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策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校共青团是党的助手,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社会办大学所独有的先进青年组织,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有其独有优势。我们在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时,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也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形式输出其教育服务、管理经验,同时也将他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渗透到我们的思想文化教育领域中来,加剧了在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对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文化主阵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宣传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积极发挥高校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团员青年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文化鉴别力,弘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共青团;创新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
做好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先进的理念指导、高效的运转机制、有力的工作队伍,也需要确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
1.以“从青年自身出发、一切为了青年”为根本一切从青年自身出发,应该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又是群众性的组织,既要服务全局,更要符合团员青年的实际,满足团员青年的需求,引领团员青年的成长。作为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切实服务好广大青年学生,就是服务大局的最好体现。我们的团组织为谁服务,谁才会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如果我们共青团的工作脱离了服务青年的主线,只为了“歌功颂德”,就不会有青年依赖我们,凝聚在我们周围。反过来,如果我们团组织真心真意为了青年,自然而然就会将青年吸引、凝聚到我们周围。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是高校工作的最终目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把握好核心工作和奋斗方向,做好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工作,既要保证广大青年正确的成长方向,也要保证青年过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保证青年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是愉悦的、充满幸福感的。要适应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中外合作办学共青团组织首先要明确定位,摆正自身位置。共青团组织要凸显其群众组织特征和服务性质,在组织形式上淡化政治属性。只有将政治属性寓于群众属性中,寓教于乐,让在校团员青年感受到党对他们关心爱护的“真金白银”,让他们的成长进步得到实惠,才能使大学生对团组织产生归属感。
2.坚持“先接受,后影响”和“先交心,再引领”原则基层共青团工作中需要保持组织自身的信仰信念定力,也需要接受青年的影响,工作接地气,服务到心坎,感召有共振。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接触青年的最前沿阵地,无时无刻不与青年产生相互的影响。基层团组织只有尊重青年主体地位,主动接受青年的意志、主张和价值观,了解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他们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特点,将其融合、转化为共青团和青年共同的意志主张和价值观,才能有效地感召和凝聚青年,从而起到对青年的引领作用。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喜欢平等亲切的工作风格,渴望平等、民主、自由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青年学生群体中,“去圣化”现象严重,他们希望领导是平民化的而非英雄式的;他们希望领导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能与自己心意相通,但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不喜欢被强制、被命令,希望能被信任和尊重地独立开展工作。高校团组织只有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可,才能彻底打开工作新局面。
3.以“贴近青年需求,得到青年认可”为原则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工作方式能否让青年学生喜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的效果。青年学生只有在感性上喜欢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法,理性上才会接受我们的工作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基层团组织需要按照广大青年学生的心态调整团组织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去做青年真正需要的事情,更要把事情做得喜闻乐见、活泼有趣,从而让共青团工作深入人心。基层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者,共青团干部足够优秀,才能吸引和凝聚青年学生。团干部要认真倾听青年学生的心声,主动走进青年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和青年学生交朋友,用人格魅力吸引、凝聚青年。
二、中外合作办学前提下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共青团组织从根本上解决脱离青年同学的突出问题,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需将这一要求有机融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共青团工作,推出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地方案。
1.激发各级团组织主观能动性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组织行动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具备较强的应变力、创造力和学习力上。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要着力发掘二级团组织和基层团支部的潜力,增强他们善于观察、稳准投入、主动思考、擅于总结、能够提高的工作的能动性。共青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摒弃一蹴而就的想法,需用发展眼光、动态管理的视角审视整个工作过程,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工作设计、计划拟定、实施方案等应该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但“计划不如变化快”的现象总是有的。因此,有必要在实施过程中实行校正、控制、反馈之后达到预定的变更要求,再将变更之后的计划予以实施,如此循环往复,贯穿项目运作的始终。着眼动态管理,可以使项目的实施进程逐步明朗化,达到变通性、重塑性、精确性和准确性的高层次要求。在这种动态、互动化频繁、不确定因素纷繁的工作线条中,锐意进取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极大地刺激人的潜在动力,激发共青团人在陌生、未知的领域去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提高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效率。
2.把握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方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共青团组织应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考虑工作,运用使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使其服务于共青团工作。学校团组织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青年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学生关注的时尚热点以及心理变化等信息,经信息化处理与加工,形成直接的第一手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满足广大团员的合理诉求,增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给组织决策和工作开展提供导向和依据,通过占领网络阵地增强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信息系统除作为正常的交流方式外,还应该以手机信息系统为载体,以“共青团工作动态”“红段子”“倾诉心声”“文化经典”等板块,进一步拓宽高校共青团工作领域,扩大教育活动的涉及面,拓展教育工作的深度。
三、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同志说:当政策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要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前提下的共青团工作,能否造就一批能否造就一批讲政治、善谋划、能吃苦、敢担当、讲奉献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是决定高校共青团工作好坏的决定因素。
