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设计中的功能和形式理性思维研讨范文

建筑设计中的功能和形式理性思维研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设计中的功能和形式理性思维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筑设计中的功能和形式理性思维研讨

1建筑设计中的功能理性

举例来说,农民搞个鸡舍,他要考虑:养多少只鸡———使用者,建在什么位置———环境,需要多大地方———空间,用什么东西———材料,花多少钱———投资,找哪些匠人———建筑师.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多少———这些使用者对建筑都有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样的环境能使打鸣工作进行得更好、鸡蛋得以完好地保持,多大的空间可以使小鸡们便于嬉戏……如果主角换成能够独立思考、行为不断变换的人,这个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复杂.所以,功能的研究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功能是否合理也是衡量一个建筑设计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1932年,勒•柯布西耶为苏维埃宫国际竞赛提供了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方案.如图1所示,为建一个能容纳14000人的观演厅,柯布西耶设计了一个约300英尺高的钢筋混凝土抛物线拱,通过埋在地下的支撑体将其撑起于乐队的上方,吊着由钢桁架支撑的观演厅的屋顶;钢桁架的另一端则架在从大厅的另一面竖起的支架上;悬在钢桁架下的天花,由两层仅几英寸厚的混凝土薄壳组成,两层薄壳相距6英尺7英寸,既能作为声音的反射板又可作为隔热层.

整个大厅,几乎与协和广场一样大,无任何笨重的支撑,绝对的自由.柯布西耶这样描述他的设计方案:这个观演厅被设计成一个最纯粹的瓶(vase,暗示纯粹空间),模仿半开贝壳的双曲面;相对于观众席上的每一个点,在天花上都有一个使声波产生偏转反射的点;从观众席上的每一个点都能不受阻碍地看到舞台和大厅中的任何一个点.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声学中引人注目的难题,消除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任何障碍.柯布西耶的设计及其体现的简洁纯粹的美学观在当时令学院派的评委们难以接受,但是他对建筑功能的理性思辨却是显而易见的:要拥有一个容纳14000人的观演厅→视觉不受障碍的大空间→钢桁架吊起屋顶→巨大的抛物线形拱;观众席上的每一个点都能不受阻碍地听和看→屋顶仿半开贝壳的双曲面→纯粹的瓶.在空间和视听角度,柯布西耶的形式构建逻辑是理性的,充满了现代主义的理性色彩.

2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理性

形式理性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来自项目本身,另外一种来自形式本身.

2.1项目的形式规定性

比如地块形状,一个方形的地块和一个异形的地块对建筑的形式要求是不一样的,最终的建筑形式也应当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即使同一个设计项目在不同的建筑师手里会呈现不同的平面形式构图,但每个方案都需要解决平面与地块本身的形式关系问题.在与地块形状相结合的案例当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如图2所示,该馆位于一块3.64hm2的直角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邻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面正对老馆(西馆)东翼.

东西两馆相隔约100m,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与西馆取得联系,并有效利用这个不够规则的场地,是建筑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贝聿铭延续了老馆的轴线,并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面朝西馆,为展览馆;东南部的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这样的处理充满了理性色彩:轴线与西立面用于统一和协调建筑之间的内外空间关系,不同的三角形适应了不同的建筑功能,同时建筑四面均与基地保持平行,表达出建筑对环境和道路的尊重,其平面形式使得建筑与地块结合完美,相得益彰,让人很难再设想另外的形式.不仅仅是地块形状,诸如地形地貌、文脉特征等环境氛围,都会对建筑形式的生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王澍在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如何与一座不大的先在的山共存.最终,他将新的校园建筑全部布置在地块的外边界,使建筑沿山体的延伸方向自然摆动,形成法规所允许的最高密度.如图3所示,与中国的书法相似,每栋建筑都如同一个汉字,呈现出面对山的方向性,而建筑之间的空白是在暂时中断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山的位置.从平面看来,王澍的安排有着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妙:建筑与山呈现一定的距离,关系是“疏”的,建筑又是集中安排的,是“密”的;山是自然的,建筑平面是“随意”的.这种处理无疑和象山是融合的,和中国传统园林也是融合的,颇有一种浪漫的理性色彩.

2.2形式法则的规定性

形式有形式的构成法则,也有它的变化规律.一堵墙,用玻璃建造和用石块建造,效果不一样;墙上要开窗,开方窗还是开圆窗,效果也不一样.同样尺度的空间,用木头搭建、用砖石叠砌、用钢和玻璃构筑,会形成不一样的形式体验和空间品质.形式与形式的结合有着内在的架构方式,尽管这些方式有时难以言表.在苏维埃宫的竞赛中,柯布西耶本来是以莫斯科河作为建筑的主导安排各个功能部分的,但后来转为探讨形式自身的构成,最终把大小会议厅安排在建筑群“龙骨”的位置上,使形式本身的构成成为项目的主线,河流的作用则退居其次.

