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摘要:
许多学者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做出过研究,表明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文章首先论述了文化教学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然后对高职跨文化交际课堂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除了是门语言基础课程以外,也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对其传授国际文化知识。但是,我国大学英语专业文化教学仍然“没有可以依据的完整的文化教学大纲”[1],对于英语课堂中文化因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讨论尚在宏观层面。本文旨在分析文化教学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
1文化教学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当今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是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足够完成日常英语对话。但是,当学生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时,常常不知所措,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究其原因,正如张友平指出:“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其主要障碍已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学习者对目的语和母语的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两种文化差异的熟稔与思辨。”[2]英语对高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而对英语文化内涵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学生能否利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
1.1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记录和反映文化;文化也在方方面面影响和塑造着语言。Nieto指出:“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3]同样,Samarar也提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他们相信,文化与语言不可分割且相互依存。“语言表达和象征着文化,是文化现实的形象体现。”[5]因此,语言与文化是共生关系,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必定会面对目的语文化问题,而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定会触及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文化通常被分为两类:根据LEE[6]的定义,较为明显的文化因素如节日、习俗、历史、地理等被称为CulturewithaBigC;而隐含在外露文化现象下的因素如信仰、价值观、社会规范等则被称为CulturewithaSmallC。这种分类的好处是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
1.2学习需求和兴趣
不同于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英语教育重视英语与职业行业的结合,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应用到商务、外贸、展会等行业中,一旦学生对英语文化内涵理解不足,容易造成沟通上的偏差和误会,影响业务的开展和完成。因此,从人才培养和与职业接轨的角度看,加强高职学生的英语文化教学十分必要。另外,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机。据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识到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十分浓厚[7]。而且学生对关于西方国家政治、地理、节日风俗等文化知识显示出极大热情,报读相关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也常超出预期。可见,高职学生不仅在工作、学习层面需要英语文化知识,在情感上也十分愿意学习相关内容。
2跨文化交际课堂中的教学方法
由于文化的定义过于广泛抽象,英语学习过程中又缺乏良好的语言和文化氛围,在实际课堂上,文化教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下几种方法具体可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2.1适度引入文化理论
文化的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抽象概念。在讲授、分析和讨论文化现象和知识时,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而一些学者对文化的阐述和理论则正好可以给文化教学提供帮助。如有关“冰山理论”的文化:位于水面上的冰山可以看作语言、食物、服饰等明显可见的文化范畴,只占文化的一小部分;而位于水面下的冰山则表示意见、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等隐含的文化因素,占文化的极大部分且更为根本及重要[8]。这一理论使学生对文化有更为感性直观的认识,也明白到中西方文化在生活习惯、节庆习俗、行为方式上的不同来源于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另外,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1)权利距离;2)个体/集体主义;3)男性化/女性化社会;4)不确定规避;5)长期/短期导向也是帮助我们分析、探讨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引入文化理论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利用一定的标准去分析、探讨和研究文化知识,因此,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理解水平,选取较为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的文化理论,使文化讲解更为直观具体。
2.2善于利用图像、影视作品
视听结合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事实也证明,图像和影视作品较能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愿望。例如,在讲解中西方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差异时,可给学生展示组图“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组图显示出中西方文化对待不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例如,对待天气,西方人偏爱晴天,而晴雨天气对东方人的心情影响不大。又如,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西方人倾向于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个体,而东方人则偏向以孩子为中心,等等。然后再针对这些对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及发表个人看法。再有,在讲授非言语交际时,可选取电视剧“LietoMe”某些片段,让学生感受中西方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上表达的异同。还有,涉及西方餐桌礼仪时,可截取电视剧“DowntonAbbey”中某些场景进行讲解。虽然这一教学方法应用广泛,但若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花费颇多精力选取材料和设计教学步骤:首先,在教学前应对材料进行精心筛选和截取,务求选取能合理贴切、客观直接地阐明文化知识的内容;其次,应该控制影视作品播放的时长,始终带领学生把焦点放在将要讲授的文化知识上;再次,课前还需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巧妙地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最后,在课后,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重新审视所选的图像或影视作品,并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或方法。
2.3中西文化对比与反思
能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是成功学习英语文化的重要前提。如果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对自身文化进行深刻了解和反思,再将其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学生长期处于中国文化之中,难免会忽视身边的文化现象。对此,教师应适时指出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例如,在讲授美国核心价值观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时,可先指出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传统价值观col-lectivism(集体主义),并引导学生罗列出生活中常见的能体现集体主义的例子,然后与individualism作比较,最后再帮助学生找出中西价值观差异在历史、地缘、政治等方面出现的原因。熟知中西文化差异的表象并了解差异出现原因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尤为重要。当文化敏感性提高了,学生在遇到跨文化交际冲突时,便能迅速根据目标语文化习惯采取相应的交际策略,完成交际任务。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采取更多其他的教学手段。在碰到西方典型文化词汇(如:sin,apple,yuppies等)或意象词汇(如:owl,bluebird,bat等)时,可对其进行讲解和分析。例如,sin(原罪)就是一个有宗教内涵的词汇。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影响颇深,而“原罪说”则是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通过给学生解析原罪的含义、构成和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能使学生对西方文化及其根源有进一步的了解。又如,bat(蝙蝠)这一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相差甚远。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所以在很多的建筑、雕刻、画像、刺绣等都出现蝙蝠的形象,代表着幸福。但是,在西方,蝙蝠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化身,象征着神秘阴森、邪恶等。通过对文化词汇和典型意象的讲解,学生在读懂字面意义的同时,更能够体会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加深理解。还有,教师可给学生展现跨文化交际案例,如跨国公司广告、由价值观各异引起的交际冲突、肢体语言造成的理解有误等,引导学生分析例子、归纳交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挖掘交际失败的深层理由,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技巧。再者,还可组织学生对英语经典名著赏析、扮演和改编,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寓教于乐。
3结语
总之,高职跨文化交际教学应从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在介绍文化现象的同时,利用相关理论、影视作品等手段,较为客观地展示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隐含在外露文化现象背后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世界观等,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另外,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土、本国文化的了解,进而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和反思,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文丽,李晓红.高校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2):136-140.
[2]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03):41-48.
[7]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语言与文化研究,2007(1):113-11.
作者:区倩儿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