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教论坛杂志》2014年第七期
从整体上看已出版的论文,可以发现目前为止对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少,分析这些论文可以将其分为四种情况:
1.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模式的研究魏良华指出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同时目前现有的综合定额与专项补助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建立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刘邦凡等认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投入面临巨大压力,通过学习美国和英国的高等教育预算管理模式和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主张建立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预算资金的效率。马陆亭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应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学校之间的高等学校拨款委员会,加强现有高等教育预算管理模式的组织建设,使高校能够适当改变过分依赖政府的预算资金投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与上述不同,以下学者从高等学校自身出发,针对现有预算模式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看法。周巳入在目标管理、矩阵结构以及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学科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大学分层和自身特性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形成日常运营经费和发展经费预算相结合的预算形式,提高高等学校的自主理财,创新现有的高等教育预算管理模式。盛秋生考虑到各个高校的具体特性,认为不应用一套预算管理模式去管理所有高校,提出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细分,将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并分别对应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以此推动高校自主高效发展[5]。
2.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预算改革的研究有关我国高等教育预算改革的研究是长期被学者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高茵指出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对现有高等教育拨款机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应实行以经济为约束的责任制,建立高等教育预算拨款与高校绩效考核机制相结合的科学化预算管理;郭杨探讨了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的内部组织机制和程序,灵活地以平衡记分卡为对接工具,提出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刘瑞波考虑到目前国家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力度,深入探讨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提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筹措高校教育经费;张小燕等从政策角度出发,以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理论为基础,提出改革现有机制,建立适应高等教育需求的公共财政体制;钟晓玲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旨在促进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和产出的结构平衡;曲婧通过分析英国高等教育绩效预算的发展和改革历程,提出针对我国目前现状应对预算管理实行标准化和程序化,以及促进拨款途径的双重化;寇秀英从过程设计角度出发,将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对预算编制到执行的过程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控制;张东军指出维系高校发展的关键是争取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对高等教育预算管理本质的深入剖析指出高校预算改革的原则,并以此为根据设计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的新框架。
3.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绩效预算管理的研究目前对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的研究是以绩效预算为主流趋势,所以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绩效预算管理的研究也成为当今学者研究的热点。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成建平等就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指标因素做了详细分析,指出在整体上应对指标进行分类,明确其投入运行指标和产出指标,此外,指标的设计不应同质化,对不同高校进行区分和甄别,应设计相应的共性和个性指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个性发展;崔恺平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在明确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就体系的构建做了相应地细分和研究;刘海波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对绩效预算管理的问责机制做了相关说明,旨在明确高校和政府在绩效预算管理中相应的责任;黄敏新深入探讨了高校绩效拨款模式,提出建立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加强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责任控制和监督;孙志军等借鉴不同类型绩效预算实践的代表,如丹麦、荷兰和美国部分州,提出应将绩效因子纳入绩效预算公式,明确相应绩效指标的权重;帅相志等通过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绩效管理模式的发展历史,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绩效预算应以试点为起点延伸到全国,同时鼓励高校自主筹资,运用多种筹资渠道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全方位发展;孟祥滨通过对辽宁省“四项拨款项目”的分析,以实证角度构建高等教育绩效预算的多元互动机制。
4.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预算评估和监督的研究臧日霞通过研究英国高等教育预算基金治理模式,深入剖析英国教育预算管理的创新点,指出英国以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为其政府与学校预算管理的“缓冲器”,其承担着绩效责任,并通过“财政备忘录”对高校实行风险评估,在促进高校治理和科研教学质量方面起着关键的监督作用;严吉菲通过对美国田纳西州的绩效评估机制的研究,对我国绩效拨款指标体系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如综合型、研究型、专业型和教学型大学,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指标评估和考核,以此促进高校的个性发展;周炜从绩效责任角度出发,通过比较公共教育责任体系三种实现形式,提出我国绩效责任体系的阶段化发展思路,实现绩效监督的科技化与实时化;罗晓华等主张对我国高等教育绩效预算进行机制和方法进行改革,构建三方协调运作体系,改革现有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以公开竞争的形式激励高校不断发展进步;方芳从制度监督角度出发,通过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梳理,提出改革现有的监督制度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实际,同时在社会监督背景下开展评估和相应的监督工作。
二、相关学科及研究平台情况
目前全国没有设置教育预算专业,一些有关预算方面的专业在高校专业设置中主要隶属会计专业。同时通过查阅在中国知网上收录的26篇论文,共有7篇来自于基金支持,主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2篇;国防科工委基金项目有1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有2篇,其中1篇是“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教育规划体系及评价研究”课题系列成果之一;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2篇,分别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高等教育拨款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此外,有1篇论文为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立项课题“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三、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的发展得益于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但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研究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创新性研究,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其研究的学术论文只有二十几篇,同时未出版相关著作和形成相应学科,研究平台也相对窄小。基于上述研究不足,对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的研究展望一方面要做好学科队伍建设和拓宽学界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理论剖析,搞好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执行、评估和监督,搞好制度创新和实证建设。
作者:刘邦凡张贝何太淑单位: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