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的文化品味及艺术内涵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21世纪的竞争将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对建筑来说也是如此。前几年,“欧陆风”大肆蔓延,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到处不顾条件竞请境外建筑师来本地创名牌。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大建设高潮中“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说明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近乎无知以及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盲目崇拜。世界知名规划师和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或许,中西文化的碰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解放后我们产生不少优秀作品,特别是1959年北京兴建的十大建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发扬。后来对复古主义的批判、受前苏联建筑文化的影响、国民经济困难时紧缩和调整建筑标准,以及中的“大批判”,都波及到建筑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本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期,却又受到“欧陆风”的侵袭。有一种误解: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我们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建筑领域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形式下,更要把握住自己,不能迷失了自我。梁思成早就提出,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
当今建筑市场的紊乱也是导致建筑文化品位低落的原因之一。建筑业繁荣是事业发展的标志,是文化高涨的象征。但由于专业篡行,专家错位,给建筑的文化品位带来不幸。工程师多但真正行家里手少,开发商承包商多,而建筑师设计师少,楼盘多而有个性的少。学建筑的要受非学建筑的制约,方案竞赛中选中的不是最佳方案,而是钱能通神,怪现象多。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乡村拙劣仿造大宾馆,到处是钢筋水泥,没有一点乡村味道。云南丽江竟盖了几个像希尔顿那样的星级宾馆。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面目雷同的新兴城市遍布各地,原有的古建筑群落受到新建筑的污染和破坏,完全忽略了民族建筑风格的发扬和保护。到处都是白瓷墙,蓝玻璃,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建筑,外国人称,这是厕所瓷砖贴错了弄到外墙,而国人以为这就是气派,就是豪华。北京城在不断的拆迁建设中把旧城风貌改造得支离破碎,令人痛心。中国的建筑师在哪里,21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往哪里去?中国建筑协会副理事长张祖刚对于北京老城的快速消失深感痛心,对于北京一些新建筑的出现无比遗憾,缺乏品位的现代建筑越来越多。雨果曾说:“建筑艺术是最伟大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不只是天才们的杰作而是平民百姓的劳动结晶,是一个民族留下的宝藏,是世世代代的积累,是人类社会不断升华的遗留物。”
由此可见,建筑不但是艺术,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强势文化,中国建筑显得无所适从。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建筑大师”称号的张开济,几年前与吴良镛、贝聿铭等一起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呼吁北京不要大拆大盖了,写字楼、大宾馆先不要盖了,否则,古老的有价值的建筑还没想好怎么办就一片片消失。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是永远的!英国伦敦这些年城市发展很快,但建设部门总是努力保持着这些街巷古老的特色,即使是扩建街道,兴建新的公共设施,也要在保护这些古街巷的前提下进行。这些小街巷不准车辆通行,只供行人步行。伦敦人这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这些看上去很丑陋的小房子,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这就是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品位和城市深厚的底蕴了。德国的柏林也是这样。作为首都,柏林只有一百多年。正因历史短,他们才更加珍惜仅有的东西。100年以上的建筑都是历史文物,须无条件保留。即使是拆除一栋没什么特色的民居,都必必经城市建设部长的批准。走在柏林,仿佛走在19世纪的大街上。他们原汁原味地保护了原有建筑群落,你会发自内心地感叹这座城市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厚,你觉得不仅仅是在赶路,而同时是在参观一座巨大的古迹陈列馆。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处于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学”与“中学”的根基都不够,相比之下“中学”的根基尤为薄弱。还原历史,修旧如旧。如果我们在建筑文化研究中能以审美的意识发掘遗产,当能另辟蹊径,丰富建筑的文化内涵。像中国这样悠久的国家,除列入保护名册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外,可以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的城市与地段俯拾皆是,就看你如何去发挥,去构想,去创造。要正确处理好名城保护、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名城既有传统感、又具现代感,做到两者交相辉映,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提高名城的文化品位。“近代哈尔滨的城市建筑体系是以西洋建筑为主体的构成体系,其中,以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建筑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建筑发展的主导潮流。这样一些代表世界建筑发展方向的摩登建筑能够同时性地出现在近代哈尔滨的城市建筑中,这在中国近代建筑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的地位。黄山是中国的名片,在1000多年的建设历史中,留下的古观寺庙、险塞关隘、游道平台、亭阁、桥梁、门坊等数不胜数。这些建筑已成为黄山文化景观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一个贫血的城市,是一个趣味低级的城市;一个不懂得保护历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
