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可行性范文

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可行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可行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可行性

《湖北体育科技杂志》2014年第五期

1拓展训练的起源、定义及在学校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1.1拓展训练的定义拓展训练就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为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砥砺心智的培训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发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拓展训练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体验式学习,它以身体活动为手段载体,以游戏活动为活动形式,通过受训者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体验和感悟,从而提升自我认识,以挖掘潜能、熔炼团队为目标进而完善人格的学校教育模式。拓展训练项目的难度决定了参与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有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努力完成的训练具有较好的锻炼身体、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功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进而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

1.2拓展训练在学校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将拓展训练在学校教育推广开来的是美国一所高中的校长皮赫(J.Pieh)。经过不懈努力,皮赫将拓展训练的方法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与现存的学校制度结合起来,为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领域。1974年,拓展训练实践活动的大纲出台后,得到了世人的瞩目和好评,该大纲被“全美教育普及网络(NDN)”评选为优秀教育大纲之一。随后,在美国高中课程大纲中,一直沿用该计划的学校达到90%。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和提高后,和学校教育在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也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到拓展培训公司参加拓展活动。几乎在同一时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暨南大学等学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纷纷把拓展作为指定课程内容。2002年在教育部体育卫生司的倡导下,我国7所高校进行了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尝试,首次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引进了拓展训练的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只有天津等少数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作为试验点接受这一种特殊的、以“互动体验式学习”为模式的素质拓展训练课堂,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也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的一大突破。

2拓展训练进入体育与健康课堂可行性

2.1拓展训练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1.1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的引领、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帮助,紧密地依靠团队的协作,使每一个人都能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得感悟和提高。因此,它的教法和学法,完全是自主、探究、合作和创新的,评价的方式、方法也与传统的体育课有所不同。拓展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但更重视的是,把从拓展中获得感知体会,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游戏的同时磨砺了意志,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培养了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参与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2.1.2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1)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拓展训练通过看、听、行动、体验、分享交流与总结相结合的“立体式”培训,以小组讨论、角色的模仿、团体互动、脑力激荡等方式让学员切身的感受、体会、领悟。拓展训练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学员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以有很大的进步,在拓展训练的比赛中不仅仅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智商、情商、体能的综合训练,同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结合陆、海、空三类课程的拓展项目。

2.1.3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3]。拓展训练就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为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砥砺心智的培训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发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中不仅向同学们灌输了体育健康的知识,而且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拓展游戏,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锻炼顽强的个人意志、品质,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创新力,使学生们体验到了为了同一目标奋斗的艰辛,和收获成功时的喜悦,潜移默化的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主要是以体能训练为主,还没有有意识地延伸到精神的层面,不太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主要以个人竞技项目为主,即使一些集体项目也没有充分发挥项目的核心精神(团队合作)的局限性。2.2拓展训练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目前教育界已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体育界由“应试教育”向“健身教育”转化,这也将打破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基本上沿着的一套老模式,即“老师牵着学生鼻子”的模式。由于这种被动教学观一直统治着课堂,因而使体育课变得单调枯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拓展训练以它“先行而后知”的体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断、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拓展训练的项目很好的融合了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跨越等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总结出一些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原则,同时,可以在课堂内进行的拓展训练项目,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堂内容,是体育教学课程的拓展,是体育活动的有益延伸,是顺应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3拓展训练进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国家层面的干预和重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竞技化,致使体育教学几乎等同于运动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大量规范的运动技术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拓展游戏所具有的趣味性,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用一个个趣味性小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强了课的趣味性。但拓展训练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必须要有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拓展训练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是在中小学还鲜为人知,要想使其得到普及和推广,国家层面上要加大必要的宣传力度,另外要有必要的经费支持,由于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陆、海,空,三类课程组成。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这就要求学校要有专门的场地、器材。另外如何处理好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课的时间比例分配,拓展训练的教法、学法、评价机制,都有待教育部、体育总局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相应的教学书籍或者教学大纲。

3.2师资来源和师资培训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拓展训练课程的质量,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课程设计的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并做到身体力行。教师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体能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储备。目前学校体育的教师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对拓展训练可能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拓展训练后,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将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学校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教师对拓展训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科学设计学校拓展训练课程奠定基础。拓展训练要想普及和推广就应该建立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并在体育大中专院校开设专业的拓展训练科目,提高拓展训练教师的质量和数量。

3.3学生的数量和理解、领悟能力学生的数量和理解力、领悟力是决定拓展训练课能否有序进行下去的前提,拓展训练最适宜的人数是15-30人,而现在中小学体育课一般以大班授课为主,班级人数30-50不等,不同年龄段的授课对象在生理和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种环境下,运用开放制教学难度相当大。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如何将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上课;上课时能否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人数太多,出现特殊状况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教师如何处理;都是拓展游戏能否顺利融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首要难题。所以需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适时出台一系列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拓展训练大纲、书籍,学校教师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结合大纲开展适合本学校的拓展训练活动。

作者:雷敏刘洋王冰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