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范文

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装饰杂志》2015年第七期

一、端砚石的开发利用现状

端砚,全称“端州砚”,亦称“端溪砚”。称之为“端州砚”,是因其出产于古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称之为“端溪砚”,则是因为端砚石材大多出产于古端州城东15公里羚羊峡口一条名叫“端溪”的山涧东侧的山中。端砚因石质坚实、细腻、研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不坏笔、虫蚁不蛀、经久不褪色而闻名于世,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除了实用功能之外,端砚砚石独特的石品花纹也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成为历代皇家贡品。端砚石品的优劣决定了端砚的使用功能和体验,是其名贵之根本。但是优质砚石的储量是极为有限的,如老坑的砚石矿脉只有30-50厘米,时断时续。史载老坑年产石最多3万斤,成砚不足万斤,上佳之材百中无一。平常年份,出自老坑的特佳砚材仅三四十件而已。每年5月“龙舟水”涨淹没老坑,开采就被迫停止了。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近三十几年来砚石资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粗放式开采,导致几大名坑中的砚石资源濒临枯竭。为了保护不可再生的砚石资源,肇庆市政府于1998年开始采取封坑行动,逐步停采砚石。随后砚石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目前巴掌大的上等原石就能卖出几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自古以来为了保证端砚的品质,都要对制作端砚的砚石材料进行严苛的筛选,与此同时就有很多达不到制砚标准的砚石余料被淘汰出来,包括端砚加工的剩余边角料、采出后被废弃的低品位砚石、砚石矿藏中达不到制砚要求的矿产余脉等等。行走于各大采石现场、端砚生产企业或端砚作坊,都会发现大量砚石余料被废弃。显然,端砚在选材用料上的高标准客观导致了有限的砚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大量的砚石余料被浪费。

二、端砚石文化产品的拓展势在必行

端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代表,在13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集绘画、书法、诗词歌赋以及雕刻于一身的独特的综合艺术。[4]这离不开端砚的物质载体——端砚石,伴随着端砚文化的沉淀,端砚石也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印记,展现出巨大的文化魅力。端砚石以原材料的产地古端州为名,具有浓郁的地方烙印,因此端砚石文化产品具备旅游文化产品所必需的地域文化基因,具有发展为优秀旅游文化产品的先决条件。基于端砚耀眼的文化光芒,很多到“中国砚都”肇庆旅游的游客都期望能够买一方端砚,或者其他端砚石文化产品。但是目前端砚石产品并不是肇庆市旅游文化产品的代表性商品,甚至在肇庆市的旅游商店中难寻端砚石文化产品的影踪,无法满足旅游业日益增长的购物需求。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品种单一。端砚石一直以来仅用于制作砚台,产品线极为单一,随着磨墨书写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产品的使用功能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虽有少量绿端用于制作茶盘、鱼池,但产品笨重、耗料,难以持久发展。②价格昂贵。端砚自古以来就不是廉价易得的大众消费品,加之日益稀缺的砚石资源,端砚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价格少则数百数千元,多则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一方,比一次旅游所花费的总金额还要高,让很多游客对其望而却步。③题材、形式陈旧。端砚是传统文化产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形制,装饰题材也较为固定,这既是端砚文化的遗产,也是阻碍其创新发展的桎梏。文化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生活、审美、文化、时尚需求,让端砚产品生生不息。一方面,肇庆市位列“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同时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砚都”的头衔,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单一端砚石文化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端砚余料被废弃,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政府在加强端砚市场监管,优化端砚这一高端旅游文化产品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基于端砚石余料的新型旅游文化产品,使之与端砚形成消费市场的高低搭配,以提高端砚文化的经济、社会价值。

