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抗战遗迹与城市建设的联合探微范文

抗战遗迹与城市建设的联合探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抗战遗迹与城市建设的联合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抗战遗迹与城市建设的联合探微

一、广州抗日救亡运动中留下的遗迹

广州人民终日在惊慌与无望中度过。在现在的广州市黄华路黄华塘有一块高1.71米、宽0.76米的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血泪洒黄华”5个血红的大字,正是记述日寇轰炸广州惨痛史的一个见证。1993年,这里被确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也是国共合作抗日的见证地。在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就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同胞一起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坚决抵抗日寇的侵略。迫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1937年9月下旬,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广州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37年10月,中共代表张云逸为筹建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而专程抵达广州;次年1月,办事处正式成立,成为中共在广州进行救亡活动的公开合法机构。办事处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组织进步爱国青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掩护中共广东省委和地下党的活动,对促使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位于现德政北路77号,后迁到现中山二路8—10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旧址建筑已不存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氛围下,中共在上海创刊的《救亡日报》由上海南迁广州,大批文化人在上海失陷后也撤退到香港和广州。《救亡日报》始终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内容十分丰富,成为抗战初期党在粤港地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从而大为增强。社址现位于广州市长寿东路。

正当广州人民抗日救国热情高涨的时候,在日本侵略者的狂轰乱炸之下,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随着日伪政权的建立,他们对广州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位于今广州南石头街的“粤港难民之墓”就是日军杀害香港和广东难民的罪证,他们死在罪恶的细菌武器下。这一惨痛的历史在掩盖了半个世纪之久后,终于昭彰于世。在日伪政权的统治下,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党组织力量也开始向农村转移,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各游击队也纷纷派党员潜回广州建立秘密联络点。所以,广州这时期也留下了党秘密活动的一些重要据点。如现位于广州中山四路谈家巷的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旧址、位于米市路1号的珠江纵队广州联络站、位于荔湾区文昌北路的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秘密活动机关旧址都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人抗日救国的历史见证。1945年,世界人民终于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1945年9月16日上午10时,广州地区日军签字投降仪式在现广州东风中路中山纪念堂举行,由中国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受降。张发奎询问日军代表田中久一等身份后,命令坐下,随即下达国字第一号命令,通过翻译宣读,日代表垂头聆听,精神颓丧,宣读完毕,日代表田中久一签署投降书,历时40分钟,完成广州历史最光荣的一页。

如今,历经沧桑的中山纪念堂已经成为广州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然,在广州这片热土上还有很多抗日遗迹,如位于先烈路的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原位于白云山麓马头岗的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等。总之,广州拥有的众多抗日遗迹可以让你读懂日本铁蹄下的广州史,从而激发广大民众爱国爱乡的热情,不忘屈辱,奋发图强,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建设广州城。

二、把握抗战史迹的历史价值,明确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

1.通过对抗日遗迹的保护,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历史。广州人民在抗战期间所体现的民族精神,都融在抗战期间的革命旧址和每一座纪念性建筑物中。这些历史遗迹资源具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日趋耗散性和价值永久性的特点。

目前,广州的抗战遗迹基本都得到了保护,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和资源整合,没有形成广州的文化品牌。以“粤港难民之墓”为例。1942年,在广州南石头的难民收容所,数以千计的香港和广东难民惨遭侵华日军以细菌武器秘密杀害。在兴隆大街45号隔壁,有一栋高大、厚实的两层建筑,这里是当年日军的细菌实验所,但一直都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又如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由于在“”期间遭到严重损坏,加上后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公墓面目全非,整个墓地被广园路和廉泉路切割,且被多家单位和民居占用,阵亡将士的名字早已不复存在,遗迹仅存半块墓碑、一座纪功亭和墓门。目前,重修公墓的呼声越来越大,广州市政府也相当重视,广大市民也希望能早日重现历史遗迹。抗战遗迹的保护不是铭记仇恨,而是警醒后人,要热爱和平。同时,通过这些历史遗迹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夯实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俄罗斯、波兰等国青年结婚时,大多要到无名烈士纪念碑献花、留影,以表示对先烈们的尊重,同时也是他们爱国的一种体现。

而在我们国家却往往被视为不吉利,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这么做。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润物于无声的文化熏陶远胜过机械化的灌输。80后青年是国家城市建设的主要骨干,这一群体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知程度决定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走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快,但对于本土的红色经典文化却了解不多,对于那段时期的历史一知半解,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我们所采取的“课堂”式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很难达到效果。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这里你可以读懂中国近现代史。因此,如何将抗战所展现的民族精神,融入到民族的文化中,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化的再生力,对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是一个老话题,却也是一个新课题。

2.抗日遗迹是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有力途径。城市要和谐发展,国民素质是重要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作后盾。对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作过高度概括:“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5]P623民族精神的精华,就是爱国主义。抗战期间,广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武装斗争和抗日地下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伪反动派,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这些精神财富的影响力有多大?它有没有充分植入我们市民的心中?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方式,结合广州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创新做法。作为新时期的广州建设者,要用好这些精神财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三、多视角下发挥抗战遗迹的作用,达到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日军侵占广东达7年之久,烧杀劫掠,罪恶滔天,广东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广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通过多种手段来发挥抗战遗迹的作用,实现城市发展与历史遗迹保护之间的协调,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政府层面看。城市建设的发展与红色经典文化的保护可以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又一次碰撞。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得到红色经典文化所衍生的民族精神的支撑。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广州明确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以此作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驱动双轮”。何为国家中心城市?它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如今,广州市委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更不能忽视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目前,广州现存抗战遗迹分布在各个区,应该加强广州抗战史的教育,城市的领导者和市民都要有这方面的认同感。要通过发挥抗战遗迹的教育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本地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统一思想上有所作为,形成保护遗址不仅是保存民族历史也是保存城市文化这种观念。一方面,要通过相关法规政策规范遗址的抢救、保护工作,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保护好历史遗址。另一方面,要整合抗战遗迹资源和社会资源,统筹规划,根据各区遗址分布特征,分门别类保护,分布实施,展示和体现广州的抗战文化和城市精神。

从文化层面看。广州是具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州的魅力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而目前广州还没有自己的抗战博物馆,没有一部堪比教科书的广州抗日战争史。法国巴黎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但见证法国以往历史的有形标记,在巴黎现代化进程中大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展示了它博爱优雅的城市特点。纽约的自由包容、雅典的理性深沉、罗马的英勇伟大……城市特点的形成都是通过城市文化魅力展示给世界的印象。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镜子,也是其成长、发展的动力。抗战文化、抗战精神的传承是很有必要通过博物馆这个体系去体现。博物馆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文化载体,因此,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广州能拥有抗战博物馆,让历史在我们身边流淌,让抗战所体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得以传承。

世界文化名城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活动的开展地、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重量级历史人物的活动地。广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抗战遗迹众多,资源丰富。因此,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进程中,把有利于逐步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充分保存抗战遗迹结合起来,既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这个城市知名度、人民文化素质的一个体现。相信广州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抗战遗迹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得以更好地传承。

作者:冯惠单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