设计过程如图4所示,最终的参赛方案无论是体量的变化还是空间格局的组成都显得更为严谨,形式更有秩序,对仗工整,难以更改。再如图5所示的一栋集办公、教学、宾馆于一体的高校科技大楼:上部的旗帜感象征物与同样呈锐角的裙房相呼应,锋利的锐角表达出凌厉的气势;宽阔的门厅和打开的裙房两翼彰显了敞开的胸怀;呈点状均匀排列的窗户和线状排列的富有节奏感的立面分隔线令人联想起整齐的队伍以及步调一致的行进步伐;墨绿色的玻璃色调沉稳,建筑师用洗练的手笔表达了建筑的身份以及它所承载的精神气质.

锐角是最带有紧张感的,具有极度的主动性和敏锐性;直角是客观的、冷静的,最带有寒冷感觉和抑制感情的特点.所以,锐角和直角和人们脑海中的军人形象———客观、冷静、正直、威武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建筑师敏锐地把握了锐角和直角的形式意味并在设计中成功地进行了运用.可以想象,如果这座高校建筑全部采用圆角和弧面的形式,那么它所呈现的精神气质将会大打折扣,这就是形式本身的构成法则.

3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的综合运用

从现代建筑的经典语言“形式追随功能”来说,在设计思考当中,功能理性应当是先于形式理性的.不从功能分析的角度来完成建筑最为重要的使用价值的话,那么关于形式的任何思考都可能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成功的设计都是经由功能的分析推导出各个功能区块的体量及造型,再由这些功能区块本身的构形特点安排出整体构成.

在设计中,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有着前后递进关系的,假设功能安排当中局部发生了变化,那么随之发生的就是功能形体的变化,整体构成也会随之变化,但蕴含在其中的功能理性与形式理性的推导关系是不变的.每个设计项目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最初建筑师并不熟悉项目特点,需要从功能理性的角度出发,仔细分析其内部组成以及组合关系、外部设计条件及法律法规等基本条件,得出项目所需空间体量,然后再进行有效组合,探讨这些体量在空间角度的组合关系———这就是形式理性作为主导的设计阶段.一旦建筑师对项目所需求的功能安排了然于心,设计就逐渐演变为形式游戏———历史上由建筑师妙手偶得的建筑形式大多出自这一阶段.灵感勃发时的设计很难再用功能理性或形式理性去分析,但设计是不会一蹴而就、凭空出现的,建筑师必定要经过这个分析的过程.

对于多样、复杂的建筑功能和成熟的建筑群落来说,形式本身承载着多重、复杂的因果关系,有时是功能为主导,有时是结构为主导,有时又是材料或技术充当先锋,有时是各种限制条件和形式因素杂糅交错,很难将功能理性与形式理性区分得非常细致,正像功能和形式本身难以厘清一样.以王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如汉字一样的建筑散布在象山周围,与象山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些看似随机的、无规则的散布,其实是承载着多种含义,建筑师希望校园建筑回望传统的中国书院,在一种“大合院”的聚落中形成“塔院式”的“面山而营”的布局,合院又被设计者故意打破,随山体扭转、断裂,兼顾着可变性和整体性,糅合着传统山水的“三远”透视法和文艺复兴的一点透视法,有着精微分辨和差异共存的场所特征.在这样的规划平面中,传统与现代并置,理性与诗性共存,其设计思维呈现出一种混杂的丰富性,并非条分缕析的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在这里,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杂糅并济、相互交融的.

4结语

每个建筑都有各自的形式,每个建筑师都有各自的构形法则,而且面对不同的项目会有多个随机的可能.所以,我们无法单纯地用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去区分所有的建筑,甚至很难用诗性或理性去分析所有的建筑,但是建筑设计的理性思维应该是需要提倡的.建筑的形式设计一旦仅凭经验和直觉,建筑学的专业性必将大打折扣,建筑设计将损失其应有的自主品格,变为诸如长官意志等各种因素相互牵制、妥协折中的“什锦拼盘”,城市的面貌也必将变得“光怪陆离”或“千城一面”,缺乏应有的统一感和稳定感.到现在为止,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城市中,建筑形式仅凭经验和直觉去设计这种状况仍然较为普遍,所以在普通的建筑当中亟需一种预设的理性、一种底层的价值,有了这种理性的支撑、这种价值的支撑,形式才会显得更有意义,其中的生活也会更有品质,作为构建生活载体的建筑设计才会得到它应有的尊重,才能凸显其专业价值.

作者:董新意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