上美誉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订单班”学生的培养必须做到严进严出,以整体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企业的认可度。
2.2“双服务”模块高职院校的职能总的来说就是两点:服务学生和服务地方,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也是本课题中“双服务”模块的核心所在。
1)服务关怀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一切。在当今高考生源萎缩,本科院校扩招,招生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下,学生无疑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而目前的多种招生模式,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都大相径庭,因此对学生人性化的服务和指导也成了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5年,该校孙兴洋校长提出了“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就学生”的办学理念,受到了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转载报道。一年多以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出多种以学生为本的举措,包括一个月一次的“校长早餐会”、为优秀毕业生颁发校长奖章和奖金、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列席校长办公会,给百名新生集体过生日,大学生海外经历研修计划等,学校多方面、全方位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反映问题解决度达98%以上。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关怀和服务不能一味地只是改善他们的住宿、饮食环境,丰富课余生活,还必须着重加强对高职学生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健康人格的塑造,培育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从而使学生无论在就业还是创业的逆境中都处于优势地位,这对学生而言便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怀。
(2)服务地方经济:与科研成果转化相区别,服务地方主要包含企业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才集聚服务等三大方面。其中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主要包括技能水平、职业思想、管理思维等方面的培训;而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院校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又一个延伸服务项目,在对企业员工培训之后,高职院校高效利用自己的相关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水平的鉴定,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对前两项服务往往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对于人才聚集服务却是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示范校建设中的缺失项目。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利用自身的工作环境和政策优势,吸收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建立导师工作室,让优秀的人才资源汇集,最终形成让人才为校政企合用的局面,这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又是一个新的提升。
2.3“一体”模块
1)社会认可的高水平社会认可度是指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所持的心理态势,它反映了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与认同。而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社会对其的认可度将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国家拨款、人才资源、学生的自信程度等一系列核心要素,也直接决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影响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的因素,从实际内容出发,主要包括招考录取线、财政拨款、企业捐赠、校友投入、媒体报道等多个方面。从研究社会认可度所包含的内容发现,较好的社会认可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又可以反过来刺激社会认可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于高职院校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和提升社会的认可度:
1)多地建立校友会,争取校友投入:校友是一所高校尤为宝贵的资源财富,对高职院校来说更为如此。通过建立校友会,争取校友资源为学校的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添砖加瓦,提高社会影响力之余也能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
2)增加媒体报道率: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从当今的辩证观点来看,如果消息闭塞,酒再香,恐怕也难以出售。因此重视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对各方面的学生活动、校企合作、科研成果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必将有效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母校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示范校后期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往往高于前期建设,甚至其难度也高于前期。但后期建设的成果将直接决定学校本身能否在众多示范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笔者结合高职学校内涵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五位一体双服务”模式下从九个方面对高职示范校后期内涵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对我市乃至全省高职示范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庭俊,岳金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17):41-43.
[2]陈克文.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1):45-46.
[3]赵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6(09):21-24.
[4]催发周.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J].职教论坛.2016(09):21-25.
[5]唐明良,张红梅,张涛.基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34):5-9.
作者:潘毅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