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范文

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黑龙江高教研究杂志》2015年第六期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科建设出现长足稳健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不可忽视的是,绝大多数高校存在办学模式趋同、专业方向一致、教学思路单一、缺乏特色等问题,既影响音乐学专业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进程,又影响民族艺术资源的保护、传承与挖掘,还影响学生就业。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特色化建设迫在眉睫。因而,从保护、传承、挖掘我国民族艺术资源的角度,深入进行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特色专业理论与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保护民族艺术资源与建设特色音乐学科的互动效应

广义地讲,特色是一个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品行。特色音乐学科,是高校在特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音乐理论探索与反复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在教学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高水准、高质量、高标准,并产生良好效应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优我特的专业。形成自身特色的路径有很多,如依托优势研究成果设立特色专业;依托优势师资队伍设立特色专业;依托地缘音乐艺术资源设立特色专业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校大致可分为综合与多科性大学、单科学院和应用性高等专科学校等三种类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至2014年7月我国高等学校总数已达2540多所,其中地方高校2240余所。而设置音乐学专业的就有400多所。研究发现,众多的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学科设置、教材选用及教学方法雷同、办学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及专业设置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音乐学学科设置与办学方式基本上仍沿袭以欧洲音乐为中心,民间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附属地位的体制。导致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了解甚少、民族音乐传承遭遇困境、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生源竞争激烈,学生出口窄小、就业难、专业不对口、学无所用的问题凸显。大学音乐学专业设置不应当雷同,不同学校应有所区别,就如同企业和人一样,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事实上,大量的普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音乐学专业设置、办学特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及特色潜力。

以琼州学院为例,该校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常年致力于民族教育,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黎族音乐文化对其影响深远,其音乐学专业教师中有一部分是省内知名的黎族音乐编创、演唱与演奏人士。该校坚持开展民族文化研究,在研究与教授黎族文化理论和黎族民歌、乐器方面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该校音乐学专业定位仿照学术型、专业型大学,其结果是教学成果泛泛,理论研究平平。这也是众多地方普通高校多数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教育的多样化,只有以教育的多样化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设置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定位于教学型的地方普通高校应以应用型教育为主,应根据社会需要和地缘及自身优势,把民族音乐教育引进课堂,改革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创建音乐学专业的地方民族特色。立足于地缘优势的应用型高等教育既可以培育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又可以构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避免了普通高校专业课程的雷同,有利于实现办学特色化目标。蔡元培先生指出,欲知明日之社会,看今日之校园。高校既肩负着教书育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使命,也肩负着促进民族音乐艺术文化传承、保护与发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之中,有利于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资源,溢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文化效应。

二、优化配置民族音乐资源,构建特色音乐学专业

海南是黎族的聚居地和黎族文化的发源地,其特殊的文化环境、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锻造了黎族传统音乐具有的独特文化与民族性。黎族民歌曲调有近30种,黎族民间歌曲从其反映的题材与内容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六类:劳动歌、生活歌、情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黎族有5个方言区,各方言区因居住的地域不同又形成不同的土语,而每个土语的民歌所唱出来的曲调和唱腔风格也略有差异,形成若干支系。黎族特色的民族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唎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制作原料多是就地取材,手工制作。黎族民间存在大量的音乐人才,著名黎族歌手符其贤曾在全国20多个省市演唱100多首黎族民歌;黎族乐手卢玉昌1980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吹奏的“口拜”乐器连续20多分钟不换气,博得满场喝彩;乐手黄会基吹奏的唎咧乐曲《相会在山兰园》,从1984年至1992年先后应邀到新加坡、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出,享誉国内外,这些都印证了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精深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及其特色。

近年来,为振兴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推进黎族音乐可持续传承发展,海南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组织力量收集、挖掘、整理了大量黎族民歌、器乐资料以及民间传承人的影音资料;发现、培养了部分黎族音乐艺术人才;2002年、2007年分别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海南卷》。而且多年来海南省省内高校对于黎族音乐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且有规模化、系统化趋势,但遗憾的是多限于理论研究而鲜于教学实践。毋庸置疑,学校教育是文化普及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选择文化、传授文化、创造文化,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普通高校顺应市场经济和高校办学及专业竞争的趋势,创建教学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办学层次,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必要选择。通过系统、深入的民族音乐艺术的挖掘,让黎族音乐文化在海南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中占有一定比例,就能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特色,从而使黎族音乐文化在较高的层次上得以提升和发展;地方高校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又可彰显专业特色建设的创新力,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教学特色,增进专业教学活力。

