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产保险市场的调整与转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一期
(一)渠道产能贡献明显中国财险年报分析资料显示,人保财险在2013年通过拓宽业务渠道,健全差异化渠道经营模式,加大对传统业务的挖掘力度,探索开发新型业务,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了信用保证险等业务的快速增长。而平安产险通过交叉销售和电话销售,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17.2%,渠道贡献占比达44.0%。中国太保年报显示,2013年太平洋产险通过电销和网销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6%,通过交叉业务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9%。该公司费用率下降受益于电销、网销及交叉销售占比提升至20.4%。发展新兴渠道,逐步释放渠道产能,已成为降低承保费用率的重要方式。
(二)投资收益助推了利润增长2013年财险公司投资收益支撑了财险市场的盈利格局。几大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实现了利润,主要得力于投资收益的提升和影响。人保财险的投资收益为96.7亿元,同比增长28.25%。其投资收益的增长,得益于继续加大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配置,加大对高资质、高收益信用品种债券的配置,把握市场机会,适时降低权益类投资占比,并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债权计划、股权投资等创新类投资。平安公司产险业务净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保费增长致使投资资产规模增长,固定到期日投资利息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该公司瞄准2013年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优化资产结构,产险业务净投资收益在扭转2012年的-10.25亿元基础上,实现增长1.00亿元;这使得公司总投资收益由2012年的29.68亿元增至2013年的56.7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由2012年的3.3%上升至2013年的5.4%。太平洋产险2013年投资收益为33.68亿元,同比增长44.7%。其投资收益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承保利润的下降。2013年,一些非上市财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很可观。安邦财险投资收益达45.3亿元,同比增长1.5倍,投资收益增长速度高于保费增长速度;安诚保险投资收益2.2亿元,在承保利润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靠投资收益实现了整体利润的上升;华安保险投资收益3.1亿元,依靠投资收益实现了整体2.1亿元的净利润。以投资收益弥补承保利润下降,形成了承保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奠定了盈利基础。就整个财产险行业来说,在保费增长的同时,承保利润率大幅下滑,业务综合成本率明显上升,困扰着财险公司的发展。虽然投资收益提升,但净利润增长仍有限。
二、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绩方面1.综合成本率处于高位上市保险企业年报显示,2013年国内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达99.5%,同比2012年上升5.4个百分点。各上市公司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均处于高位,其中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2012年为95.1%,2013年上升至96.7%,增长了1.6%;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2012年为95.3%,2013年上升至97.3%,增长了2.0%;太平洋产险综合成本率2012年为95.8%,2013年上升至99.5%,增长了3.7%;太平产险综合成本率最高,2012为99.8%,2013年仍达99.8%。同比2012年,这几家上市公司2013年的综合成本率不但居高不下,而且几乎全部呈现上升态势。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由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组成,是直接衡量财险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综合成本率呈现上升态势,是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两方面因素的作用。而进一步攀升的综合成本率,一再压缩了承保利润空间。财险市场居高不下的综合成本率,不但给保险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也是市场改革所要面对的一个重点问题。2.利润明显下滑由于综合成本率高涨,财险公司承保利润显示出下降趋势。