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正义理论对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教论坛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正义制度对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启示首先,要让大学生认识制度正义的重要性。罗尔斯认为,一个正义社会必须是社会制度的正义,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社会是由多元利益主体构成的,利益主体之间在利益分配中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一种正义原则来约束利益主体,通过社会基本正义制度来决定利益主体的权力和义务,实现利益主体的恰当平衡。制度正义是正义信念的核心,从制度层面看,正义关涉的主要是合作、效率和稳定问题。而当前社会正是因为存在着制度正义以及对社会制度正义信念不强的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正义感认识。其次,要让大学生树立正义原则理念。正义原则是制度正义的本质体现,罗尔斯认为,一个社会制度是否正义,与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有着密切联系,很大程度通过正义原则体现出来;如何在正义原则下构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制度,是对一个社会本质的体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正义原则性认识不够,是造成对社会正义感信念不强的原因。最后,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支持和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正义的信念。正义原则有赖于个人的自然义务,罗尔斯理论认为制度规范着个人的职责,而在正义原则下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就是职责。罗尔斯认为,为他人做好事是肯定性的义务,不做不好的事情是否定性的义务,自然义务不和我们的自愿行为相联系,不管属于什么制度始终有效。但罗尔斯也认为在公平的正义下,基本的自然义务就是正义的义务,是要求公民支持和维护正义的制度。在当今利益主体多元形势下,大部分大学生能清楚认识到否定性义务,但对肯定性义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代大学生要支持和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正义的信念,履行自己的自然义务。
(二)理性的善对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启示要对大学生开展正当和基本善的教育,让大学生掌握正当优先于善的原则。罗尔斯对基本善的描述包括收入和财富,权利和自由、机会、自尊的社会基础,同时也认为基本善对于人合理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但并不意味着基本善越多越好,善必须和正当相一致,对事物的需求必须和正当原则相一致才是善的。大学生缺乏对正当和善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造成正义行为的失当。要教育大学生避免非正义行为和非理性思维。慎思的理性决定合理的行为动机,尽管理性原则在做出判断的过程中给予人们反思的准则,但由于人们做出的选择不仅是出于欲望需求,还是在欲望需求程度上做选择,甚至是回到直觉主义思维。理性原则虽然能让人反思,但不能以繁琐的方式进行估价。大学生的易冲动性和理性不足,常常表现出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在学习生活上会做出非正义行为,而在事后又总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亚里士多德原则是教育大学生合理生活计划的需要。罗尔斯认为,人们以运用已获得能力(天赋的或从教育获得的能力)为快乐,能力越是得到实现,或所实现的能力越复杂,这种快乐就越增加。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乐于做复杂的事情并从中得到快乐,这就是所谓善的心理学动机原则———亚里士多德原则。亚里士多德原则通过善的理论表达描述了一个心理学事实,与合理计划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是对深思熟虑价值判断的原因解释。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合理计划,容易被情绪扰乱价值判断,所以亚里士多德原则在大学生的道德理论教育中具有价值地位,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慎思的理性思维,消除感性的情绪影响。
(三)公平的正义对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启示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真正的平等是由正义原则保证的。罗尔斯认为,道德的人才有权享有平等的正义。由于人的能力及其后天实现的某些能力受到先天因素、后天家庭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使得实现这种能力会出现不公平和偶然性的结果。他认为人的权利是由正义原则来裁定的,平等的基础只是一般自然事实,没有实际力量的程序规则。所以平等是人们对善的相对评价而不是对人的内在价值的估价,同时还存在两种平等观念:一种是拥有较好善的人们,由第二条正义原则调节;另一种是应用尊重的平等,则由第一条正义原则去调节。第二种平等作为根本性,强调的是正义第一原则的自然义务。大学生常常看到假象的不公平,而忽视道德人格是成为权利的充足条件,例如只看到出身家庭外部环境的差别,却看不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是人的道德人格,才有权利享受平等的正义。其次,发挥社群道德对大学生社会正义价值判断的正面导向作用。罗尔斯认为道德发展的第一阶段为权威道德,第二阶段则是社群的道德。这个阶段的道德来自于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实体,一个人最初的道德来自于家庭父母的权威道德,社群的道德则是在不同的交往角色中获得的道德标准。随着年龄的增加,与邻里的交往以及在学校与同学或朋友的交往建立起来的友谊和获得的赞许、认同感,慢慢对同学、朋友产生了尊敬甚至是依赖感。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公平规则,就会产生更加深厚的友谊和充分的信任关系。友谊和信任的建立,会使一个人对失信、非正义行为有负罪感;相反,如果这种情感约束不存在,则最多只是一种同情的外表。