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所谓的“一定的社会条件”,是指阶级社会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在阶级社会之前,或者在国家消亡之后,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将随之而消亡。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社会,政治教育都是统治阶级及其掌握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开展的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开展以等级观和天命观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开展以儒家礼教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在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对社会成员主要开展以人性论、人道主义和人权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政治教育是由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广大社会成员开展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为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所谓社会政治共同体,指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公认的政治机构和特定的居住区域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集合体。社会政治共同体一般具有三个要素,即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对政治规范的一般认识,具有维护共同利益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制度。政治共同体作为社会政治生活有序性的一种结构基础,它具有重叠性和不变性两个显著特征。一般来说,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重叠的政治共同体。由于政治共同体是在其成员的共同认同和利益共识的基础上构成的,因而在国家的政治制度、统治当局和执政党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它们仍然继续存在。在阶级社会,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是指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及其组建的国家和政府机构等社会政治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社会政党产生之后,政党成为社会中重要的政治共同体,也是开展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在我国,政治教育是由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及其政权机构作为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政权组织机构是实施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社会政治共同体。
第三,政治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政治教育的有计划与有组织主要体现在政治教育从策划、到内容、再到实施全过程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在阶级社会,策划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组织结构依其职能在政治教育中开展的构思、决策、设计、制作方案的过程;内容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传达的思想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有利益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维系统治阶级的利益;实施的计划性与组织性主要表现为政治教育必须由特定的教育群体,采取特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教育的过程。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了“天命论”“王权神授”等内容,封建社会的政治教育主要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思想的内容,其策划和实施过程主要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极力推崇、宣扬,并通过相应的手段加以强化、渗透至社会各个阶层,使整个社会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十分注重政治教育的隐蔽性、欺骗性,这要求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计划性与组织性,在内容上鼓吹所有成员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在策划和实施上更加注重教育的潜移默化。当前,我国开展的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组织实施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
第四,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提高社会成员政治素养的过程。人的政治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能力、意识和水平。社会成员政治素养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成员从自然人①到政治人②的内部因素的变化发展过程,即一个人从获得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到形成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同,再到形成参与政治能力的自然历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为通过认知构建、情感培养、认同培育、技能训练、以及参与引导等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手段,使社会成员通过外部因素作用从自然人发展为政治人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政治教育的过程,首先是对人的政治素养形成发展及其一般规律进行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认知构建、情感培养、认同培育、技能训练、以及参与引导,提升社会成员政治素养,对社会成员开展政治教育的过程。第五,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政治教育必须以一定的政治文化为条件。政治文化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孕育,经过长期社会历史过程,在人们内心积淀形成的包括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在内的一惯性的政治倾向和心理的综合。特定的政治文化成为一定社会条件的政治教育提供的条件和给养,成为政治教育基础。这包括: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维系、发展、创造特定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为政治教育提供赖以存在的土壤(养分)和条件;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阶级属性、价值取向,是由其所巩固、维系、发展的主导的政治文化决定的;政治文化的内在要素、结构及其矛盾,蕴含着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胚芽。一定意义上,古代奴隶社会宣扬的以等级观和天命观为核心思想的教育,是以蒙昧性的政治文化为基础开展的政治教育;封建社会倡导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思想的教育,是以服从性的政治文化为基础开展的政治教育。当前,中国共产党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为基础概括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当前我国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整个社会的正确导向,提高对社会成员的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关联学科研究对象略评
尽管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是,“政治教育”一直在关联学科中作为重要概念被提及和阐释。对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探索,可从这些关联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中获得启示。所谓的关联学科,是指与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其中,政治教育一直作为教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而存在,其内容一直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个专业建立以来,其学科归属先后历经多次转变。按照198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包括二学位)根据具体情况可授予法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1986年和198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别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划归到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2005年,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二级学科被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可见,即将建立的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政治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一定意义上,政治教育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与政治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因此,探寻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必要考察教育学、政治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概况。教育学尽管有着非常悠久源长的历史和极为成熟的学科体系,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却历经了长时间的争论。目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教育现象论与教育问题论的争论之中。其中,否定将教育现象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观点认为,在哲学认识论中,现象是相对本质而言的,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联系和表现,是通过人的感官就可以认识到的外部特征或特性。因此,教育现象也只是教育本质的外部表象和特征,是包罗万象,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将不确定性的对象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研究对象就失去意义。否定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观点认为,如果将教育问题视作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按照“科学产生问题”的基本原理,教育学则产生于教育问题,那么,与其说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毋宁说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发展动力而已。在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争论之中,有学者提出比较折中的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在教育问题中的教育现象,即反映教育问题或在教育问题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确定的教育现象;或者是能够被反映为有价值的教育一般问题的教育现象;而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直接将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同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现代政治社会发展和政治学术研究的产物,是相对现代的一门学科。目前,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也颇存争议。其争议的核心点可以归结到政治与国家的区别上来。其中,否定国家论,即否定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权力、制度、关系等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认为,国家仅仅是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中的一部分,或者即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也不能等同于政治。