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内外稀土市场发展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材料产业杂志》2014年第八期
一、2013年稀土出口情况
受稀土价格持续下调影响,2013年我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增长明显,出口金额同比下降。全年出口冶炼分离产品实物量达2.24万t,同比增长40%,出口金额达5.7亿美元,同比下降37%。从产品结构来讲,出口冶炼分离产品中主要以氧化物为主,出口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为64%和71%。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已经连续3年出现过剩,2013年配额剩余量达8599t,使用率为72.26%,见图2。
二、国内稀土企业发展情况
2013年,稀土价格不断下滑,企业的营业收入均有所下降,下降程度的不同造就了稀土企业的“苦乐不均”。如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包钢稀土”)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84.72亿元,净利润达15.74亿元;益阳鸿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鸿源稀土”)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净利润3500万元;然而,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快报显示,其子公司长汀金龙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去年略有亏损;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晟有色”)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6亿元,同比下降32.77%,其中稀土相关产品的收入同比减少了8.03亿元。研究发现,第一类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企业,不仅有像包钢稀土全产业链式发展的大集团企业,也有像鸿源稀土这样一般规模性企业。鸿源稀土尽管规模不大,产能仅3500t,但其产品有自己的特色,市场认可度非常高,我国每年出口的氢氧化铈产品当中有70%都来自该企业。另一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差,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产业不够完善,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前端部分,并且缺乏高纯及特色产品;另一方面,企业累积了大量的高价库存。
三、国外稀土企业发展动态
国外稀土跨国公司进行市场“内部化”运作趋势明显,布局已经完成“内部化”,通俗来讲即跨国公司的大部分交易将在其公司内部子公司或关联公司间进行,即市场内部化。2010年后,特别是2011年,稀土价格高企,国外稀土建设项目迅速增加,兼并收购项目也越来越多。美国钼公司近年收购了欧洲最大稀土金属生产商之一的爱沙尼亚(ASSilmet)公司、并购了加拿大NEO公司。通过并购NEO公司不仅控制了其在中国的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和淄博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2这家优秀的稀土分离企业,而且获得了全球最大粘结钕铁硼生产企业麦格昆磁的生产经营权,从而拥有了世界级粘结钕铁硼的生产能力和相关专利。钼公司还分别与住友金属和阿诺德磁技术公司合资建厂生产稀土永磁产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兼并收购,钼公司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从“矿山-分离-金属-永磁”垂直一体化的大型稀土集团。2013年,钼公司累计销售稀土产品达1.3万t,同比增加了42%,实现净收入5.54亿美元,同比增加了5%。公司董事长兼CEO贝德福德宣布,其配套建设的氯碱厂已经完成调试和试运行,这将会降低其生产成本。
澳大利亚莱纳公司采取的是上下游协同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通过与索尔维集团、德国赢创和拜耳等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和协议,以保证其产品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规模。日本拥有世界顶级的稀土金属、稀土合金和磁性材料等生产技术,缺点是缺乏资源。日本通过向印度、越南、缅甸等稀土资源国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合资建设稀土工厂,以此获得长期稳定的稀土资源供应。以上介绍的美国钼公司、莱纳公司以及日本稀土企业的这3种“内部化”的运作模式已基本成型,虽然目前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其市场规模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随着上述相关企业的产量增加与“内部化”运作模式的成熟,预计国外稀土企业将会严重挤占我国的国外稀土市场。
四、2014年稀土市场展望
笔者预计,2014年,稀土价格仍将以小幅震荡下调为主,预计单一稀土氧化物价格综合指数将在115~160区间运行;同时,轻、重稀土产品价格分化将会更为明显。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稀土行业将逐渐步入“创造性破坏”阶段,稀土企业数量将会明显减少,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面临被并购或淘汰的局面;冶炼分离环节以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整合将成为未来中国稀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作者:陈欢单位: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