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钢琴教育民族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保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享受,聆听音乐便是其中的形式之一。在众多乐器当中,钢琴是优雅的艺术,是精神的盛宴。钢琴教育民族化是中国钢琴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论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新时期高校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
钢琴教育民族化;必经之路;战略研究
引言
钢琴是一百多年前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因其宽阔全面的音域受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在我国,任何一所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钢琴课程已经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琴教育在我国也在不断的完善。钢琴教育民族化是指我国的钢琴教育应该中西合璧,除了借鉴西方钢琴教育的方法,还要重视结合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让钢琴教育也走“中国特色主义的道路”,形成中国人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钢琴教育体系,同时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把中国音乐的神韵传播到世界。[1]
一、当前钢琴教育民族化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钢琴音乐作品的教育意义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将这些作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作曲家运用高超的作曲技法创作的钢琴曲,一类是将民族乐器的神韵融入到钢琴创作中,还有一类是把民族音乐的“色彩”和民族音乐的音调作为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创作的基础进行作品的创作。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受到钢琴教育的重视。[2]P58~60例如,在现如今正如火如荼的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中,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曲目仅占不到百分之二十;钢琴教师在日常的上课中,也多采用外国钢琴家的经典曲目,来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这就忽视了民族化的钢琴音乐作品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二)钢琴启蒙教育忽略
民族特色在西方国家,钢琴教育体系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备,我国的钢琴启蒙教育一直都是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方法,这一点,无论是我国顶尖的音乐学院还是普通的本专科院校,历来都是如此。诚然,钢琴是舶来品,国外的钢琴发展,不论是作品还是钢琴教育,都是比较先进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国的钢琴教育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色。[3]P3~7西方优秀的钢琴作品可以作为钢琴启蒙教育的教材,但是钢琴启蒙教育的教材不能全部都是西方的钢琴曲。因为,这些钢琴曲包涵的、传递的是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能让学生学习到我国本土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的音乐文化。例如,现在我国钢琴教育通常所选用的入门级钢琴教材,是汤普森编写的教材《简易钢琴教程》、《现代钢琴教程》虽然通俗简单,适合初学者,但教材中所选的曲目,大多传达的是西方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学生在长期的练习和熏陶中不能感受到本民族音乐特色和音乐精神。[4]P62~63所以,我国的钢琴教师应在教材的选择和日常练习中重视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
(三)演奏者与欣赏者的认知匮乏
《牧童短笛》、《锈金匾》、《夕阳箫鼓》、《春舞》、《百鸟朝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彩云追月》等等,都是中国钢琴学生比较熟悉的钢琴曲目,这些曲目都是结合了中国民族元素创作而成的,有其特定的民族背景和文化意义。[5]P67~69但是通过调查显示,一些钢琴学习者并不知道其代表的文化和意义,并且对钢琴作曲家的了解也比较少。有一些钢琴学习者愿意弹奏中国的钢琴,却因为知识的匮乏对中国钢琴曲的处理方式把握不好,不能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韵味,也不能弹奏出中国钢琴曲所要表现的意境和所要传达的精神。演奏者和欣赏者的认知匮乏导致钢琴教育偏向西化,中国钢琴作曲家和中国的钢琴曲备受冷落,长此下去,会阻碍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
(四)教材选编内容的限制
由于西方钢琴教育体制的完善和钢琴教材的简单易学、通俗易懂,我国高校的钢琴教材大多沿用西方的钢琴教材。从钢琴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钢琴曲占教材中所选用的钢琴曲的数目非常少,其中大部分的乐曲都是民歌小调的改编曲,而由我国作曲家独立创作、蕴含地方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较少,并且曲目陈旧,不太符合时代和潮流的发展,而新时代优秀的中国钢琴曲还没收录进教材。加上演奏者的认知匮乏和自身的艺术素养的不足,钢琴学习者对中国优秀的钢琴作品知之甚少,中国钢琴教材的整体应用能力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并没有在实际教学和演奏中运用,即使有也是比较浅显的曲目,缺乏大型的、技艺高超的、意义深远的曲目。
(五)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是教师改进课堂内容和上课方式的指标,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6]P10~17目前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直接制约了高校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例如,在艺术类高校招录钢琴专业艺术生时,曲目规定大多是外国曲目,而中国的优秀钢琴曲目通常都会备忽视;在全国范围的钢琴考级作品中,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曲目仅占不到百分之二十;在钢琴专业或副课的日常考核中,曲目的规定范围也往往都是西方音乐史中较重要的几个时期的钢琴作品,而中国钢琴曲基本不在必考范围内。
