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结算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研究范文

国际结算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结算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际结算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研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探索项目教学法国际结算课程中的运用,发现该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如教材不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如开发校本教材,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加强实训设施建设等,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国际结算课程;研究;校本教材;师资

国际结算是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和金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在对外贸易中因货物、服务、技术等产品的买卖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票据、单据、结算工具、贸易融资等。该门课程不仅需理论知识强,而且还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从学生反应来看,许多学生对该门课程似懂非懂,不知道学完后究竟能够做什么,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很难进入角色。因此,探索有效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该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的技能。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项目教学法还没有统一的定义。[1]德国的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和傅小芳将项目教学法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的学习集体(项目小组)中,根据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或活动的愿望(项目创意),对活动的可行性作出决策(是否立项),并围绕既定的目标(项目成果)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行计划、实施和评价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2]徐国庆将项目教学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3]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项目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主动学习,将纯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项目教学法转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方,而是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参与方。学生成立项目小组,根据工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均有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将项目教学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并不全程参与其中。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根据工作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分成若干个项目,项目组成员根据任务的要求去完成每个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重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3.突出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由单纯的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实际工作的操作者。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能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项目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高职高专教学,主要因为该教学方法体现了主体性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推广项目运用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项目教学法

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不倾向通过抽象思维获取知识,而更倾向从工作情景的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项目教学法改变了知识的传授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在操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完成项目,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层次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基本知识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原则,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而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也是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提高。从这个方面来看,项目教学法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项目的选定、制定、实施、交流以及评价的过程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职业岗位的真正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目标。

三、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对国际结算课程进行设计,主要分为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项目的布置和实施以及成果的评定等环节。

(一)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

项目教学法目标选择一般是源于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能够根据教学需要,从整体上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然后进行操作。根据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要求,将其分为国际结算中的票据、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单据、国际贸易融资等5个部分。项目教学内容应做到适应学生、适应教学环境、适应实际业务操作。此次选择“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制作”,主要原因有:第一,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结算手段,而且难度相对较大。第二,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软件进行操作,提供模拟的实训效果。第三,信用证涉及的知识较广,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程度较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此次选择“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制作”作为实训项目。

(二)项目任务的布置及实施

项目任务目标确定之后,就是要形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首先需要简明扼要地告知学生的任务。项目任务选择在校内完成,运用实训室的软件资源,模拟该项目的各个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人担任组长,带领团队进行实践、交流、讨论,最后完成项目。“信用证项下单据制作”主要任务包括信用证的翻译、理解、单据的制作以及单据的形式和逻辑审核几个方面的任务。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形成实践报告。教师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在学生需要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学生模拟操作时,要适时的引导、观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充当角色协调员,协调分工,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进度控制以及处理好外部事务。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应变,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控制能力。

(三)项目成果的评定

虽然项目教学法注重过程的学习,但成绩评定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此次项目教学法直接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信用证大翻译,能够根据信用证的单据条款制作相关单据,最后根据总结报告进行评分。评分采用三方评价的方式,即将教师评分、学生个人评分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分作为评价依据,其分值各占三分之一。通过这种评分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所得和不足,逐渐掌握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技巧,明晰完成项目的最佳方法。

四、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针对于教师“教”的教材,而不是学生“学”的教材。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较少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结算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不仅理论性较强,同时对实践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而目前的国际结算教材普遍存在知识点比较松散,对操作技能方面介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实践知识的把握。

(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在国际结算项目教学中,要求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并有先进的教学软件,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模拟仿真实训系统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由团队集体讨论面临的新情况,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选择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但由于目前国际结算软件资源的更新比较频繁,作为学校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更换新的软件,这就造成了软件资源与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到企业工作后上手较慢。

(三)教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整体把握能力较弱

项目教学法是否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强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高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在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思考不足,或者是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的指导意见,导致项目教学法效果不理想。

(四)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能够按照预定的方案去执行,参与度较高,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也能够较好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但也发现部分学生仅仅是跟在多数学生后面,很少进行思考,也不分析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差。在教学之后,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询问,了解原因。首先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不了解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其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比较迷茫。

五、项目教学法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开发校本教材

积极与外贸企业业务员、银行国际结算部门人员联系,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编写教材适应项目教学法的需要,弥补当下教材的不足。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充分反映国际结算领域的新规则、新趋势,教材设计突出完成工作典型工作任务,以真实案例以及真实任务为基础,强化教材中学习情境设计的可操作性,对学生进行项目活动提供指导。

(二)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加强实训设施建设

近年来,由于外部市场需求量减弱,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较大的影响,对外贸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很多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或者选择转型发展,但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外贸仍将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正是由于外贸行业的不景气,寻找能够合作的企业十分困难。因此要整合本地资源,积极与专业的外贸公司或自营出口企业联系,特别要重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模拟工作场景,加强软、硬件的投入力度,让学生能够即使不出校园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情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起到主导作用,但教师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根据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的要求,设定相应的工作任务。故任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是委派教师到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部门挂职锻炼,让其了解国际结算领域的操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其业务操作技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二是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双师型”评定。三是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教学相长”。[4]

(四)加强专业教育,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进行专业剖析,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核心技能,让学生知道职业岗位对其技能的要求。其次,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知自己,根据自身条件正确地评估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规划性与计划性,端正学生专业学习的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岚,路海.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5):125-126.

[2]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

[3]徐世举.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1(5):107-108.

[4]周伟.完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探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作者:徐宏高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