从三大上市财险企业看,2013年,人保财险承保利润率3.3%,承保利润同比下降21.4%;平安产险承保利润率2.7%,承保利润同比下降33.7%;太平洋产险承保利润率0.5%,承保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了87.1%,综合成本率已近盈亏平衡点。这几大财险公司承保利润下降显著,影响到对集团公司的利润贡献。平安产险在集团中的利润贡献,由2012年的23.2%下降至20.8%;太平洋产险在集团中的利润贡献,由2012年的52.4%大幅下降至28.3%。3.承保亏损较为突出承保亏损是承保利润下滑的一大因素。承保亏损主要表现在非上市财险企业。2013年,非上市财险企业绝大多数综合成本率超过100%,呈现全面亏损态势。例如:中华财险承保亏损额2亿元,大地保险承保亏损额5.4亿元,阳光产险承保亏损额5.4亿元,永诚保险承保亏损额5.5亿元,大众保险承保亏损额2.1亿元,华泰财险承保亏损额0.8亿元等。其中,车险亏损和企财险亏损是承保亏损的关键。(1)车险板块非上市财险公司大都亏损2013年,除上市财险公司,非上市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几乎都亏损。例如,中华财险车险承保亏损2.8亿元,大地保险车险承保亏损4.9亿元,阳光产险车险承保亏损近4亿元,中银保险车险承保亏损5.4亿元,永诚保险车险承保亏损5.2亿元,永安保险车险承保亏损4.8亿元,浙商保险车险承保亏损2.3亿元,英大财险车险承保亏损3.0亿元,紫金保险车险承保亏损2.6亿元,泰山保险车险承保亏损2.3亿元,锦泰财险车险承保亏损7752.6万元。而上市财险公司的车险盈利状况也不太好看,2013年,人保财险实现车险保费1632.76亿元,仅实现利润30.69亿元;平安产险实现车险保费900.91亿元,仅实现利润15.11亿元;太平洋产险实现车险保费638.49亿元,仅实现利润1.18亿元。(2)企财险板块几大财险公司出现亏损从企财险板块看,2013年,人保财险企财险业务承保亏损9.17亿元,平安财险企财险业务承保亏损7.78亿元,太平洋财险企财险业务承保亏损0.84亿元,大地保险企财险亏损5156万元,中华财险企财险亏损1030.7万元,阳光产险企财险亏损5784万元等。
(二)市场方面1.市场主体仍显密集2013年,国内财险市场主体发展为64家,市场主体不断扩大,但市场集中度变化不大。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市场占有率难以撼动,这3家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为64.8%;加上市场份额达到一个百分点的11家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之和为89.5%。其余50家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仅为10.5%,其保费规模加在一起仅有600多亿元。纵观国内财险市场,从2010年市场中的54家保险公司,到2013年底扩容为64家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这3家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为2010年的66.5%,2011年的66.6%,2012年的65.3%,2013年的64.8%,一直在60%以上,牢牢占有着市场大部分份额。中小财险公司虽逐年增加,但市场增量有限,新增保费大多被占据市场份额大头的财险公司吸走。2.经营风险高度集中随着国内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更为加剧。尤其车险业务占了财险公司业务的七成,非车险业务只占三成,这种车险独大的财险市场格局近年来都未改变。2013年财险市场的车险份额更是接近八成,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这3大财险公司皆呈现车险保费增速快于其他险种保费增速的态势。特别是平安产险的车险保费增速高于该公司总保费增幅1.2个百分点,太保产险的车险保费增速高于该公司总保费增幅0.2个百分点。高达七八成的车险市场份额,形成了财险市场一个险种牵动全局的局面:车险荣,则财险市场荣;车险损,则财险市场损。再则车险市场存量有限,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使这一市场境况更为紧张。车险占财险市场份额过大,已明显突出险种结构的不合理,致使保险风险不能进行合理分散。实际上对2013年实现盈利正增长的国内财险公司分析,可以看到车险占比越低的公司盈利状况越好,这也说明车险占比的高低是能否盈利或盈利多少的关键。
(三)经营管理方面1.综合赔付率不同程度上升中国财险年报披露,2013年受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以及理赔成本上升和自身业务结构的影响,除责任险、工程险、船舶险和特殊风险保险业务外,其他各险种赔付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以几大财险公司为例,人保财险综合赔付率2012年为63.6%,2013年为66.2%,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平安产险综合赔付率2012年为59.4%,2013年为60.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太平洋产险综合赔付率2012年为61.2%,2013年为66%,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人保财险2013年赔付总额为1213.55亿元,同比2012年的990.31亿元,增长22.5%。其中由于汽车零配件价格、人工维修成本、人伤赔偿标准的上涨等因素,使2013年车险赔付率达66.6%,同比2012年车险赔付率64.4%,上升2.2个百分点;受台风“菲特”,东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企财险赔付率明显上升,使2013年非车险赔付率达64.8%,同比2012年非车险赔付率60.4%,上升4.4个百分点。