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求思想家谈高等教育的平衡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表现
(1)性别的不平等性。总体上看,根据不同阶层家庭出身对高等教育学习机会的不平等分配中,男女几乎是平等。据统计,女孩接受高等教育的几率稍高于8%,男孩的几率也只有10%。可在下层社会中,男女接受等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中高级职员家庭中又趋于消失或减弱。此外,在专业的选择上体现了很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分别选择理科和文科的可能性最大。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女生大多数会选择进入文、理类高等学校。研究统计说明:出身一般雇员家庭的男生和女生选择这两类学院的几率分别为63.6%和74.4%;出身中级职员家庭的男生和女生选择这两类学院的几率分别为68.5%和84.1%;出身高级职员家庭的男生和女生选择这两类学院的几率分别为59.3%和74.3%。
(2)专业选择的不平等性。不同阶层家庭出身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布迪厄经过研究发现,出身下层社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所受到的限制远远高于出身上层社会的学生,而且女生受到的限制高于男生。在专业选择的科类差异上,高级职员子女学习法律、医学或药学的机会为33.5%,农业工人子女为15.3%,工人子女为17.3%,中级职员子女为23.9%。由此可以看出,出身阶层最低的学生常常会被安排到最不利的学科上。
(3)学习结果的不平等性。通过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布迪厄发现:学生家庭的所处阶层越低,学生的入学年龄越大,并且学业进步越慢。这种现象体现在高等学校的各种水平的课程中:家庭所处的阶层越低,标准适龄年龄的学生所占比例就越小;反之,高等学校中年龄组越高,那出生于低级阶层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2影响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条件尤其是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及学生对家庭的经济依赖程度,这些是影响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主要经济因素。布迪厄研究发现:低级阶层(包括农民、工人、一般雇员和下层职员等)家庭出身的孩子中只有14%的学生能完全依赖家庭资助完成大学学业。而在高级阶层(包括自由职业者和高级职员等)家庭出身孩子中,这一比例达到57%。低层阶级出身的学生中有36%的人必须要通过做兼职才能完成学业,而在后者中所占比例仅仅为11%。
(2)文化因素。学生之间文化能力差异的产生,不仅有出身家庭阶层不同的原因,也有学校文化的原因。布迪厄认为,学校文化所推崇的文化是一种精英文化,更是一种特权阶级文化。学校推崇的“自由”文化在学生之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学生的家庭阶层越高,他们的知识量就越丰富。而对于那些来自于中下阶层家庭的学生,学校是获取文化的唯一途径。所以,知识结构和大学教育的差异,导致来自下级阶层家庭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专业学习成功率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3)惯习因素。社会等级意识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已根深蒂固,下层阶级常常把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看成为“应该如此”、“自我选择”。布迪厄称之谓“惯习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不同阶层所处场域的不同特性。以高级阶层的子女为例,他们常常以自己父母、亲朋好友为榜样,认为进入大学是自然而然的事,并为此做好思想准备。惯习作用还会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出身低级阶层的学生会主动放弃医学、法学等陌生学科,进入文、理学院学习。
3结语
“场域”是布迪厄分析高等教育问题的一个视角、一种方法。布迪厄利用“场域”理论分析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性问题。场域产生于社会中各种资本的相互竞争,同时它也生动地表现了社会中各种资本之间相互竞争以及相互对抗的紧张状态。权力场域以高等学校为运作、承继、转换的空间,并渗透于经济、文化、教育等场域,在经济、文化以及惯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高等学校不但没有通过实践实现教育公平,反而加强了社会等级秩序。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维护社会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工具。
作者:杨建磊单位:兰州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