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大众化教育时期高等教育的平衡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甘肃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及滞后成因分析
截至2012年11月,我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15%提高至2011年的23%。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招生总人数达到21.9万名,比原计划增招2.5万名,录取率突破70%,创历史新高,招生录取新生人数比2011年增加16705人。近几年来,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但就业岗位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造成了结构性矛盾,例如:从专业结构上看,有些急缺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高校专业设置比较落后,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较少,尤其是适应我省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稀缺,影响了地方经济建设。例如,甘肃境内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丰富,依托这些资源因运而生的农业、中草药、水能、电能、冶金、石油、机械、地质、外语等学科在我省高校依旧发展迟缓滞后;从发展速度与质量方面来看,我省高等教育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拉大;从教育条件来看,我省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备、实验室的数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结构和布局方面来看,我省大部分高校设在省会城市兰州,高校过于集中,不利于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从人才留用方面来看,高校毕业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大大减缓了甘肃省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速度。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成因如下。
(一)从客观方面看:一方面,我省近现代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例如我省最早的国立大学兰州大学在1909年建立,比国内其他省份同等高校建校时间晚10-20年;另一方面,相对滞后的经济无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二)从主观方面看:一方面,我们的观念和行动迟缓,没有积极顺应宏观经济政策增设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地质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另一方面,国家对中东部高校的投资支持力度大于西部高校,因此在资源配置方面,我省高校均低于国内其他同等院校。
二、加快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受当地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控和引导。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目前对人力资源类型的要求也相应地有所调整。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制约,长期以来,我省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也是自上而下受到政策性影响的。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相对自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日益突出。美国高等教育界学者伯顿•克拉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角协调模式”,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受到政府、市场力量的影响。例如:在市场体制下,随着“市场的主导作用愈发凸显”,政府不再起主导作用,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原则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这是由其经济属性所决定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也在加大。因此,高校的发展应该是注重市场形式,激发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的能动性,拓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就是高校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意味着入学机会的增多,而且高等教育的内容也应当尽可能适合人们的需要。
然而,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往往会衡量其历史声望、地理位置、教师素质、学科建设等要素。在更加理性化的教育思想引导下,我省高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高校在很长时期内并不是仅仅将传授知识作为其主要责任,而是将技能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研究和开发工作也格外受到重视。例如:高等院校都积极投入研发创新活动。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甘肃省高等教育系统如何改变传统观念,发挥自身在知识应用方面的轴心作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平衡分析
首先,通过调查以往的教育资源分配情况,我们发现,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日益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往往流动性很大,而且人才流动性与人力资源的层次成正比,这是由人才自身对更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向往所引起的。我省高素质人才流入发达经济区域的不是少数,令一些企事业单位陷入人才短缺的尴尬境地。多年来,我省高校都面对着人才流失这一难题。曾有数据表明我省人才的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因此,用动态的眼光来看,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经济变化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变化,而教育资源又反过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故应调整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高等教育层次,在办学模式上注重地方特色,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以实现我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其次,高等教育类型应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学术型高等教育与技术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
高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高等教育应首先确定是培养学术型、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还是科技型人才。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可以为我省经济进步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例如,兰州大学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主要是“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增强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队”意识,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注重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结构优化、总体协调等;甘肃政法学院秉承“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坚持“稳定规模,提升内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和“法学创品牌,公安学办特色,法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努力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政法公安大学迈进。从这两所高校的办学目标来看,我省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以当地需求为导向,注重高校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方向平衡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省在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实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各个高校应当秉持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综合竞争力,逐渐步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发展特色办学,积极调整自身结构。再次,我省地方高校要适度调整专业设置。
总体来看,我省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但是,为了满足我省经济创新型发展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基地,高校应提前储备高、精、尖的人才。目前,我省各高校所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在刚就业时还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还不能完全应用。因此,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就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根据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提出新增43个专业,例如:风能与动力工程、材料物理、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安全防范工程、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交通运输、国际商务、资产评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此通知还提到撤销32个本科专业,保证教学质量的相关事宜。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还要充分考虑我省教学质量、资源占有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现状,如果盲目设置专业、建设学科,那么教学质量、设备仪器、图书资源等都很难得到保障,最终只能导致我省高等教育生态发展承载力达到极限,甚至破坏教育生态环境。
四、结束语
布洛芬布伦纳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态分析当中。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质量与教育环境和教育系统是相互适应、相互调整的。生态学的平衡观、系统观与动态观加深了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解,使我们将诸如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纳入了分析范畴。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应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发展方向偏重于社会,也应更关注教育产品,即毕业生能否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依据我省经济结构现状,要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其一,高校应当走上高等教育地方化,为当地经济服务的道路;其二,改善高校基础设施条件,例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其三,依赖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调整结构,培养我省以及西部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最终实现促进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作者:廖芸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