2建筑艺术与艺术建筑
建筑作为名词,指人们用石材,木材等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场馆、寺庙等。作为动词,在土木工程范畴,建筑是指兴建房屋之类或发展基建的过程。但这些描述远没有揭示出建筑的内涵与外延,建筑实际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不过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车尔尼雪夫斯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由此看来,建筑是不能不讲究艺术的。
就总体而言,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在闽西南山区腹地,客家人聚居的一带山庄,遍布着一座座环形的圆楼,它以其古朴、粗犷、庄严、雄浑的风格与精巧玄妙的建筑工艺,吸引着中外建筑专家与游客前来参观、访问,它被赞誉为“遗落的古月”、“建筑的奇葩”、“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独一无二的世界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成败不仅在于建筑者自身,还在于使用者对于建筑艺术语言的共识度。建筑者通过美学的感悟和艺术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设计出了大量有特色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文化、有内涵、富有人情味,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把建筑艺术推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进而产生了众多的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按国家地区与民族分,有欧陆风格、地中海式风格、非洲风格、拉美风格等;按建筑物的类型分,有住宅风格、别墅风格、宗教建筑风格等;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有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欧洲中世纪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等。建筑艺术是环境艺术。环境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无论是工作、生活与学习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建筑艺术追求的就是和建筑环境的高度和谐。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到中国的长城,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彩。建筑艺术是空间艺术,合格的建筑师对建筑空间要有自己文化上的理解,建筑在存在意义上可以说是空间意义上的延长。建筑艺术的元素是光、影与墙和空间,表现形式是四维空间。建筑美不仅在于实体,更在于虚体;不仅在于时间,更在于空间。外部空间组织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筑艺术不能不考虑外部空间。与今天杂乱无序、建筑与环境失衡的城市空间相比,和谐、有机的传统建筑外部空间逐渐吸引了各类学者的关注。
人类需要艺术性强的建筑,哪怕你搭一个最具有实用价值的谷仓,也还是要讲究一下为好。建筑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它用其巨大的艺术表现力与人类文化构成深刻的对应关系,世界上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作家果戈里说:“建筑是历史的年鉴。”我国侗族建筑就很有讲究。“侗族杆栏式建筑门的结构,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又具有文化功能、建筑审美功能和艺术特色。它蕴含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其开放性空间结构构成一个人性的封闭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人性化的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的深度表述。”
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他在《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们无时无处不在感受着建筑的美。漫步街头,你会为仪态万千、新颖别致的现代高楼大厦所吸引,你也会被绚丽多姿、闻名遐尔的古代建筑艺术所陶醉。建筑具有双重属性,教皇亚历山大有名言:“真的有价值的是实用,华丽的光环却是跟感官借来的”。其他品类比如文学、音乐、绘画与建筑是不同的,它们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其艺术性体现在建筑的功能、目的和方法、手段的和谐统一之中。建筑作为物质产品,体现着一定时代的物质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其视觉形象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我们追求艺术性的建筑,是为了让建筑给我们带来适用的同时,也带来美的享受。哪怕是最简单的、最实用的建筑,我们也不希望看到劣质的材料,不合理的设计,混乱的架构,面目可憎的外形。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塔是给人以“建筑美”的建筑类型之一。“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是一座典型的辽代八角密檐砖塔,其造型优美,古时从西南方进北京城远在十几里外即可见到这座佛塔耸立在地平线上,是北京城的重要地标之一。”
再如桥梁,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观赏功能,为城市起到美化作用。优秀的桥梁作品常被视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甚至成为时代的象征、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桥梁美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既有美学基本原理,又有桥梁工程的结构概念。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在砖石结构的技术条件下从梁板结构,发展到拱,发展到穹隆,到高直建筑的砖石框架结构;古代劳动人民,运用简陋的技术创造出了诸如金字塔,斗兽场,雅典卫城这样气势宏伟的杰作,古代西方能工巧匠的智慧在各类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审美迷失,艺术缺失,只有建筑而没有艺术,只有居住功能不具备审美功能,肯定会被历史所忽略。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但最终是艺术。
