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武术段位制教学目标定位范文

武术段位制教学目标定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武术段位制教学目标定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武术段位制教学目标定位

《湖北体育科技杂志》2014年第五期

1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的目标定位

1.1教学思想方面的定位段位制教学以段位教程为载体传播武术文化,该教程以“打、踢、拿、靠、摔”技术元素按递增方式研编段位套路内容,逐段增加动作数量和技术难度,强化“拳种意识”。在制定统一的段位教学技术标准方面,依据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既可单练,又能对打,还能实战”的传统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以标准化引领教程多样性内容的建构。武术段位教学以尚武崇德为文化核心、以打练结合为技术模式、以习武通段为教学导向,教学内容与形式呈现多拳种、多类型、多层次由简入繁的教学程序,积极响应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段位教学在“淡化套路”方面,改变以往武术套路动作数量多、路线变化复杂、技术因素多的教学形式,突显武术攻防技击的本质属性,选择传统武术最基本、最常用的代表动作提炼技术,内容简短实用、趣味性强,激发学习兴趣,牵引学生“喜欢上武术课”的意识导向。在“突出方法”方面,每项运动都有其独特的练习方法,段位教学要彰显武术攻防自卫的技术核心。教学最基本的环节是上肢进攻“打”的阶段、二段增加“踢”的进攻方法、三段增加反关节“拿”的教学、四段引入“靠”的功法、五段吸收“摔”的技巧、六段是要素综合阶段,对各段位技击方法进行“解招、拆招”,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系统化的段位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注重武术文化的灌输。在“强调应用”方面,武术教学应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树立终身武术锻炼的理念,挖掘武德武礼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情怀的塑造和阐扬,培育追求真理和独立的人格精神。

1.2道德教育方面的定位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健康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古代称之为“德教”,“教化”,它能使人不断强化道德规范,并使其成为具有约束力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在文化冲突和道德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原有的道德教育存在着“重智力轻道德”、“知行分离”、“实效性低”等突出问题,道德正在丧失昔日的光辉与价值。德育目标定位的偏移与方法的僵化致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多变性特点,缺乏相应辨别力,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心理不够成熟等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武术文化深受中华民族基本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熏陶,崇德尚武是武术界人士共同信仰的一种言行准则,习武者按它修身养性,规范举止。武术段位教学崇尚传统武德,视“德”为武之根本,段位考核依照技术水平和武德修养进行评定,颁发段位证书,将“德”视为通向高段位武术境界的精神航船。“失礼者不可教之,失德者不可学之”,“未曾习武先明德,未曾学艺先习礼”,段位教学以“崇扬武德”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把塑造道德信念和培养健全人格作为段位德育理念,引导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用完善的教育培养完善的人格。

1.3运动形式方面的定位“打练分离”使武术技能产生变异,最终演变为竞技武术和散打两个独立完整的体系。练散打的不重视套路练习,动作缺乏武术技术的巧妙和深奥,忽视技击文化内涵;练套路的刻意追求“高、难、新、美”的动作技术,武术攻防技击的本质属性不断被淡化,迫使许多优秀拳种面临流失与断层。段位武术精炼传统技法,回归武术本根,强调打练结合的技术模式。武术的“练”是通过演示技术动作向外界展示“打”的肢体语言,是对“术”的体悟过程,需要借助“打”的结果反馈和引导“练”的信息;“打”是“练”的直接检验和最终表现形式。“打练合一”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整体,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段位武术吸取传统拳种技击性比较强的招式进行教学,注重劲力、神韵与破解方法的传授,突出实战技法和攻防格斗场景的模拟训练。强调“打练结合”的目标定位,彰显武术个性鲜明的技术特色。段位教学回归武术技术本根,挖掘传统功法、技击组合和武术套路相结合的练习方法,追求提高攻防技击能力的主体价值,探究攻防实用技法,释放传统文化的韵味与深厚的技法技理,强调防身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打练结合”的运动形式是武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具体推广对策