1.重点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立人先立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团干部是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他们一定要拥有坚定的立场、正派的作风以及过硬的素质,可以准确客观地研判来源广泛、可信度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始终做到信念坚定,能与错误思想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尤其对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团组织更要把提升团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当作战略性发展目标,大张旗鼓、脚踏实地地开展团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使各级团干部自发进行党性学习,做到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做人底线;做到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将工作做成事业,形成实实在在的作风,不畏难题,迎难而上,以积极的正能量为广大青年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2.着力加强团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在新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青年群体已不再简单地接受单一机构、固定思想的支配。通过互联网,他们更大范围地选取活动方式,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交活动。针对这些新形势,团组织一定要跟得上时代变化,逐步形成开放式的共青团工作体系,以应对新媒体技术发展。共青团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把握青年学生的脉搏,抓住青年学生的喜好,把共青团工作的要求与青年学生特点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设计规划工作平台时,应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实用互联网项目等因素,激发青年学生网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网络上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组织动员、服务青年群体的最终目标。
3.指导好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指导本级组织学生会的工作,学生会干部的状态决定了学生会工作的成败。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领袖,一方面要在《学生会章程》的框架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局、代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服务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等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又是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在校学生。从以上两点出发,都需要建立科学的学生会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指导好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充分尊重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确保学生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四、注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校园文化品牌打造
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我们还要妥善处理好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哲学辩证关系。在工作实施和推进中,一般性往往指一些基础性、常规性的工作;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则是哲学意义上的特殊性了。品牌性的工作往往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慢慢总结和凝练出的能够代表某一个时段内较高水平的特色工作,具有辐射带动、影响广泛、适应工作对象需求、可借鉴推广等特点。笔者所在的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共青团组织,经过学习思考、设计规划、实施推广、总结提升等过程,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校园文化品牌打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
1.传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多样性的前提下突出特色济南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作为统招本科生除具备普通高校学生的一般性特点,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一是更加注重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但对个人的发展规划又不主动,甚至部分学生目标不够明确,极个别同学目标缺失、集体意识弱化和社会责任感略差。二是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在群体中有矛盾性展现,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正义和良知感,同时在校园内又充斥着部分虚无主义,对国家事务和现行政策的关注度还不够高。三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急需指导和帮助。济南校区团委抓住学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的需求这一特点,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和活动开展的实践性、符合大学生的需求。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拥有特长、乐于参与活动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传统节假日等时机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1)校园文化活动力求精彩、丰富。在思想教育活动方面,既要有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群众性的活动,又要有如剧院及乐团的演出等高雅性的活动,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又有欧美精彩文化的展演。在学生社团活动方面,目前,学校共有如青年志愿者协会、软件联盟、百度百科俱乐部、英语社、模拟联合国、书法协会等在册社团30余个,每年举办被称为“百团大战”的社团纳新及社团巡礼月,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的主动参与,既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又有新时代特征元素的注入。(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紧紧依托教学管一体化学风建设工程,实施教师、管理干部、学生三个方面人员和部门联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大学生涯,将学风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贯穿于校园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探讨人生价值、坚定理想信念。校区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学生和学生组织在哪里,党团组织和思想教育就延伸到哪里,形成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联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动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目前,学校已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学习的学生中成立留学生联络小组,维护合法权益,传递国内声音,代表留学生反馈对所在学校教学、管理与校园事务的建议,增强与国内项目学生、学生组织的联系。
2.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到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去我国的教育是根植于中国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教育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高校,则是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多层面、多角度、多方面的熏陶。中外合作办学前提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建设辩证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前提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结果的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特定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中外文化的融通上,矛盾的焦点和最难调和的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可通约的部分,这也是两种或多种文化背后各自的关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锋,是来自不同文化源头的理念和历史渊源,需要高校共青团干部能够予以理清。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在以往校园文化建设传统传承基础上,经历史沉淀、师生认可、注入中外合作办学文化元素后而凝练推出了符合师生文化生活需求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积极构建“一节两月”校园文化格局。“一节”指大学生英语文化节,“两月”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月、学生社团活动巡礼月,在引导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方面起到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学生英语文化节、社团巡礼月活动,在校区已分别连续举办了多年,受众面达到万余人次,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济南校区立足于时代坐标,突出时代精神,形成了“传统文化月”这一品牌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学生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厚实文化底蕴,促进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坚,杨婧,钟玉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发展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
[2]崔春.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周守亮,赵彦志.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
[4]苗敕.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青团工作现状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
[5]孙蕊芳.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2014
[6]张娟.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J].教学理论研究,2011
作者:韩冰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