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国家提出建设健康中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全民健身等背景下,以教育学和体育学为基础,运用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河北省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项目关联性不强、评价方式单一等是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壮大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优选教学内容、形成教考分离模式、丰富教学资源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健康中国;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2016年8月,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并明确提出未来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压力日趋增大,由于运动不足导致的各种疾病日益凸显,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通过手机来刷朋友圈、逛淘宝等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迫切需要体育运动的积极介入和有效干预,让体育成为每个人生活内容之一。高校公共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连接的纽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身体素质以及终身体育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更是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到25%以上目标的必备条件。然而,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抽样,结果发现河北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令人堪忧。本研究旨在以我省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为视角,分析我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旨在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河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以河北某高校为例来探究河北省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该校的学生生源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通过高考和对口招生考试方式进入该校。本研究主要讨论普通高考生四年制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情况。四年制学生体育课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其中第一学期为太极拳课程(必修课程),第二、三、四可以自主选修如太极拳、健美操、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实行学年学分制,总学时为120学时,学分为6学分。学生体育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成绩+技能考核成绩组成。体育课尚未形成校本教材,主要参考体育系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来执行授课内容;学校授课场地占地面积相对较少,室内场馆仅有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难以满足公共体育教学的需求。
2河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到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燕山大学、河北省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省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和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调研与走访,访谈了各高校公共体育负责人、一线教师和学生等。初步了解河北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项目关联性不强,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河北各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多数实行的是选项制,每个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体育项目(也有部分院校第一学期开设的是必选项目),但各个项目或同一项目在不同学期的关联性较弱,不能形成梯度式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第二,校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达成度不够。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统一程度还不够深入,学生仅局限每周1次体育课,练习时间较少频率较低,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不够。第三,公共体育课的考试及评价方式单一。河北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的考试成绩主要由运动技能、平时成绩和身体素质等三部分组成,而考核的方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很少注重过程性评价,打击了“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学目标不明确,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仅是为通过学期末的考试获得学分而设置的,没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我锻炼的习惯,大部分院校都是依据本校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制定的教学目标,仍需进一步的商榷与探讨。第五,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陈旧。河北各高校给公共体育授课教师的职称60%以上是讲师,高职称教师人数较少;从事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承担的省部级课题、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或教改项目课题较少;教学方面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较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个性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健康中国”视域下河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3.1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总的要求,是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1]。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一部分,是其若干个子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2]。对于公共体育的教学改革来讲,要将终身体育、健康至上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的思想和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不断转变传统的观念,明确教学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养成积极健身的良好习惯。
3.2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挥者。高校体育教师素养的高低、理论知识储备的多少、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强弱、运动水平的高低是体育课程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更是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根据河北各高校公共体育任课教师的师资力量情况,我省各高校应积极引进专业技能过硬、教学能力强和理念先进的高校毕业生(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让他们逐渐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和实施者。同时应鼓励现任教师通过自学、外出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满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3.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而有计划的产生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教学活动。可见教学方法的得当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改进教学方法并不是全盘否定之前的教学方法,而是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并对其进行改进与深化。通过调研发现我省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讲解法、问答法、示范法、演示法等为主,而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法和翻转课堂等方法很少应用到公共体育教学中。随着我们的授课对象从九零后逐渐转变为零零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在不断变化,作为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断优化与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4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形成教考分离模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身体活动是体育的基本特点,通过调研发现,河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进行终结性评价时,身体机能普遍是通过带有强烈体能测试特点的指标来衡量的,要客观反映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弥补终结性评价带来的缺陷,应须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态,同时能够给予“体育差生”以信心,为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基础。为了避免评价过程中评判标准、尺度不一等主观因素的存在,对公共体育课程课评价可以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即授课教师不是评价教师,由其它教师来考核),这样可以对体育教学起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教学运行的基本部分。学校基础建设(如体育场馆、运动器材、健身路径、科技产品等)要能够满足所开设体育项目的需要,不要因人开课,应合理的调配场馆的使用时间,适当利用社会资源来缓解场馆不足的压力。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表明国家已经将学校体育上升到国家层面,但部分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层面的规定,应严格执行有关体育课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管理规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网络公开课和运用科技产品进行特色项目教学和视频教学,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管理制度和运动技能技术资源等,逐步形成教学资源丰富,场地设施齐全的体育环境。
3.6优选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掌握技能、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应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通过国家体质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对学生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削减或优化,加大感兴趣项目的资金投入,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学习;积极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如攀岩、拓展、户外运动和沙狐球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丰富与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突破教科书的局限。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参与体育课或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拿到该课程的学分,背离了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更无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运动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对体育课产生真正的热情,才能真正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陈洁.体育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李曙刚;王海军;张献辉;尚宁宁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