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正义感的情与理的矛盾性,很大程度上与其在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友谊紧密联系。最后,培养稳定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认识,促进大学生正义感的认同。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的体系必须强调稳定性,而人们具有的正义感是确保稳定性的前提条件,所以人们一旦有了这些自然的态度去做正义事情的欲望,就不会产生用损害别人的方式去获取自己的利益。由于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种情操欲望是正效率的,就不会有人利用规范社会规则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在一个公平的社会,对他人的善的认同或对他人活动的善的欣赏,并把它作为调节善的因素加以发展,则正义原则隐含着的互惠性发展变得可能。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将得到一种自我的价值感,进而构成人类之爱的基础。大学生缺乏对身边同学朋友正义感的信任,或出于自身的利益而没有选择见义勇为,是大学生道德情感变化和对社会正义感认同感发生偏差引起的。
(四)正义思想对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启示首先,道德教育是为了达成自律,当前缺乏正义感教育是大学生对社会正义评价低的教育因素。一个良序社会不会反对灌输正义感的道德教育,罗尔斯认为一个良序社会肯定人的自律,并且支持他们深思熟虑的正义判断的客观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恰当的道德情操,应尽可能培养大学生具有公平正义的人文素质,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为什么接受正义原则,而不受权威或传统等外部的影响,让个体能形成理性的正义观念和正义的自律。近年来高校把就业作为评价大学生价值的重要因素,十分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正义感教育。造成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相互猜疑和对社会正义不信任。其次,理性人不受妒忌的支配,大学生的妒忌情绪是对社会正义不合理评价的重要个人原因。罗尔斯认为对正义观念的选择不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个人对正义原则的选择不受个人偏爱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原则也不随外部的差异而不同。妒忌带着敌意爆发的条件之一是认为自身的现实除了反对那些获利较多者别无选择。当前除某些社会成员“为富不仁”事件的影响外,大学生主要是对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满,把贫富分化和正义感相联系。有些大学生仇富的心态也是对“小康家庭”“富裕家庭”的社会正义评价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最后,当前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使大学生对社会正义感评价不佳。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对社会分配的调节,目的是使某出发点比另一出发点更为有利,正义原则就是要调节这些不平等,起着减轻社会的偶然和社会幸运等影响。在利己主义的驱动下,当前某些拥有资源分配权利的人,资源的分配偏向于自己。如掌握公权力的人员利用手上的权利为自身谋利、出卖自己掌握的社会经济信息获利等,这些都会扰乱社会正义的秩序,减弱人们对社会正义的评价。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资源或权利特权等,都是大学生对社会评价缺乏安全感和对社会正义低评价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正义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通过个人、学校、社会多方面同时展开,以促进外在的正义原则对大学生的内在化,增强大学生的正义感认知和对维护正义行为的理性化。
(一)个人方面大学生主动加深对正义观念的认识,增强自身的正义感能力。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道德人进行了论述,认为道德人的两种主要能力,一是具有某种关于善的观念的能力,一是具有某种正义感的能力。第一种能力表现为合理的生活计划,第二种能力表现为按照正当原则而形成的主导性欲望。说明善和正义感是作为道德人的前提。正当原则是通过社会成员的正义感去维护,一个良序社会又只能在正义原则的社会中体现,所以加强社会成员的正义感认识是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当提高道德素养,加深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认知,弘扬社会主义正义观,明辨社会正义和非正义,提高对社会正义的认识,体验社会正义精神,才能不断巩固大学生正义感的稳定性。大学生应培养合理慎思的思维,增强理性正义观念。大学生应自觉加强思想理论水平,提高理性思维意识,运用理性思维约束过度的情绪表达,培养合理慎思的思维,合理地表达正义情绪,采取正当正义的方式制止不正义行为的发生,不盲目随性自己的自然感性。大学生要知行统一,践行主导正义观。不但要加强对正义感的认识,也要积极体验道德正义生活,在知行统一中提升和巩固自身正义感,确立自身主导的正义观。处在价值观多元化时代的大学生,在各种价值的相互碰撞下容易产生价值困惑,甚至迷失价值取向、忽视社会正义道德,所以更需要加强正义感认知,体验社会正义道德,树立主导的正义观。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正义感的饱有度和稳定性,弘扬社会主义正义之气,确立主导的正义观。
(二)学校、家庭和社区加强学校正义感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正义观。提高大学生对正义感的认知度,是大学生正义感教育的前提;强化大学生的正义感行为,是对正义感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提升大学生对社会正义评价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更是大学生对正义感认知教育和大学生正义感行为知行统一的一个升华。加强学校的正义感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正义理念教育,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正义观;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在教育方式上,通过多层次和多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正义感教育;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共同创造和谐的正义环境。