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智力障碍儿童适应体育教育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以智力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适应体育对智力障碍儿童身体素质、社会适应水平、调节情绪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结果表明:适应体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适应体育;智力障碍;智力障碍儿童
适应体育(Adaptedphysicalactivity)是指基于促进个体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以身体、心理、智力发生障碍的人为主体,包括在特定时期内不能分享普通体育活动的社会成员,所从事的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其实践领域涉及适应体育教育、适应体育娱乐、适应运动竞赛和适应运动康复”。[1]适应体育与一般体育的目标一致,优先次序却有不同,适应体育更注重个别化的行为目标;适应体育与一般体育的服务对象不同,一般体育的主体是健全人而适应体育教育主体是具有身心缺陷的残疾人。智力障碍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2]智力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相比,在认知、心理、身体机能、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生活自理及人际关系处理困难,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学习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适应体育课程目标的拟定、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及教学器材选择都是以个体自身的特点为基础,通过适应性的体育活动,提供给每一位智力障碍儿童发展运动技能、社会情意的机会,帮助特殊儿童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生活水平、增强社会适应性。[3]本文主要探讨适应体育对智力障碍儿童体育教育作用。
一、适应体育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人体机能能力的表现。智力障碍儿童总体上比健全儿童体重稍重、走路有前倾、侧倾现象,在力量、耐力、敏捷性、平衡性、柔韧性和反应方面均低于健全儿童,因此智力障碍儿童一般存在协调性差、感知觉不明显的问题。[3]适应体育科学评量智力障碍儿童、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合于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完成适应性的体育项目,提高其身体协调性、增强感知觉能力,以此来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适应体育有效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素质。智力障碍儿童的协调性较差,反应能力和方位感不如正常儿童。针对智力障碍儿童这方面的不足,适应体育开发了适应性篮球项目,相应的改变了蓝球运动的规则与技术要求。如“智障儿童可以二次运球、在投篮过程中,篮球碰到球框边缘也算得一分、在比赛过程中,配有专门负责提示指导智障儿童动作的辅助同学,对传球、运球、投篮的时机和传球的对象进行提示、教师可以观察、辅助比赛,必要的时候给与提示。”[5]篮球运动是一项对身体协调性、上下肢力量、反应能力及方位感都具有很好锻炼效果的体育运动项目。[4][5]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同伴间的合作使他们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不仅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合作增加智障儿童间的交往机会,提高适应社会的水平,让他们在锻炼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适应体育有效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较差。感知速度慢、反应迟钝,如对冷热、疼痛感觉迟钝,容易引起自伤。在感知容量、恒常性等方面也低于正常儿童。针对智障儿童这方面的缺陷,适应体育设计多种体育项目,如“用手瞄准,击指导者抛起的球”“用小球瞄准,打地上滚动的球”“滚球入门”“两人面对面站好,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跟着做”[4]等训练锻炼智力障碍儿童的手部、眼部、脚部的配合度,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感官、大脑和肢体的活动功能。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体育能够加快新陈代谢,使身体各方面协调发展,但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身心的局限,与健全儿童相比参加的活动少之又少,从而造成了身体各部分机能的下降。适应体育依据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训练,均衡地加强身体各部位练习,开发体育学习能力。从而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能力、改善心理状态,使智力障碍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适应体育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
适应行为又称“社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成熟”。早在十九世纪,人们已把适应行为的缺陷看成是弱智者的主要特征,是区分智力落后和非智力落后的两个主要依据之一。2002年,美国弱智学会对弱智及相关术语进行了第十次修订,概括适应行为包含概念性技能、社会性技能、实践性技能三个方面。[6]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较低,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活,是智力障碍儿童矫治与康复的一大阻碍,但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行为并非是不可逆的,通过适当有效的体育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人际适应水平与生活适应水平。在人际适应方面,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缺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表达不清晰、对别人表达不能准确理解的情况,导致他们社交水平低下、人际关系紧张。适应体育根据学生需要,选择简单、安全、趣味性强的适应性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如“青蛙跳水接力”游戏中,儿童作青蛙姿势连续跳过五片荷叶,最后跳到“井”里,在“井”里跳两下,后跳出井,再按照顺序跳回起点,完成一轮,第二位接着跳,以最后以为同学调回终点站为准,最先完成的一组为胜。[7]在游戏过程中增加了儿童间交往机会、培养了儿童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品质。游戏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智力障碍儿童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心理负担,因此不仅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而且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适应性游戏可以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适应性游戏中的接力游戏、追逐游戏、角斗游戏、放松游戏也有助于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积极地态度及自信心。