平安产险受水灾、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影响,2013年企财险等非车险业务赔款支出69.09亿元,同比2012年的54.64亿元,增长了26.4%。太平洋产险仅2013年7月的“菲特”台风就导致公司综合成本率上升了1.1个百分点,还有2013年电网销等领域投入较大,使成本上升较高。2.综合费用率加大根据综合费用率的计算公式,主要与业务及管理费用、手续费佣金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及附加、摊回分保费等费用相关,其中的重点是业务及管理费用、手续费佣金支出等两个所占已赚保费的比例大致在30%—50%左右。上市险企费用控制较好,一般在30%左右,上下浮动较小。人保财险费用率2013年为30.5%,同比2012年的31.5%,下降1.0个百分点;太平洋产险费用率2013年为33.5%,同比2012年的34.6%,下降1.1个百分点;太平财险费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平安财险费用率2013年为36.9%,同比2012年的35.9%,上升了1.0个百分点。但中小险企费用率大都在5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70—80%。尤其手续费支出,成为国内财险市场的一种乱象。财险公司在竞争过程中,从前端,支付给中间渠道的合作费用持续提升;从后端,通过提升工时费、零部件价格等方式,来实现向车商的利益输送。再加之中小财险公司缺少独立的渠道,对保险中介公司的依赖较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与中介公司的议价能力,导致费用的持续提升。这在车险业务几乎被中介公司垄断的省份,尤为明显。更要关注的是,电话车险近两年发展迅速,保险公司不断推出更为优惠的车险套装,维修成本持续不断地上升,推高了保险公司的费用成本。
(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促进财险市场转型保监会相继在“2014车险联席内部大会”上确定改革主基调,随后向各财险公司《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新的车险费率很有可能从2015年初开始执行。原有的公式是“保费=(基础保费+保险金额×费率)×费率调整系数”;而新的公式变为了“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费率调整系数”。附加费用率包括业务获取成本+公司的运营成本,当一个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手续费、更低的成本运营时,分母越大,整体保费费率会相对降低。费率调整系数将是影响保费高低最关键的因素,费率调整系数包括4个:无赔款优待及上年赔款记录(NCD)、交通违法系数、渠道系数和自主定价系数。NCD因子主要是为识别客户风险、进行风险管理。此前,车辆出险次数虽然和保费挂钩,但差距并不明显,根据新的研究方案,出险次数多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费,费改实施后,一年没有出险和一年出险赔付2次以上,续保保费差距可能达到20%甚至更高。相对于NCD有行业共性,渠道系数和自主定价系数是反映保险公司个体差异最大的两个因子。“零整比”(零配件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会成为车险定价的重要考量因素,零整比越高,意味着维修成本越高,因此定价系数越高,保费越高。改革连锁反应包括电销的历史地位将显著下降、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会发生明显变化、保险公司将更注重基础能力建设。未来车险业务竞争力的核心在于降低业务获取成本和公司运营成本,同时拥有完备的客户数据以掌控定价优势。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很可能会对财险业务占比超过七成的车险业务进行重新洗牌,将会对财险业未来3-5年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彻底改变今后几年中国财产险的市场格局。车险费改已经登台,我国的商业车险市场化进程将迈入新的阶段,保险公司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费用和价格,而在于能否为客户量身打造出个性化的产品,以及更加贴心舒适的服务体系。
(二)调整改善险种结构,增加非车险经营规模为改变目前的经营结构,减少对车辆保险的过度依赖,必须扭转车险业务占7成,非车险业务占3成,这种国内财险公司业务三七开的局面。增加非车险的经营规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从2013年国内财险公司的盈利情况看,与经营不佳的车险业务板块相比,非车险业务板块表现不错,不但上市公司非车险业务盈利可观,非上市公司的非车险业务实现承保盈利的不在少数。如平安产险的保证保险业务实现承保利润12.9亿元,英大财险的企财险业务实现承保利润3.4亿元,安邦财险的企财险业务实现承保利润1.1亿元,中银保险的企财险、信用保险、意外险分别实现承保利润0.25亿元、2.0亿元、2.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国内5家农业保险公司全部实现了盈利,净利润总和为3.3亿元,这对已经开展农险业务和计划开展农险业务的财险公司极具吸引力。虽然不少财险公司实现了企财险、意外险、责任险等险种的盈利,不过因为所占市场份额过小,不足以影响整个财险市场的盈利状况。所以必须努力调整改善险种结构,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增加非车险经营规模,从而改变目前车险占比过高的情况,使市场结构趋于合理。