加强家庭正义感教育,发挥权威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正义感的影响。罗尔斯认为只有形成第一阶段的家庭权威道德,才能发展到社群的道德,从而上升到原则的道德。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独生子女家庭权威道德教育不足,单亲家庭权威道德教育缺失,富裕家庭权威道德教育缺位的现象。所以,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权威道德教育的功效,对大学生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的培养也显得非常重要。加强社区正义环境建设,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正义环境。罗尔斯认为,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除受家庭权威道德的影响,还受社区道德和原则道德的影响。学校教育培养正义理论基础,社区为大学生提供正义行为社会实践,社区注重社会公德宣传,提倡各类公益活动,引导社区青年开展义工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社区义工活动的普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实践获得衔接,社区减少负面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义风气,更可以增强大学生正义感的稳定性。
(三)社会和网络环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一些非正义公平问题日益突显,社会的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义等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作为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的思想更被社会所关注。然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地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悬殊,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也出现了不平衡。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单是在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在文化教育上也拥有机会均等。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也允许一些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存在,但差别原则应是更倾向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所以社会应该建立完善制度,为大学生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证。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法治,拓宽公众的民主参与。一要改革完善当前的社会制度,保证制度的正义,使大学生树立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意识;二要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制度,保证大学生更多的公平正义竞争机会;三要完善社会惩罚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正义行为,保障大学生的正义合法利益,加大对非正义行为的惩罚力度。
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提供自尊的社会基础。罗尔斯认为最重要的基本善是自尊的善,这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又是自己对实现能力的肯定。当前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政府需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充分保证大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辍学;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资助机会,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保证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加具备自我的价值感,保障他们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为他们提供自尊的社会基础。网络作为当今社会媒体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交流工具,对大学生发挥着重要影响,要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正义教育的重要“导航者”,首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准确把握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作用,发挥主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网络营造主流的公平、正义价值观;其次,要充分挖掘网络途径的潜力和内化价值。校园网络面对商业化网络的冲击,须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正义活动的主动性,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和媒介素养,用正确的网络道德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对正义感的认识,合理表达自身的利益和促进大学生正义感。第三,积极引导大学生用理性正义的观念参与网络互动交流,鼓励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参与正义的社会实践,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实现正义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正义力量,提高网络社会舆论的公平、正义声音。
作者:何文华张伟军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