在生活适应方面,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大小便、做家务、使用交通工具等基本的生活技能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适应体育通过情景化体育教学来补偿智力障碍儿童这一方面的缺陷,创设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借助形象化的直观教具,让儿童融入其中,如模拟儿童去商店买东西,教师作为长者参与其中,运用简单易懂的指令指导儿童,告知儿童钱的概念,过马路的规则,购物时的语言表述等。[8]培养智力障碍儿童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儿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的社会行为和情绪反应。适应体育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交往的环境,通过集体性、形象性的训练,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智力障碍儿童获得更多适应社会的机会。对智力障碍儿童处理人际关系、学习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增强了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与生活适应的能力,提高了适应社会的水平。[9]
三、适应体育调节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
智力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相比,在社会和学校的适应上有着更多的困难和限制,因此更易出现情绪问题。智力障碍程度越严重问题越明显。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变化、不深刻、受外界情景影响明显、自控能力差,如为了自己喜爱的东西与同伴争吵,甚至与人打架,直到达到自己目的为止。[3]智力障碍儿童的高级情感发展也相对迟缓,如责任感、荣誉感等产生晚、发展慢。适应体育营造一种自然、无压力的环境,有助于消除智力障碍儿童的消极情绪。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同伴间的交往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稳定儿童情绪,帮助儿童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适应体育可以有效消除智力障碍儿童的不良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智力障碍儿童存在许多不良情绪,由于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且自控能力差,经常会发生与他人争吵、打架甚至自伤行为,由此产生许多的不良情绪,如自卑、害怕、冲动、易怒、胆怯等严重影响了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适应体育秉承着让每位智障儿童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的理念,尽可能保持最大的自由度,使智障儿童保持一种愉悦的、轻松心情。有助于消除智障儿童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在适应体育教育中增加了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有助于消除智障儿童与同伴交往的心理隔阂,克服自卑、害怕等不良情绪。适应体育可以满足智力障儿童的心理需求,有利于疏导智力障碍儿童的消极情绪,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健康成长。适应体育有效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情绪。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身状况的局限,对完成正常的体育动作存在一定阻碍,导致智力障碍儿童对体育课存在一种恐惧的心理,甚至给他们带来失败感,不利于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适应体育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设计体育项目,给与智障儿童能够参与、能够完成的体育项目。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功的乐趣。不仅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会注意智障儿童的情绪变化,多给与他们鼓励,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智力障碍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节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是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适应性的体育训练,在智力障碍儿童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儿童进行体育教学,使儿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体育活动,消除智力障碍儿童的不良情绪,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情绪。适应体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机能、适应水平及情绪调节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适应体育进行干预,可以使智力障碍儿童在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下,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素质、提高社会适应水平、调节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研究智力障碍儿童的矫治及康复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适应体育作为干预智力障碍儿童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对于如何选择不同缺陷儿童的体育活动、如何更好的组织与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如何让智力障碍儿童融入正常的体育活动中,推进融合体育,还需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雁,韩松,郑守吉.适应体育概念辨析及应用的必要性[J].体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391-1394.
[2]约瑟夫•温尼克.特殊儿童的体育与运动[M].盛永进主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6.
[3]陈钢,王国祥.ICI-CY理念下特殊学校开展适应体育课程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6):741-744.
[4]吴雪萍.适应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1-107.
[5]陈莉,唐闻捷,肖云儿.适应体育对中度智障学生适应行为的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7):70-73.
[6]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51.
[7]吴燕丹,杨家辉.智力障碍适应体育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30.
[8]金梅,陈适辉,蒋斌,谢雪峰.残疾儿童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4):97-100.
[9]谭慧,潘红玲.残障儿童体育游戏干预研究[J].青少年教育,2016(6),133-135.
作者:赵明月;袁茵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