(三)资金运用将继续支持保险资产扩张依靠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实现盈利甚至资产大幅扩张,是国内大多数财险公司当前的路径。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保险行业总资产达到93737.15亿元,较年初增长13.09%。全行业发展不仅有量,也有质,数据显示,2014年1-6月,行业净资产9822.75亿元,较年初增长15.91%,也创历史新高。到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85906.64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其中,银行存款25618.46亿元,占比29.82%;债券35635.76亿元,占比41.48%;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048.55亿元,占比9.36%;其他投资16603.87亿元,占比19.34%。整体看,保险行业投资资产大体呈现固收、权益、另类投资7:1:2的比例。回顾2014年上半年,权益类投资占比从1月份的10.3%,升至2月份的目前高点10.63%,但从5月份开始却出现回落;而与此同时,另类投资各月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自2012年10月份投资渠道开闸以来,收益较高的信托产品在保险机构眼中受到青睐。来自相关渠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整个保险行业信托投资余额高达1998.3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555亿元,增长38.5%,增速较快。从投资项目上看,目前保险资金所投资的信托产品主要以房地产和城投为主。不过,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资金收紧、房地产行业景气下行的宏观背景下,一些高杠杆、产能过剩及景气度下降的行业信用风险上升。为防止保险资金在信托产品投资上面临的信用风险积聚、放大,保监会相关部门近期对保险机构投资的信托计划进行了排查,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并予以密切关注。目前保险公司在投资信托产品时主要依赖外部评级,不过,监管部门正在考虑,在外部评级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内部防火墙,即指定正在筹建中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对具备一定风险隐患的信托产品进行复评。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打破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信托等金融产品风险隐患逐步加大,交叉传递性强,需要整个保险行业提高警惕,务必加强风险管理。根据预测,随着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公司配置于非标资产的比例提升到10%-20%,有助于投资收益提升至5.5%左右,也就是说总投资收益率维持5%问题不大。由此可见,支持保险资产扩张的主动力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四)互联网保险正在创新传统模式从财产险销售渠道来看,2013年渠道占比有所下降。人保财险渠道占比下降4.5个百分点,太平洋产险渠道下降1.09个百分点等。而交叉销售、电话保险、网络保险等新渠道利好频出,未来新渠道有望冲击渠道,成为新的增长亮点。特别是互联网保险这一渠道,冲击力极强。互联网在云计算、搜索引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助推下,更广更深挖掘信息的能力大幅提高,使客户需求和交易行为逐渐实现可记录、可分析、可预测,保险公司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可将保险需求、产品形态及其对应的价格机制精细到群体或个人。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生态,获取客户的位置和状态信息,以便更加及时和主动地进行销售,同时这也有利于简化承保环节,提高承保效率。近年来,保险网销不仅带来了保险行业销售模式的改变,更推动了保险产品、理念和格局的变革。不少保险公司推出的网销产品,与民众息息相关,体现了保险发展的生活化,更顾及民众能否接受,让产品更多吸引民众的眼球,这反映了保险产品“用户和需求”的转向。互联网保险的开展对财险业发展是巨大机遇,尤其车联网将为财险公司搭建企业增值创新平台、风险管理创新平台、客户体验创新平台。车险业务将基于车联网采集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人、车信息的全面管理,并据此建立车主驾驶行为DNA分析模型,形成车辆使用、驾驶习惯、驾驶环境等信息组合下的个性化驾驶风险标签,从而能快速、精确地判断车辆赔付风险。如中国平安、中国人保财险等保险公司先后与“旺网车智汇”达成合作协议,在车险和车联网的实践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开展,正在颠覆传统的保险业,必将推动保险格局发生改变,加速使产销分离。保险市场的某些特定市场、渠道可能成为专营,保险分工更专业。
作者:王亚辉马向东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辽宁省保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