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湖北体育科技杂志》2014年第五期
艺术类体育课程是体育课程的一个新兴分支,它主要是在体育课程中融入包括音乐艺术、表演意识、造型艺术和舞蹈艺术等相关艺术成分,具有激发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功能。艺术尤其是舞蹈与体育有很多共同特点,都能够愉悦身心,改善体质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二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加上人们健身意识增强,对健身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使人们不再局限于强身健体,要求强身健体的同时更要有娱乐、审美功能,从而激发自己进行形形色色的体育锻炼,这最终决定了体育与艺术相互渗透并逐渐融合的历史走向和趋势。舞蹈与体操动作相结合产生了健美操、艺术体操、自由体操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娱乐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艺术性;舞蹈与冰上运动相结合,产生了花样滑冰;舞蹈与游泳相结合产生了花样游泳;传统艺术与体育结合,形成了舞龙狮、秧歌舞、霸王鞭、龙舟、空竹、马球、蹴鞠、棋术等项目。
艺术类体育竞技项目产生后,就迅速进入高校,产生了相应的体育课程,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从而推动了体育文化在高校的发展。赵小静认为体育舞蹈、健美操和艺术体操教学对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改善姿态、健美体型、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品味;蒋薇、贾宝剑的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有80%以上的大学生喜爱体育舞蹈这项活动;薛丽卿指出体育舞蹈是集体育、艺术和社会交往于一体的高雅文明的运动,不仅能锻炼大学生体质、开拓视野、提高艺术品位,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气质风度,文明礼貌行为和自尊、自信、自强、自律、与人合作的品质。从目前研究文献来看,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开设了多项艺术体育类课程,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是高校开设的主要项目,课程的开课率很高,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场地器材限制等原因,在艺术类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高校传统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前文提到,目前高校开设的艺术类体育课程主要有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街舞、瑜伽、民族舞等课程,我校相关的课程均已开设。艺术类体育课程的性质,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以及女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2.1选修学生以女生为主,绝大部分同学没有相关基础艺术类体育课程美学特征决定除了体育舞蹈等少数课程外,选修学生基本上都是女生。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女生在上大学之前绝大部分时间集中于应试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没接受过艺术、舞蹈类的课程,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女生,相关的基础基本上没有。薄弱的基础使得大部分女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出现技能掌握慢、与音乐配合不协调、动作幅度小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学内容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艺术类体育课程相对应,篮球、足球、排球以及羽毛球等球类项目大都不存在此类问题。
2.2课后锻炼时间少,大部分课外锻炼集中在课程考试前由于缺乏相关的训练基础,大部分女大学生尽管对于课程很感兴趣,但是因为掌握动作慢、协调性不好,对课程美的体验与感受不足,所以参与课后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课后锻炼的时间较少,大部分课后的锻炼集中在课程考试前,目的也仅仅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同时,由于大部分艺术类体育课程对场地都有要求,而学校相关的教学资源也是有限的,这也客观上限制了她们从事课后练习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相关体育课程大纲对于教师辅导的要求不高,也影响了学生从事课外锻炼的可能性。
2.3课外运动项目少,主要以慢跑为主,少数同学打打羽毛球2008年,笔者曾利用担任班主任和教学的机会对女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的情况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课外锻炼,其他学生参与的项目大多以慢跑和羽毛球为主。尽管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从“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5个目标,但是我们看出,实际上《纲要》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目标是“运动参与目标”,因为另外4个目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没有足够的参与时间,大学生根本无法达到锻炼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竞争及团队合作意识的目的,体育教学的功能根本无从谈及。
2.4相关教师大多为相关专业出身,工作没有挑战目前,在高校担任体育教学的教师都是从各类体育学院学习了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等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均为专业教师,受过专业训练,竞技水平都很高,有些还参与过大型的专业性比赛。目前体育课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与他们的竞技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年级课程内容变化不大,课程教学对于他们而言毫无挑战性,带来的工作成就感也比较低,这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3大型团体操表演在提高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
