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中美基础教育政策的对比范文

谈中美基础教育政策的对比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中美基础教育政策的对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中美基础教育政策的对比

2000年的《数字化学习:在所有孩子的指尖上构建世界课堂》规划中指出,69%的美国人相信应用计算机技术能提升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82%人认为为实现教学目标,学校应该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该规划的主要目标为:①所有的师生将有机会在教室、学校和家里使用信息技术;②所有教师都能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业标准;③所有学生都能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问题分解定义、信息查找策略确定、查找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归纳、评估);④通过研究和评估提高下一代人在教与学中应用技术的水平;⑤应用数字内容与网络服务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通过该规划目的,笔者认为在20002005年,美国教育信息化推进中在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机会,从单纯应用信息技术转向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2005年计划详细罗列了7个重要行动步骤:①提升领导力。如果公立教育机构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获得机遇,不同层次的机构领导不仅监督指导,更应通过有远见、有创造性、革新的领导力来促进系统的变化;②创造性地应用预算内经费。通过对现有预算经费创新地重新配置和调整往往都能满足必要技术所需的资金要求。即资金投入如何帮助人们达到具体的教育目标;③改进教师培训;④大力支持和推广E-learning和虚拟学校,以满足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补习,或者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⑤改善带宽;⑥全面步入数字内容(MoveTo-wardDigitalContent)时代;⑦整合数据管理系统。基于整合的、协同操作的数据系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也能使管理更为高效,同时在线学生绩效评估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2010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部在规划中构建了21世纪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规划内容针对该模型的5个关键领域提出了目标和建议:①学习。指所有的学习者在校内外都能获得具有吸引力的、充分授权的学习经历,这有助于他们成为未来全球化社会中的积极的、具有创造力的、知识渊博的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参与者;②评估。各个层面的教育系统通过测评关键要素,应用评估数据来发挥技术的杠杆效益来促进教育的持续改善;③教学。教师能获得个别地和团队地支持,通过技术教师能获得数据、学科内容、资源、专家意见等方面的学习服务,这些学习经历将会激发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④基础架构完善(Infrastructure)。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应用综合基础架构设施(如网络带宽、应用终端、网络资源、应用标准规则等)来支持自己的学习;⑤改进效益(Productivity)。各个层面的教育系统重新设计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的架构与方法,以确保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更为有效。该规划将教育技术完全溶入了教育生态系统,如余胜泉教授所指的教育信息生态观,使信息技术不再游离于教育系统之外,而是成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也是教育信息化能对教育教学产生充分效益的前提条件。

美国4个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和《教育信息化政策20年回顾》的研究报告,反映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在过去10多年的发展状况,由此可知:①美国教育信息化正从初期技术与教育分离逐步走向技术与教育融合,并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产生教育信息化应有效益。如1996年的规划中的4个方面几乎全是关于信息技术而非教育,到2010年规划将所有信息技术问题缩减为基础架构设施,关注教育本身,关注技术应用如何符合教育需求,关注技术与学习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整合;②美国非常重视促成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条件建立。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信息化中评估工作日益重视,如1996年第一个规划中未涉及,2000年规划指出,通过研究和评估提高下一代人在教与学中应用技术的水平,2010年规划中将评估与信息技术即基础架构并列,可见评估在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起到非常关键作用,评估将有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其次,对教育信息化投入资金的应用效益日益关注,如2005年规划指出创造性地应用预算内经费,到2010年规划将效益(其中重要一块关于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单独罗列,与学习教学和基础架构并行。

1中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特点分析

我国没有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有关教育信息化发展内容一般整合到国家或地区的五年教育发展规划之中。通过梳理文献和网络查询,在国家层面,笔者选取了19982010年相关政策文件,具体如表3所示,其中2008年和2009年未找到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上述政策文件提炼出了某个期间的阶段性重点政策文件特别是行动计划或规划之类政策文件,以此为核心,将该阶段其他相关政策纳入为分析范围,总结出不同阶段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特点。19982000年间的政策核心,该计划指出:国家投入3.6亿人民币进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开发。有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文件如《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以及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文件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可以说这一阶段政策实施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全面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做准备。

①加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到2005年,绝大多数高中阶段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均能联接国际互联网;远程教育工程基本覆盖全部初中阶段教育和部分小学;②全国初中以上学校基本上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每所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应设立计算机教室;④全国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中小学能够收看教育电视节目;⑤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全面共享;⑥要通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等的现代化;⑦要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造就大批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新经济发展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希望在十五期间实现从教育信息化准备阶段(E-readiness)向信息技术全面在教育教学广泛应用的阶段(E-in-tensity)的转变,其目的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如管理、学科教学等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下一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全面应用做准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该规划是对十五规划的重要补充,旨在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间的转变,也希望能更好衔接十五和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与措施。该行动计划相对于十五规划纲要,其所描述的行动更多倾向于教育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阶段(E-intensity)的特点。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①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②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③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高校校园网建设,创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④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形成国家信息教育资源服务体系;⑤加快教学科研网络、教育政务信息化等应用工程建设;⑥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对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规划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①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③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④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2两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比较分析

通过与美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对比分析发现:①美国教育信息化规划的阶段性特点非常显著,而我国的政策与之相比没有那么突出;②美国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既注重教育信息化系统要素在纵向层面个体要素的内涵与质量的提升,也注重系统要素在横向层面的整合与融合。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政策也呈现此特点,但更为关注单个要素纵向的提升;③余胜泉教授从技术在教育中的定位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划分了4个阶段,美国2010的教育信息化规划突出显示了其教育生态观,将规划分为学习、教学、评估、架构设施、资金应用效益5个方面,技术本身消融于学习、教学、评估几个重要的教与学实践活动中。而我国国家层面2010年相关政策依然停留在原有单个要素的提升与改进之中,缺乏强硬的保障措施——评估与资金应用效益的追求。

作者:马莲姑单位: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