3生态建筑、节能建筑与环保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指将建筑看成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的三大生态目标,还必须实现生态健康的“五化”(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指标,达到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标准。2008年10月25日,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主题,《城市、建筑与生态》论坛在北京序幕。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业界最关注的如何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这一热点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同志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搞好城镇村的规划和建设上,我们应切实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去。
生态一词,古代是显露美好的姿态,或者指生动的意态。后来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是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这一密切关系。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要完成一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乃致最后完成都需要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莱特是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全美20世纪十大传世建筑,他一人就占了四席,非科班出身但奇思妙想不穷。他的落水山庄名列十大传世建筑之首,这是一座建在瀑布上的房子,美得绝伦。建筑是不可能脱离空间而进行的,所以不能不考虑环境;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人,因而又不能不顾及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大量的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集成了规划、建筑学及材料、土木、环境、机电、设备、热能、信息等工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与之密不可分还有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但是,建筑节能领域存在很多技术及质量问题。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建筑是一门艺术,节能是一项国策,艺术与国策完全可以统一于建筑中。什么是建筑学?国际建协华沙宣言指出,建筑学是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艺术和科学。因此,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总是在特定环境中,是整体空间结构的一部分。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之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表了“二十一世纪行动纲领”,提供了更详尽的发展蓝图,可持续发展包含的“需要与限制”、“进步与极限”等内容,赋于建筑学一种新的环境意识及认识世界的角度,它是建筑师的职业责任核心之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筑时一定要将建筑节能融入设计中,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周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商为了住宅销售和价格定位,往往偏重有利于销售的要素,使住宅面向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方向。通透外飘窗、落地窗比比皆是,而对节能要素不予考虑。许多购房者在选购住房时,往往注重房子的价格、户型、位置、环境等,几乎不去过问节能等工程质量的问题,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建筑节能。目前我国新建建筑有99%是高能耗建筑,只有不超过5%采取了节能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小区规划布局时未从节能角度考虑建筑的最佳朝向,只是简单考虑日照和通风等影响。夏热冬冷地区盲目套用国外寒冷地区的建筑方案。有的地方建筑设计只考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和加强建筑的严密性,而忽视由于封闭阳台带来的附加温室效应,导致南向过热以及各不同朝向房间严重的热力失调。对亚热带气候特点的节能技术,主要有自然通风、遮阳、隔热以及自然能的利用。自然通风优良的住宅,空调能耗也会大大降低。建筑业有一种说法:“浪费就是美”。在这种思想下,很多建筑徒有美观却不节能。除了设计之外,建筑材料是否节能也值得考虑。比如屋顶材料,外墙材料都十分重要。提倡利用自然资源,遵循建筑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而非改变自然,特别是具有特色的自然地貌,应充分利用。如车库、公共区域以及住宅的客厅卧室都尽量使用自然光,利用太阳能技术为室外广场灯、草坪灯提供电源;利用风力发电补充公共照明的电源,将自然光源引入地下一层,减少公共照明负荷;采用雨水回用技术进行绿化灌溉及清洗车辆等等。
北京的节能环保住宅,几年前就有人开始研究和建设,众所周知的锋尚国际公寓和万国城MOMA,曾经被业内称为“舒适住宅”,因为前些年人们对低碳还不认识,总觉得不如宜居来的实惠,时隔若干年回首当初的设计理念,这些项目实为经典。当代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和城镇急剧膨胀,出现了土地资源紧缺、大气和水资源严重污染、酸雨增加、臭氧层空间扩大、物种消失等全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界的惩罚已迫使人类认识到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重要意义。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环保浪潮将可能成为继上个世纪末全球第三次浪潮后的第四次浪潮。以前的建筑设计,大都遵循“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目前最需要充实的内容就是“节能”与“环保”。1992年随着《里约宣言》的签署,说明人类的建设活动进入了理性阶段,从“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回归到“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杨景春单位: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