三、在发掘民族艺术资源视域下地方高校音乐学特色学科建设的路径

只有把学科的特点、特长拓展成特色,才会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而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目标确立上,还体现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等诸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音乐学教育基本是一个模式,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成果考核等基本大同小异。注入新的教学内容后,这一切都将出现根本性改观,要让师生认同这种改变,特别是要学生理解和认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兴趣是学习民族音乐的基本动力。确立民族音乐教育为专业特色的学校,在招生方面可适当向少数民族考生和有意民族音乐学习的考生倾斜。在教授民族音乐时,要首先启迪学生的认同感,要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获得音乐经验。要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行开放式教育。可以通过“听赏—体验—兴趣”这一流程来操作,听赏就是组织学生观摩专业民族音乐艺人的演唱、演奏及音像作品,从音乐欣赏教学入手,把民族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体验就是教师示范及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兴趣则是听赏、体验所要求达到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质,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选订或编创优秀民族音乐教材音乐教材是进行音乐教学的载体和保证,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目前,民族音乐教材资源并不平衡,一些边缘民族的音乐教材较少,有些器乐教材基本难觅踪影。音乐教材的选择应坚持突出民族音乐的教育特色,体现特色的民族音乐观。民族音乐教材的选订不一定局限于出版部门,也可邀请专家学者或民族音乐表演家协助编写教材。理论教材要注重与民族知识教育相结合,在相关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民族音乐更容易感染学生,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专业教材要去粗取精,立足素材挖掘,搜集整理民间资料和乡土教材,提炼精华。也可采用田野调查法,让师生深入民间,通过采风、调研、访谈等拓展发现、发掘范围,让散落和湮灭在民间的民族音乐资源成为新教材的宝贵素材。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民族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为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提倡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并重,鼓励专任教师编撰本专业民族音乐教材。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基本仿照专业艺术院校,课程设置都是以西方音乐理论、西方音乐辅以民族音乐作为学习基础。多数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全面开展。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首当其冲,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提高,使自己具备三种素养,即基本音乐素养、民族音乐素养和民族音乐教育素养。对于一些由于教师原因影响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学校,必要时可以外聘专业教师。对于确立开展民族音乐特色教育的学校,要及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必要时可选派教师到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地方文化艺术团体和民间教育机构进修、学习、深造,以适应教学需要。

(四)通过开门办学巩固办学成果提升特色民族音乐教育要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求使学生达到适应需求、通专结合、创新自立。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在注重音乐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要加强基础训练,要给学生更多自学和实践的机会。这里不一定需要增加这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有必要拉长它们的学习期限,从而腾出足够的课外时间来开展采风、调研、演出等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过去只有通过教师教才能学到知识和技艺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使用学习到的东西,再通过自学获取新的东西,进而创造新知识。专业教育要和开门办学相结合,改变现存的音乐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局面:一是与地方文化部门及民间教育演艺机构合作,建立文化艺术基地,共同开展民族音乐艺术教育,共同培养民族音乐艺术的领军人、传承人。现代教育手段使民族音乐文化的书面传承获得了更大的可能,如果能与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目的地方文化部门及民间教育演艺机构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是与企业界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共同进行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既可以及时反馈、检验教学结果,又可以了解人才需求动向,增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高等学校的专业特色教学除了一般性的校企合作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如以企业命名或出资设立专业或建立独立学院,这对普通高等学校探索教学改革、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增加学生就业都是一个新路子。三是加强横向联系,通过与省内外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合作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文化资源共享,交流开展民族音乐专业特色教育经验。

普通地方高校专业特色应该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通过挖掘地缘民族音乐艺术资源,创立高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学特色,使其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增强学校和专业教学的竞争力以及学生的知识实力,从而推进普通地方高校的教育创新和彰显办学特色。

作者:唐宁 单位:琼州学院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