因为国家只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个相对很短的历史时期,在国家形成以前和国家消亡之后,仍然存在政治,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是且将来仍应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持国家论的政治学研究对象观从主观上缩短了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存在的历史时期,因而不可取。否定政治论,即否定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作为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观点认为,政治的内涵虽在时间范围上包含了非阶级社会的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但在空间范围上却很难以完整地包含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部领域,比如,人口和相应的计划生育这一类属于国家需要解决的非传统的“政治”问题。因此,对政治学研究对象也有着折中的表述,主要观点有:政治学是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威的活动形式和关系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国家,包含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迄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专门论述仍常见诸于相关专业学术期刊。但较为普遍(主流)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简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其依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领域所特有的矛盾决定的,这个特殊矛盾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对这一特色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现象、思想关系、实践活动论等,并相应提出了依据。尽管教育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都曾经或者仍然处于争议之中,但是关于研究对象的争论实际上越辨越明,争论的焦点也越来越集中,其争论的过程及研究对象确立的依据,对确立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提供了启示。
三、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往往是研究对象外延的扩大,研究对象则是该学科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规律。研究领域框定了该门学科基本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寓于研究领域中,是研究领域中最本质、最根本的线索,反映的是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矛盾。确立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实质即框定了该门学科的研究范围。从确定的研究范围中探索该学科的矛盾,并揭示研究范围中的基本规律,比在了无边际的状态下确定研究对象相对更加容易。因此,聚焦政治教育学及其关联学科研究对象所在的研究领域,对于最终确立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作用。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与关联学科的研究领域或交叉、或包涵、或处边缘状态,从关联学科研究对象所在研究领域着手探寻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更具有逻辑上的理论借鉴意义。考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实质上考察的是“教育”实践活动领域的研究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物质生产、社会革命等实践活动领域的研究对象。从教育学的视角看,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基本规律仍然可以运用或贯穿于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中。但是,政治教育不是一般的教育活动,从性质上,它属于政治类教育活动,与道德、心理、艺术、管理等领域的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差别,比如,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控制性、方向性等,都是一般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的教育实践活动无法相比或者不具备的。考察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实质是考察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的问题,而不是伦理、心理、艺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对象。从政治学的视角看,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反映了某种特殊的政治关系。比如,一个统治阶级(阶层)与被统治阶级(阶层)、一个群体与另一群体的关系等。同时政治的很多内容成为政治教育的议题,比如,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权力的运行规律等都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政治教育不是一般的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它是培养社会成员有能力去描述、解释、分析、评估、判断现实政治的政治现象,同时它还反映了一种特殊关系的关系——教育关系,即一个群体(人)对另外一个群体(人)开展的以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实质上是考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的问题,这个领域在概念上已经完整地包含了本文所探讨的领域——政治教育。这个领域与教育学、政治学、政治教育学所涉及的领域既有共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政治教育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但是两者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以及如何对社会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认同,以及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等问题。可见,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在教育学中是具有政治因素和政治色彩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域;在政治学中,则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展与政治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则是更加关注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
四、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由该学科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定的。研究学科领域特殊矛盾的过程,也是揭示学科领域基本规律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水准之间的矛盾”,揭示的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下位学科,我们认为,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政治教育实践领域中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政治素养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开展政治教育的规律。人的政治素养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开展政治教育的规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素养的形成发展规律是对人开展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对人开展政治教育则是人的政治素养形成发展规律进一步的发展与基本目标。第一,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由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只有通过对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的特殊矛盾的研究,才能确立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也才能更准确地揭示其中的基本规律。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提升社会成员政治素养的过程。政治素养是贯穿政治教育实践全过程基本矛盾的关键因素。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对社会成员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与社会成员实际政治素养水平的矛盾。其原因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即将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所要求的政治素养转变成社会成员的政治素养,实现社会成员的政治素养从现有向应有转变;二是这一特殊矛盾贯穿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三是这一基本矛盾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成为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对政治教育开展研究,实质是对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这一特殊矛盾的研究。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揭示、认识并把握其中的规律,即人的政治素养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开展政治教育的规律。第二,人的政治素养形成发展规律包含于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中。特定的社会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政治人,关键因素在于政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的政治素养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是以人的政治心理到政治行为的变化发展过程为基础的。一定意义上,人的政治素养的形成变化发展规律必须与个体的心理活动一般过程及机制相一致。人的政治素养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认同——政治参与”的自然历史过程,必须以个体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变化发展过程及规律相一致。研究人的政治素养的变化发展规律,必须认识、把握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认同、政治参与等重要概念的内涵,确立其在人的政治素养变化发展中的环节、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运动变化的机理。第三,对人开展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把握人的政治素养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研究政治素养形成发展的不同环节,及其相应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外在作用机制、影响因素,是研究政治教育规律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认同、政治参与的环节中,系统把握认知构建、情感培养、认同培育、技能训练、参与引导等对应的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各环节中的作用与效果。当然,研究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要围绕政治教育规律呈现的问题和现象开展研究。这些问题和现象包括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政治认同的基本表现,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技能,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只有研究政治教育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和现象,才能把握这些问题和现象下的本质,也才能不断揭示出政治教育的各种规律。
作者:黄少成傅安洲吴国斌单位: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