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学研究中的写意式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写生是艺术家面对客观事物,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提炼,把自己对对象最典型、最突出、最深刻的认识借助各种媒介表现出来,是开始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写生作为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首先要有客观原形。这与中小学一线教师每天面对最真实的各种教育现象与问题是相通的,相对于其他研究者,中小学一线教师具备“在场性”,处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而且面临的问题不是稳定、静止、固定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地被重构的。思考问题是立足于客观事实,不是想当然,更不是主观臆想。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教学研究的最基本任务就是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教师的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困惑与问题,是自己缺乏反思与追问;之所以教师的教学变得机械、乏味,是因为我们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之所以教学工作成了负担,不能使自己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也是我们缺少对教学更深的理解和探索。长期以来,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系统,教师所关心的是把别人给定的内容完好无缺地传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只须照本宣科,不必思考和改进;只须墨守成规,不必实验新教法;只须接受别人产生的知识,不必有个人创造。这种机械、僵化、缺少创新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形式化和低效的问题。我们提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就是让教师深入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计划、行动、反思等步骤,研究自我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自己的行动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向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转化,并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批判性反思,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与研究者是专家、学者,目的在于揭示教学规律的教学研究不同,教学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自己研究的对象(运用反思手法),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功能的侧重点在于应用。而应用性探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研究的问题是源于教师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源于教师的不解和困惑。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应立足研究常态教学,注重细节,但不赞成在教学研究中剑走偏锋,去找边边角角的问题,舍本逐末。在写生中,会遇到许多具体景物如何去用笔墨进行概括的问题。作画者必须面对真实对象,在对其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中,提高观察者作画的敏锐性、理解性和选择性。在教学研究中亦是如此,对教学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困惑进行梳理描述,进而分析思考的过程,特别是形成文字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精确性认识过程,在对问题概括、提炼过程,也是问题本质被揭示的过程,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加以推敲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持续不断进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进行行动研究了。再进一步围绕问题展开就是一种学术活动。所以说,“写生式”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立足于事实的客观陈述性科学研究。一些人可能认为“写生式”是“笨”的事情,尤其给那些显而易见却又常常忽略不计的事情写生。实际上,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就是“细微之处见真知”的过程,就是对每天面对的、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思考与反省。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写生是从事艺术创作最基本的一门课,也是每一个画画人都有过的经历。写生在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必要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阶段,扎实的写生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功底和造型能力极有好处。“写生式”研究是形成教师良好科研训练,奠定扎实基础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开始进行教学研究时,应特别注重学习,进行实质性积累。一是对先进理论、观念的学习。观念是灵魂,观念决定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进行教学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反省与改变。教师的课程观念、对教学的基本理解,教师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是实施课程的基本条件。当教师学习、理解、认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才会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所以说,学习改变行为,当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此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凸显出来,研究的问题就形成了。当然,这种反思会引起痛苦,因为任何反思都可能诱发痛苦和挫败感、意味着“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但它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路径。二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在方法训练的问题上,我们的高等教育,甚至整个教育界都很不重视,如对社会统计学和一些统计分析软件学习与使用,实证性研究方法或者思辨性研究方法等的学习与运用,这是一个大问题。重视方法,是科学思维的重要表现。真正的教育问题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思维且具有科学精神才能发现的,是从经验主义上升到科学理性的。所以说,缺乏方法的训练,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短板”,应尽快通过各种途径,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三是通识知识的学习。教育是从人出发的,是以人为根基的,基本目标是让人自己成为他自己,成为更智慧、更有能力、更高尚的人。教育的这一崇高使命,决定了其功能之伟大。同时也给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是追寻生命中真、善、美所必需的。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运用一切研究人、研究社会的各类知识,丰富、改善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要深刻理解知识、能力的通性,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能力的相互迁移。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囿于教材,超越教材、超越惯性、超越课堂,真正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围绕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学校建成了学习化社会。
二、教学研究中的“写意”
写意,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是一种形简意丰的表现手法,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是画家对于时代、民族、社会、自然等一切的深邃体察,在心中积成的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和凝练的情感,而借助于客观物象和笔墨表达出来。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就是教师自己在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认识基础上,发觉、提升自己独特的实践理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实践理论,它们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这些独特“实践理论”需要被发觉和提升。教师在反思自己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尝试找到解决办法,对经验进行提炼,开发出符合教师自己实践的“理论”,最后推广到类似的教育教学情境,这样的研究有了更大的价值。
我们希望教师不断反思、追问教育的方向是否正确,教育的目的以及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否健康。希望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渗透于教学尝试中,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型和盲目性。更希望教师能提出抽象的有更强解释力的理论,从经验表达上升到理论论述,在理论上有一个提升,有质的飞跃。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三、教学研究中“写生”与“写意”的关系
中国画写生是为了更好地写意,写生是写意的重要过程,把写意与写生辩证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说:“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然形神俱见。”在教学研究中正确处理好“写生”与“写意”的关系,成为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实现人生的价值,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写生式”教学研究要求深入细节,回到事实本身,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思考、学习。“写意式”教学研究注意发现教学中规律性东西,我们知道理论是对规律的描述,是教学中共性的东西。而在共性的基础上才能发现规律。写生是基础,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写生,经常抽出时间去写生,不断收集创作素材,奠定基础。教学一线教师一定要打好基础,做好“写生式”教学研究,也要有信心作“写意式”研究。相比“写意式”研究,“写生式研究”要求更多的是耐心,当我们抛弃内心的浮躁,沉下心来,能守得住寂寞,成功就不再遥远。
作者:沈喜云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