2.1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携手推进武术段位制教学,提高段位制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势文化的入侵和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进程使我们无法回避,文化安全的危机使我们难以轻松,在这场“文化保卫战”中,武术应承担起新的历史责任。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携手扶持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借助“阳关体育活动”推动段位武术教学与晋级。设置高校武术段位制工作委员会,修订制度,明确职责与任务,督查指导高校武术段位教学,组织学生通段晋级。简化考试点申报和审批程序,降低门槛,下放考评权利,设置多级会员单位,授予高校教师考评员与指导员特权,表彰和奖励段位制教学先进单位。定期组织段位制“国考”与“省考”,考试范围均为武德武礼、理论知识、技术水平等武术段位教学内容。武术段位教学必须要恪守标准意识,技术的标准化需要在段位教学过程中树立拳理与技法的统一,坚持技术教学与考核内容的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武术段位教学鱼龙混杂的现象发生。管理方式的标准化需要从建网布点、管办有序、纵向结合、横向合作等方面强化协作,坚持政府管理与学校管理的统一,为武术段位教学提供组织保障。操作模式的标准化需要坚守“照章办事,遵守流程”的工作原则,规范管理与执行程序,坚持段位制推广模式与制度的统一化。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推动武术段位制教学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增强武术教育弘扬和民族精神培育的力度和效度。

2.2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传播渠道,营造段位制品牌意识积极构建以“动态传播”为主、“静态传播”为辅的多渠道传播途径,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图书、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武术段位制。在中国武术段位制官方网站中设置高校段位教学专栏,建立超链接及数据库,储备各级段教学视频和理论考核资料,及时更新教学动态,实施网络化管理。借助各类大型活动进行义演,扩大武术段位制传播受众,利用新闻报道、电视转播等方式分期分批播放段位制技理技法,如在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节目中推出段位武术大赛,扩大宣传武术段位制的影响。派遣段位制指导员到孔子学院传授武术技法,展现武术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强段位武术吸引力。意识是行动的领袖,树立段位制品牌观念,打造段位理念的认同感与凝聚力,保持武术段位制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2.3定期举办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通段赛,以比赛促推广通段赛是推广段位教学的有力驱动,引导学生晋级、晋段是为提高动作技术水平开辟的新路径。探究符合武术段位制发展的赛事制度,制定通段赛竞赛规则与评判标准,融入文化内涵和礼仪、品位,注重段位打练结合的技法,促使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比赛。各段位制考评机构可组织相应级段的段位制通段考试,增加考试次数,定期举办县考、省考、国考多层次通段赛,积极参与初级赛、高级赛、锦标赛、大众赛、全国赛、国际赛等多类型、全方位的赛事,以武会友,切磋技艺,以比赛促进武术段位制的普及和发展。

2.4完善段位制师资培训体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力量是开展武术教学的有力保障。建立段位制师资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按照段位制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统一教学时数、教法选用、教学方式和重难点等内容,对考评内容、评判标准及方法进行综合培训,授予相应段位的考评和指导权利。定期举办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段位制培训班,培养骨干,组织教师参与优质课教学比赛,完善段位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段位制教程作为武术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规范的师资培养体系,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精干实效的段位制教师队伍。

2.5建立武术段位制教学体制1)段位制教学应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强化武术文化意识,恪守武德,规范礼仪,提升段位制文化品位。挖掘武术文化底蕴,以“传承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教育目标定位,将谦虚、崇信、正义等中华良好的品德寓于技术传习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塑造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2)段位制教学应注重技术创新,突出方法,顺应时展要求,优化段位制教学考评内容,遵循“一看就喜欢,一学就上手”原则。继承传统,以开放的胸襟、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段位武术,突显中国武术的特色和文化韵味。研究和借鉴国外武技成功传播的经验,赋予武术段位制时代生命力,迎合学生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和门槛。3)段位制教学应提供习武通段的激励措施,推动武术段位与学生成绩考核、评先评优、物质或精神奖励相衔接,增添习武动力。通段晋级应规范考核标准,放宽考评条件,扩大考评自由权,灵活选用多种形式考评武德武礼、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突显考评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3结语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正在消解着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致使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日渐衰退,这威胁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因此,我们亟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凝聚民族精神。武术段位制教学从培育民族精神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彰显传统文化内涵,坚持民族文化自信,拯救武术文化落寞与流失的困境,开辟了高校武术教学的新路径。段位教学正确合理的目标定位,展现出武术独具特色的技术内涵与文化魅力。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大力推广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必将对武术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张河水董逢伟单位:运城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