二、钢琴教育民族化是中国钢琴发展的必经之路
鲁迅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包涵了民族特色的文化,才能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7]P36~37钢琴教育民族化是中国钢琴发展的必经之路,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才能被整个民族接受,才能源源不断的发展,才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最初钢琴传入中国只在一小部分贵族之间流传,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家庭当中也出现了钢琴,市民百姓们也愿意掏钱买票去听一场精彩绝伦的钢琴演奏会,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艺术虽然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普及,阳春白雪的艺术也会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并传播。[8]P20~21以话剧为例,话剧也是作为西洋产物被引进中国的,从1920年“新舞台”公演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的失败到今日话剧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话剧的民族化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三十年代的“戏剧大众化”大讨论,四十年代话剧“民族形式”的争辩,还有五十年代话剧舞台艺术的民族化实践,都记录了话剧在中国发展的艰辛和不易,中国话剧正是在这艰辛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中走向成熟,并以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在世界剧坛上散发着其特有的光芒。[9]P22~25钢琴在中国的发展也历经了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从公元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贡的第一架“七十二弦琴”开始,钢琴当时是只有皇宫才能欣赏到的音乐。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英签定《南京条约》之后,英国商人开始意识到中国是个广大的市场,他们运来大批钢琴到中国,但当时却并没有人欣赏这门艺术。直到“学堂乐歌”运动开始后,钢琴才被人们熟知并使用,但由于钢琴价格的昂贵,钢琴也被成为“贵族艺术”。1927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钢琴才进入到普通家庭之中,变得“平民化”。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电视等媒体的重点报道,这些钢琴家们在我国家喻户晓,这也刺激了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钢琴音乐的民族化也不例外。由最初的“贵族化”到现在的“平民化”;由一开始大力追逐外国著名钢琴家,到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国际著名钢琴家李云迪、郎朗、孔祥东等等;由人们只知道《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狄丽娜》、《致爱丽丝》、《天空之城》,到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牧童短笛》、《夕阳箫鼓》、《彩云追月》、《黄河钢琴协奏曲》、《百鸟朝凤》、《兰花花》等等,钢琴教育的民族化是中国钢琴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新时期高校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加强民族观念与意识的树立
由于钢琴是从西方传入的,中国钢琴学习者深受西方教学理论和模式的影响,对西方音乐史了如指掌,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却认知不足,所以要加强民族观念和意识的树立。中国的传统音乐重“意”不重“形”,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差距,[10]中国的钢琴学习者应该摒弃“中国音乐落后”的思想。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钢琴要想进入世界艺术之林,就必须树立民族的音乐精神,把传统的音乐元素,如二胡、琵琶、古筝加入钢琴曲的创作中,重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大力培养钢琴作曲家和演奏家,建立属于本民族的钢琴音乐体系。只有把钢琴音乐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我们的钢琴艺术才能面向世界。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与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有关的民族化课程科目种类较少,只有《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民歌》等,而且由于固有的观念,导致钢琴专业学生对这些课程并不重视,学习时往往应付了事。高校可以适当增加课程的类目,例如,《中国钢琴音乐基础知识》《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美学》等课程,或是将有关民族调性的知识穿插到基础理论课中,并且拓宽学习的范围,增加有关民族音乐学习的课时,让学生重视学习中国传统的音乐知识。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美,让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在平常的钢琴课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课堂内容,例如,在准备演奏一首中国作品之前,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了解相关的人文知识等等。使得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其次,教师要利用自身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向学生解释乐曲中的中国特色,如模仿的琴、筝、箫等乐器的特点,民族调性与西方和声调性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去体会民族音乐色彩的独特魅力。欣赏民族音乐、学习民族文化等等,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元素、认识民族音乐语汇、感受民族和声色彩,增加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在演奏时,让学生注重自身的感受,注意倾听,注意演奏的声音给自己内心带来的波动,从而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妙。