三、新型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途径

1.凸显地方历史文化要素在砚石的磨墨功能不断边缘化的今天,文化积淀成为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砚石的文化魅力主要集中在人文精神、名人诗赋、石品意趣以及文化象征等方面。如唐代李贺在《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有名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诗人将端砚石比作紫云,又呼之为紫石,对其称赞有加。将端砚石余料设计开发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产品,使每一块余料都得到充分利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凸显端砚石的文化元素无疑是开发砚石旅游文化产品最主要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融入肇庆当地的其他旅游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出很多系列的砚石旅游文化产品,从而极大地丰富砚都肇庆的旅游文化产品线。如联合“状元文化”:岭南的第一个状元莫宣卿于唐朝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封川县(今广东肇庆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高中时只有17岁,是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状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代表着崇高的荣誉与渊博的学识,是历代文人努力学习的榜样。将端砚石与状元文化有机结合,可设计出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房装饰陈设品、摆件,如笔架、镇纸等;更有意义的是开发针对学童的砚石文具礼品,以岭南第一状元的少年英才,激励学童积跬步,至千里。也可将端砚石与“包公文化”相结合:宋代名臣包拯曾经在肇庆任端州府尹三年,为端州人民挖井引水,开荒教学,留下不少历史古迹,也留下了“包公抛砚”的千古佳话。包公因清正廉明被称为“包青天”,是历代推崇的官员楷模。将端砚石与包公文化相结合,可以设计出简洁大方的政府礼品,作为政府间交流的使者,展现肇庆的文化底蕴以及政府的良好形象;也可以设计成整套的办公用品,包括名片盒、卡片座、印章盒等,用于提升公司或者个人的文化品位以及公众形象。此外,肇庆还是龙母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内地天主教的首发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为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

2.继往开来,与时代接轨长久以来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砚石审美文化,其中心可以以“石品”两字概括。“石品”是指对端砚砚石天然花式的品评。名贵的石品花纹也象征着端砚石质地优良,稀有罕见。为了追求稀缺的石品,往往需要浪费大量的边缘砚石。可见对石品的过度追求,正是导致砚石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在砚石资源日渐枯竭的现状之下,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提倡“远石品,重创新”。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在结合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关注时展的动向,结合时代精神才能设计出符合广大游客需要、雅俗共享的好作品。新时代端砚石产品设计可从两个层面突破:第一方面,要跟上时代的审美潮流,特别是要跟上年轻人的喜好节奏,不要让端砚石产品成为怀古、守旧的代名词;可以结合时代的风貌和流行元素设计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甚至可以把卡通形象以及Q版造型语言运用到的设计之中。只要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设计,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也可以变得很潮流、时尚。当代端砚雕刻大师柳新祥另辟蹊径,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所创作的《中华神韵——水立方砚》,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于2008年11月荣获第三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第二方面,功能定位要符合当前社会的使用需求,传统的端砚石产品的主要功能是磨墨,但是现代社会对这种需求已几乎不存在,因此端砚石产品在新时代的功能需要重新调整和扩充。可将端砚石与电子产品联姻,设计出全新概念的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如端砚石材质的卡通造型U盘、仿古墨条造型的端砚石激光演示笔等。只要打破传统观念,端砚石旅游文化产品也可以做得很切合当代的使用要求,利用端砚石所特有的文化底蕴,提升产品或者空间的文化品位和价值。

3.多种材料综合运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批量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对于肇庆砚石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将使砚石产品类型不再局限于运用传统手工雕刻工艺制作的端砚,也可以扩大到利用机器生产的文化、生活产品,使其更接近于群众。从机械化大生产的角度来看,砚石产品并不一定是单一材料构成的,可以综合多种材料设计出现代化的产品,各种材料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材料优势,让产品的性能、审美以及经济指标达到最优。砚石文化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珍稀程度达到了宝石的级别。宋朝皇帝宋徽宗也称其为“紫玉”,或可知其堪宝矣。

纵观世界上的珍稀宝石,很多时候都是作为零部件使用的,这一点很值得反思和借鉴。在使用综合材料制作的产品之中,端砚石只是其中的一种材料,成为产品上的某个部件,这将颠覆过去端砚石产品均由单一的端砚石材料制作的传统,成为端砚石开发利用的重要转折点。使用名贵的端砚石制作的产品部件,应当使用在产品最显眼、最合适的位置上,以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这样既可以做到物尽其用、节约珍贵的端砚石材,又能大大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如果端砚石是作为产品的零部件使用,就不需单件成器,尺寸也可以做得比较小巧,因而对砚石余料的材料品位、性能和尺寸要求都可以降低;而且能使最终产品的造型、功能突破砚石的材质限制,从而极大地丰富产品的种类。如将端砚石余料与其他宝石、贵金属结合,制作首饰;与纺织工艺结合,制作服饰配件等;也可以将端砚石余料制作成装饰部件,拼装于家具、灯具、日用品上,提升产品的人文价值。图3所示为笔者所作的设计探索——《卧佛含丹砚石灯》,作品将自然奇观与砚石的人文情怀有机融合,有较强的感染力。当然也可以结合企业文化,把端砚石余料制作成产品的铭牌、标志等配件,镶嵌于产品的显著位置,传达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足见将端砚石产品部件化,与其他材料综合使用的广阔前景。

作者:王锡斌 单位:肇庆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