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高职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课堂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建构高职英语生态环境的策略,旨在整合高职英语课程网络资源,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英语;生态课堂
一、引言
2015年3月1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全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作为与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线人才的高职教育自然不能缺位。“互联网+高职英语教育”就是一种思维创新。它以互联网为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实施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等新型授课方式,将互联网与高职英语教学深度结合,进一步优化整合英语教育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提升高职英语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说,“互联网+课堂”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动力。
二、生态课堂的研究背景及基本特征
作为一门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生态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国家兴起的新兴边缘学科。1976年,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在其著作《公共教育》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生态课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整体性(认为课堂生态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整体);协变性(认为课堂上师生的正面情感交流会形成积极的生态性心理场,如教师情绪高昂,授课富有激情,学生也会受到感染,积极主动配合投入学习);共生性(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动态平衡性(认为英语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演绎,始终处于“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动态进化与更新的认知过程之中)。其核心思想是一种和谐自然观,生态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平衡健康观。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生态环境的建构
课堂生态环境是一个由课堂物理、社会和价值环境组成的复合生态环境。需从以下方面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生态环境。
1.“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职英语课堂物理环境高职英语课堂物理环境包括光线与照明、气味与噪音、颜色与温度、设施与装饰、课堂环境的舒适度等要素。第一,高职英语课堂首先应保证光线充足、灯光明亮、无异味;尽量降低校园周围的噪音,保证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第二,据心理学家研究,浅色可以减轻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可以适当将教室的墙面粉刷成浅绿色、浅蓝色,鹅黄色,避免千篇一律的乳白色。第三,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在教室安装空调,保证学生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可以在较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第四,应切实加强教室、校园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建设,保障信息化网络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第五,根据学生的专业,建设个性化教室。例如,张贴励志双语标语、挂画,设置留言栏、班级照片墙等,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改善学习风气,让学生能时刻沉浸在英语的学习环境之中,从环境中获取知识。
2.“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职英语课堂社会环境高职英语课堂社会环境包括座位编排、师生生态位、班级规模、校园语言环境、课外第二课堂等要素。第一,以教师中心、便于教师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编制不仅将教师固定在讲台上,还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者的生态位。这违反了师生生态位的平衡原则,不利于师生交流。因此,高职英语生态课堂的座位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灵活编制,采取小圆形、品字形、马蹄形等座位编排,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交流,突出学生在生态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第二,根据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符合其自身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该范围内主体能得到良性发展,否则将走向反面。因此,应尽可能将高职英语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左右,使其更符合生态学原理,更能满足语言学习中师生充分开展一对一语言交流的基本要求。第三,根据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语言环境的创设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至关重要。正如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P.Corder所言:“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换言之,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上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资源,创设出接近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检验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个人智能设备上安装“英语趣配音”APP,选择与某一场景相关的视频跟读配音,在反复操练中纯正其英语发音,扩大词汇量,学习到相关口语表达并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同时还可以将完成的配音保存下来作为过程性考核的评分依据,或者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聊上,供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纠错、相互借鉴。第四,根据生态学理论,要打破“花盆”效应,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创建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课下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互联网上的英语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索取方便、分享快捷、互动性强,具有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情景性、交互性,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支撑。其在线英语资源集视频、音频、图画、文字于一体,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并且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营造出真实自然的英语语言文化环境和交际环境,让学习者接触到丰富多彩、原汁原味的英语资源,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作用。除此之外,互联网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使学生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语言交流,充分体会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带来的益处,从而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3.“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职英语课堂价值环境高职英语课堂价值环境包括对待英语等级考试的态度、学习目的与兴趣、课堂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要素。首先,要淡化英语等级考试对学生毕业、就业的影响,纠正学生对英语学习功利性的目的,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里、职场顶岗实习中具体运用到英语,真正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启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其次,根据生态学的“共生性”原理,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并长期共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在生态课堂中,起引导作用的教师和位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可以通过双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打破在传统英语课堂上“满堂灌”“填鸭式”、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集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英语环境,开展“参与式”“讨论式”“浸入式”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交流。除了在课堂上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教师还应该思索如何利用各种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在课下继续与学生积极互动,改善师生关系,从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万能权威”变成学生课上学习的协助者、课下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组织者、探索新知的合作者。例如,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APP——微信、QQ、电子邮件,随时随地互动,在开放、虚拟、仿真的网络化社交活动中交流。这些移动终端具有很强的移动通讯功能,方便师生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沟通,让教师能够及时针对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助。此外,这种课下非面对面式的交流,能够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甚至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把握交流的时间和速度带动那些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平时在课上沉默寡言的学生放下戒备,克服其对开口说英语的焦虑情绪,主动加入师生互动中来,从而让处于不同生态位的教师与学生通力协作,共同进步,构建出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生态。
四、结束语
在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的构建中,教师应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将“互联网+”思维及信息化技术与各个教学要素深度融合,努力营造以为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中心地位的课堂生态环境,实施多元互动的教学生态模式,力争把高职英语课堂构建成一个开放、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顺英.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张静.基于自媒体构建“互联网+英语教育”智慧课堂研究[J].企业导报,2016
[3]毛帆陵.论信息化教学下高职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4
[4]付玉萍,单岩.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
[5]吕英娜.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英语广场,2017
[6]黄雯怡.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困境的生态分析与对策思考[J].外语研究,2016
[7]马蕾蕾.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
作者:李茜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服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