(三)合理科学对教材选编
教材应因地制宜,加入更多的地域因素和民族因素,改变西方钢琴曲目占领教材,一家独大的格局,让更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目进入教材。教材的编选可以根据乐曲的民族风格来分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多增加一下有当地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目,例如,广东地区可以学习根据广东民族乐曲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陕西地区可以学习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教材也可以根据乐曲的层次级别分类,每一级别都要有几首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曲目,并且基本练习的音阶、琶音要按照民族调式的结构来练习。还可以根据协奏曲、双钢琴曲、四手联弹来分类,根据“练习曲集”“奏鸣曲集”、“复调乐曲"等乐曲的体裁来分类。曲目的选择上,既有老一辈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如王建中先生的《浏阳河》、《百鸟朝凤》,黎英海先生的《夕阳箫鼓》等等,这些作品早已耳熟能详,为广大人民所熟知和接受,也可以加入一些现代优秀的作曲家的作品,如权吉浩的《长短组合》等。这些优秀的现代钢琴作品,通常采用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并融入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神韵,演奏起来别有一番情趣。例如张朝的《皮黄》,就是因为完美地加入了戏曲的元素,在现代作曲创作中融入了我国“国粹”京剧的板式唱腔、鼓点节奏,使得作品在演奏中,能较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并迅速传播。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都有待于选编进我国的各个种类的钢琴教材中,使中国钢琴作品得以发扬光大。
(四)发挥高校教师在钢琴教育民族化的主导作用
钢琴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钢琴教育民族化的进程中,钢琴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钢琴教师更应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摒弃“民族音乐落后论”,学会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曲,并形成体系,为学生讲解,加强自身的练习,也有意识地重视与学生的联系,做中国钢琴曲的传播者,成为学生和民族文化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接触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曲目中的民族调性加以分析和讲解,使技术与文化想融合,用心诠释出“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民族意蕴。现在许多高校都与国外的院校有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与交流座谈和演奏会中,可以适当多增加一些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钢琴作品,向西方国家多介绍本民族的优秀钢琴曲,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钢琴作品。
(五)完善课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完善钢琴教育的课后评价体系,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让钢琴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从而优化学习内容,完善钢琴教育体系。所以一方面,把中国钢琴曲目加入到高校招录钢琴专业学生的考试曲目当中,加入到学生日常的考核和期末的考试范围当中。此外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除了弹奏的技巧、正确的看谱,还要考核演奏中国钢琴曲目时,是否能弹奏出所要表达的意境,音色是否圆润到位,乐句是否把握恰当等所能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演奏会,也可以把演奏会当作是对结业的考核,或者鼓励同学们多多参加各类钢琴大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增加同学们认真练习的程度。结语中国钢琴音乐有其独特的神韵,并且也不断在发展,钢琴教育的民族化是中国钢琴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道路坎坷漫长,但是只要我们在中国钢琴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也能早日登上世界艺术之巅峰。
参考文献:
[1]金铮.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问题论略[J].湖南师范大学,2006.
[2]杨树.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进程和对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J].乐器,2009(6).
[3]梁茂春.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历程———为2005年“中非音乐对话———非洲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而写[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1).
[4]胡园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J].黄河之声,2008(19).
[5]郭立红.从中国钢琴作品看钢琴音乐的民族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6]王耀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音乐研究,1994(2).
[7]黄登辉.钢琴学习中的民族乐感问题[J].艺苑音乐版,1997(1).
[8]魏廷格.关于中国钢琴艺术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概述[J].钢琴艺术,2001(2).
[9]樊祖荫.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1996(2).
[10]张己任.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发展及趋向初探[A].刘靖之.中国新音乐论集[C].1949-1976.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0.
作者:苗淼 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