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应用范文

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诗词是艺术文化精髓之一,古诗词歌曲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乐曲有机结合的产物。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应用中国古诗词,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无论是词、曲还是演唱,都有着特殊性,不仅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教育内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艺术传承的载体。由此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有效应用中国古诗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高职高专;声乐教学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古典文化风韵,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歌曲形式,同时也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缺失,逐渐被西方音乐潮流所替代。在中国风格艺术歌曲较为匮乏的今天,我们有义务拾起逐渐丢失的传统文化艺术,探究如何将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好的应用、传承下去,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传统及特色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快速发展[1]。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中国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深入分析中国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探求其今后应用与发展中的可行之路。

一、中国古诗词在高职该转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声乐教学中,中国古诗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从历史音乐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我国各个时期的音乐教育教材中,也有众多的中国古诗词歌曲。中国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精髓,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沉积并传承下来,后期发展中,著名音乐作曲家为极富中国特色的古诗词谱曲,让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整体布局、音色、主旨、意象以及韵味都特色鲜明,为声乐教学创造了新的教学素材[2]。中国古诗词歌曲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特质,歌曲的音色、情感、语言、意境都与其它曲目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在声乐教学中教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歌唱气息技巧的控制,提升学生的音乐塑造力、创造力,提升学生歌唱的语言能力。因此,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应该注重中国古诗词的有效融入,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国艺术文化。

二、中国古诗词在音乐教育中的应有发展

(一)早期音乐教学

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教育中就有了古诗词的应用意识,20世纪30年代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自此在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开始出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中国古诗词有其独特的韵律和内涵,不仅深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同时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在音乐教育中的融入,开创了音乐教学的新纪元。早期音乐教育中,如1933年9月~1934年10月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就包含了《花非花》,《南乡子》,《卜算子》,《渔夫》,《春夜洛城闻笛》,《春归何去》等诸多中国古诗词歌曲。20年代至30年代这一历史发展时期,专业音乐教育已经被国家教育部认可并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声乐教育课程也称为了音乐教育的主要课程。声乐教学中,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也频繁出现,如《大江东去》,《红豆词》等,显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独特艺术价值[3]。

(二)新时期音乐教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已经日益凸显,我国教育领域的各类声乐教材中,众多体现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被广泛应用,而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4]。如80年代盛行的《大江东去》,《点降唇》,《我侬词》等。90年代以来,声乐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大量新曲目的涌入,也扩展了声乐教学的教育空间,奠定了声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90年代的《唐诗三首》,《子夜四时歌》,《夜思》,《雨霖霖》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作品。21世纪的声乐教学中,如《枫桥夜泊》,彭涛的《忆秦娥》等,作为音乐院校教学的经典作品,被更多的音乐学习者学习。总之,在声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地位经久不衰,众多的中国古诗词歌曲,成为了人们传唱的经典。

三、中国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古诗词歌曲应用于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发挥较大的价值。由此,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应用中国古诗词系统性、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渐积累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声乐学习效果,下文详细介绍。

(一)以古诗词歌曲练习“气息”

“气息”是声乐学习者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气息”的训练是教学重点之一[5]。“气为声之本”,声乐歌曲的发声过程中,气息是歌曲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声的源泉,是学习者提升演唱质量的关键要素。精准的呼吸节奏与声乐中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有重要的关系,气息是人体发生系统各个腔体气息流畅的关键因素,关乎着演唱者情、神、势的传递。由此音质美的塑造需要反复、有效的“气息”技巧练习。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且没有受过专门性、系统性的训练,在教学中学习者气粗音浮、气弱音薄、气浊音滞、气散音竭等都是常见的问题,追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气息”的运用不科学、没有精准的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调整气息。通常学生在演唱中,或气浅而无力,缺乏气深而无延续性,致使声音浮虚单薄、闷塞不畅,最终演唱时节奏感欠缺,声音与乐曲节奏无法匹配。高职高专音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改善学生气息松散无节致的现象。在声乐教学中融入适当的古诗词歌曲,能够有效转换传统枯燥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声乐学习。选择合适的古诗词艺术曲目辅助学生日常平稳气息的训练,通过古诗词歌曲训练学生“气息”流动性和可控制性,掌握平稳、均匀、弹性的“气息”韵律,进而展开进一步的声乐学习[6]。例如宋代词人李之仪作词的《我住长江头》就是“气息”练习的古诗词作品之一,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清晰、流畅,歌词的句尾有下行或上行的拖腔,在演唱过程中也有近似于古诗词吟诵的意味。这部作品的词句与音乐紧密相依,韵律、节奏、线条分明,乐句清晰,不仅要求演唱者有深厚的气息功底,同时要求演唱者需要含蓄、深切的情绪表达。通过以《我住长江头》、《春晓》、《登鹳雀楼》等类似气息要求较高的作品练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呼吸控制力,并且学习揉、送、提、沉、歇、缓、收等多样的气息技巧。

