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校企联合创新型中文人才探索范文

校企联合创新型中文人才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校企联合创新型中文人才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校企联合创新型中文人才探索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二期

一、建构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中文人才模式

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背景下,中文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既要研究本专业知识,又要紧密关注社会、人生等现实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个人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历史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校企联合培养无疑是中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校企联合培养的基本原则第一,在中文专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文专业学生基本特点是相对比较感性,想象丰富,因此,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置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学制采用有条件的学分制,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采用必修课制,专业课和其他课程采用选修课制,本科四年制,修满学分。课程设置采用理论课、文化修养课、实习实践课相结合方式。理论课、文化修养课在校园授课,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实习实践课在企业进行,集中在大三、大四。第二,要符合专业与学科发展特点。一门学科是有其独立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的。因此,无论学校与企业怎么联合办学,都应该保证中文专业的学科性、专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保证理论课、文化修养课的系统性、完备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发展后劲。第三,要符合人才多元化原则。在新的发展、挑战面前,要及时调整思路培养多元化的中文人才。为此,在校企联合培养中要走多元化发展原则,培养个性化、差异化的中文人才,允许学生各有专攻,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特征与兴趣进行个性化发展,这既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呼应,更是满足客观实际需求的良好回应。

(二)校企联合培养的基本内容在校企联合培养内容方面,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并基于我国的国情,特提出“2X+Y+XY”培养模式作为探索尝试。具体内容为:首先在前两年(2X)由校内导师进行基础的理论课程教学;在第三年(Y),学生可以到对应的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其工作实践、技术应用能力;在第四年(XY),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位论文的完成,同时建立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价机制对培养质量进行评价。X代表在学校学习,Y代表在企业学习,XY代表校企联合培养。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有五部分构成:1.转变教育理念,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中文人才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脱离社会发展,而应该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高校作为培养主体,与联合培养企业组成一个共同体,应共同制定具体培养目标,只有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保持培养目标一致性,才能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突显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是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按一定的比例和两者之间的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教学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所以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是成功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在中文学科课程设置,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基础理论课,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加深新生对其专业的理论认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实践奠定基础。二是实践课,实践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三是拓展选修课,这一课程设置主要是因为中文是基础课程,应当让学生在进行本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之余,扩展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3.优化教学环节,重视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能够将所学变为所用,特别是在校企联合的推动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经过系统的、真实的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又能为企业培养提供合格的后备力量,同时还能提高学校就业率,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双导师”制度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丰富的职业背景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能有效保证校企联合培养顺利开展。但现实是高校老师通常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实践课程的经验,因此,高校可以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制度,其中校内导师主要开展理论指导,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实践指导工作,最后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5.完善考核内容,建立质量评价机制校企联合培养效果如何,需建立校内和校外质量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培养模式。在“2X+Y+XY”培养模式中,在考核内容方面,需要建立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在课程考核上,应该将单纯的课程考试转变为考核评价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其次,在论文考核环节,对学位论文的考核评价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考核形式,结合中文专业,文学创作、调查报告等都是可行的。科学有效的评估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企联合培养的保障体系1.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在西方一直重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在校企联合培养办学中,这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引导或规范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中文人才。中文专业教学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政府应当鼓励高校与文化企业在科研合作、联合办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整合人才资源,为中文学科快速发展提供支持。2.制度保障学校与企业应该通过签订合作合同,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校企联合培养的主体应有学校、企业、学生,其中学校应该起主导作用。在该模式中,学校、企业、学生都各有利益诉求,因此,通过双方磋商来对三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加以限定,是必要的。校企联合办学中,企业要考虑学生与教师入驻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学校要考虑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学习效果,学生要考虑个人发展与就业问题。当三方发生利益诉求不一致时,通过协商、合约、协议等来平衡三方的权利、责任及义务。3.机制保障校企联合培养,涉及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内容,如师资、项目、培训等,如何在这些合作内容上妥善安排,如何保证合作顺利进行,如何处理突发事件,都需要具体详实可行的机制来加以保障,才能确保校企联合培养顺利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中文人才涉及到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方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责任通过建设机制来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增加相应投资、减免税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计划等,协调学校与企业进行相关项目互动来保证联合办学持续发展。其次,学校应该对企业开放教学与科研平台,从而来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办学质量。再次,企业应该通过为学生、教师提供良好实习实践平台,为中文人才培养提供条件。最后,教师、学生应该通过努力提升综合能力为学校专业建设、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校企联合办学的协调机制一定要具体详实并具有可操作性,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校企联合培养对当下中文学科面临的生存状态及其如何“突围”,提出了应对之道。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有利于高等院校办学实力的增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拓宽学校职能,使高校走入社会。开放式教育历来是教育学界的共识,闭门造车是不会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将部分高校职能转交给企业,使高校拓宽了视野,吸引了人才,并大大提升了高校的办学实力,表现在:一是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吸引人才,发掘培养优秀师资,增强办学的软实力,同时也能减轻老师教学压力,换届扩招后带来的师资不足、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二是通过和企业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校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创新主要力量来源于人力资源的发掘和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最大程度的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能在联合培养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转化到实际运用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上所述,中文学科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危机与机遇并存。中文学科必须在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寻一条适合当下发展改革之路。校企联合培养,无疑是可行的。“2X+Y+XY”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对校企联合培养的一种探索,在新的模式建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建立有效保障机制,来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的初衷。

作者:王秋萍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