2009年开始,笔者开始与开设艺术体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相关老师合作,一起为学校运动会以及体育文化节开、闭幕式上编排了6场次大型团体操表演,参与学生数超过3000人。在团体操编排过程中,我们将其充分与课程结合,充分融入课程,同时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将编排时间拓展到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参与团体操表演排练的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1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考虑到团体操表演的特性,每学期都需要进行新的团体操的创编。在团体操的编排过程中,尤其是在动作创编以及队形变换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团体操创编初始方案的演示,学生们边练边学,不断提出修改建议与意见,改进优化团体操编排方案,教师也能通过学生们的演示和提出的建议,不断修改编排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使得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与教师互动,主动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2给学生提供展示舞台,提高其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大型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以体操为主的综合性集体表演项目,包容各种各样的体育、文艺形式。健美操、艺术体操、啦啦操、体育舞蹈、民族舞蹈等课程均可通过编排转换成大型团体操形式。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不但可以完全替代相关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大型团体操给大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大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
3.3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她们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团体操是一项集体的,融体育、舞蹈、音乐、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表演项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能充分而深刻地展示内容美、运动美、形式美、艺术美、精神美的美学效果。学生参与团体操训练和表演,就像沐浴在美的海洋之中,接受美的洗礼与熏陶,很好地经受了一次实地的美的体验。因此,通过团体操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练就一副健美的体形,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需求,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3.4培养学生自主创编团体操的能力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使得身在其中的学生能亲身体验从动作创编、音乐选择到队形设计、团体操排练等一系列的活动,这一方面改善了她们的体质、培养了她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她们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培养了女大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感和立体感,大学生自主创编团体操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5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大型团体操的编排和表演,女大学生提高了艺术文化修养,自信心有很大程度的增强。笔者通过对比参与大型团体操表演的班级与未参与的班级,发现无论从动作幅度、表现力、眼神、音乐配合、表情变化集体配合来看,还是从其与教师沟通能力来看,参与表演的学生均明显高出一截。可以看出,大型团体操表演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6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多加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因为参与人数的限制,在团体操的编排过程中,我们引入竞争机制,在表演前夕才决定最终参与表演名单,这种竞争机制使得很多学生主动加强对动作和队形变换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三五成群自己进行排练。这种做法不但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她们的基本素质。
3.7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规范意识大型团体操是一项多人参与的体育运动,因此非常注重参与成员间的合作,团体操表演是否成功,也主要依赖于大家是否配合默契。在团体操排练过程中,大家主动组成小组,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规范意识。
3.8锻炼教师能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给参与的体育教师带来了挑战。他们不但要完成基本动作的教学,之前还要完成关键的动作创编过程,同时还要完成音乐选择、队形变换设计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但提升了教师们的工作成就感,也锻炼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4关于高校大型团体操表演的若干建议
大型团体操表演节目使得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时间增加,运动技能有明显提升,体质不断增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非常好的贯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的5个目标,对于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全面健身计划(2011-2015)”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大型团体操表演不但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展示学校风采、提高学校地位和影响,是学校管理水平和体育、文化、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当代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和蓬勃向上、富有朝气、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和良好校风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大型团体操表演活动,积极推进大型团体操在高校的发展。1)利用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新生开学典礼等各种活动为大型团体操表演提供更多的时间和出场机会,鼓励学校大型团体操外出演出,为学校争光。同时加强宣传,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大型团体操在高校的普及性。2)拨付更多的经费,给予大型团体操更多的经费支持,从服装、道具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团体操的创编环境,提升大型团体操的创编水平和表演水平。同时,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团体操的评优活动,对于优秀的团体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推动大型团体操的改革创新。3)在教学科研考核过程中将大型团体操作为教学成果,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鼓励更多教师参与,进一步提高团体操表演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积极推动大型团体操在高校的发展。4)在可能的情况下,聘请优秀的大型团体操编导到学校进行辅导,或者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大型团体操的编排水平。5)利用媒体等手段来向大众展示大型团体操的优势,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6)组织教师团队,打造符合自己的特色内容,把学校变成推广基地。
作者:王丽娜邹立娇冯唯锐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