(二)以中国古诗词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是现时代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但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国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创造力低,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应用中国古诗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古诗词的词、句、字优美、精炼,富有中国古汉语文字的突出特色,古诗词歌曲曲风含蓄、内敛、雅致,或吟或唱,富有丰富的人文气息[7]。古诗词歌曲气质、风格上与其他歌曲种类有明显的差异,无论是音色塑造,还是歌词韵律,其既不同于西方歌剧或艺术歌曲,也不同于中国民族歌曲。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要求字正腔圆、韵味深厚、风格鲜明、情绪突出,对演唱者的音色表达与声音控制有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古诗词歌曲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音色塑造能力。古诗词歌曲大多是写景、咏物、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若在声乐教学中总是应用同样的作品和千篇一律的联系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无法发挥中国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选取已经由名家作曲的经典古诗词作品之外,也可以选择还未作曲的古诗词,开展现场创意作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细致的鉴别和理解作品内容、形式、情趣、思想,并且根据自身的理解和音乐基础,为古诗词作曲,古诗词词句优美,内容精简,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更深入的理解音乐,并且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对于声乐学习者未来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以中国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歌唱语言能力

以中国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歌唱语言能力,是中国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体现之一。声乐练习中,学生的咬字发音状态与平时生活中的状态不同,歌唱语言必须符合歌词的发音规律,同时还要贴合乐曲的演唱规律。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学生会出现语言发音不协调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喉、牙、舌、齿、唇等发音器官的控制不够顺畅,导致各个部位的发音不够协调,致使最终的歌唱语言吐字不清、归韵不准[8]。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歌唱语言能力需要逐渐培养,循序渐进,最好能够利用适宜的作品进行练习,但现代声乐作品的歌词、语言表达形式相同,基本都是现代汉语,难以发挥较好的效果。因此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利用中国古诗词,或古诗词歌曲,能够发挥良好的歌唱语言练习效果。中国古诗词无论是朗诵还是吟唱,都以中速或慢速进行,在朗诵或吟唱的过程中,节奏能够更好的舒展开,而旋律则常采用一字一音的念白式进行。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表演过程中,通常句末的部分或者句中部分都有拖腔和长音,这些特点都证实了中国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学生在演唱中掌握语言文字的着力点,吐字、收声的要领。除了吟唱,通过朗诵也能够训练语言能力,尤其是对中国古汉语语言的字、词、句掌握技巧会逐渐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歌曲,例如《相见欢》,这首古诗词作品的起音较弱,后续的埋情很深,收尾部分对语言的要求较高,应用于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受西方音乐体系的影响,我国音乐高校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度不高,认为民族音乐没有鲜明的特色,但我国高职高专音乐学习中,民族音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此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应该注重民族音乐的教学、文化的传承以及艺术的创新,中国古诗词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和训练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的进一步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海涓.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legato”技法应用—以古诗词作品《长相知》的演唱为例[J].艺海,2016,11:57-58.

[2]岳李,周婷.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以声乐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J].艺术百家,2016,05:206-208.

[3]杨惠乔.古诗词歌曲在演唱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以黄自《花非花》古诗词歌曲为例[J].当代音乐,2017,03:83-85.

[4]韩静.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评《声乐演唱与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145.

[5]郑婷婷.诗乐相融相得益彰—赏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J].当代音乐,2016,02:38-40.

[6]曹彦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谈声乐教学中诗词歌曲文学修养的提高与演唱[J].咸宁学院学报,2011,04:115-116.

[7]许潇尹.诗意画境声作魂—观戴滨教授声乐教学古曲“竹”篇有感[J].赤子,2015,24:96-97.

[8]王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黄河之声,2014,04:13-14.

作者:程争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