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探究范文

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探究

1教学方法的实践

我校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办学时间较短,教师队伍年轻且缺乏经验。因此在学习其他优秀院校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自身条件,取长补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作为《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专业教师,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坚持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优化。对《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基本表现技法的训练,往往是以临摹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教学,讲授表现技法。作业的布置方式是临摹案例,案例的选取通常为优秀的学生作品。这种练习方式,主要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掌握临摹技能和画面表达技巧上。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很少会主动问“为什么”?缺乏理论分析。导致盲目的临摹并机械的完成作业。因为不得法,所以学生在技巧方面的学习也会浪费很多时间,经常有毁图重画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表现技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如画面构图关系、形体的体量关系、透视关系、以及色彩与光影变化等,这些基本的分析是学生学好各种表现技法和方案设计创作的前提。因此,在掌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去临摹或创作。在教师指导下,参照范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模仿,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2)联系实际,培养设计创造能力。《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包含建筑基础知识、设计表达技法、形态构成和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四部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课适宜用讲授方法,实践课则要加强实践指导。建筑设计从创作到建成是一个整体,创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理论的讲解时教师就更要注意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宿舍都是讲授建筑设计理论的最好案例。对于实践指导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在作业的选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业题目的选取标准的原则是有两个:①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性;②尽可能多鼓励学生到现场实际测量,参观感受,然后创作发现。经过3年的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调研分析。面对真实的蓝天白云,真实的场地环境,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设计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设计热情。当然,完成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任课教师要联系场地,查阅相关的设计资料;学生也要现场参观,收集资料。但是如果在初步课程中加入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都会有所提升。例如我校2011级学生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第一次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设计的兴趣上就明显比2010级学生高出很多,临摹和抄袭作业的的现象也明显减少。同时,教师普遍反映2011学生对建筑场地、建筑设计等后续课程的接受能力也较2010级学生好。

(3)交流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筑初步课程的上课方式与其他课程不同,教师在每节课上会安排上很多时间与学生交流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应该主动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与教师交流沟通,解答疑问。以往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利用时间,懒散拖拉,把课后的作业拿到课堂上来做。这样长期下去导致有的学生的作业成果以临摹和抄袭为主,很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交流。对于学设计专业的学生,善于沟通交流也是基本设计能力的体现。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完成。比如:“建筑测绘”,“城市街区空间环境分析”等内容。根据作业题目的难易确定每组的人数。以40人的班级为例,两个辅导教师,学生通常分为10组。这样课后学生便以组为单位在内部查阅资料,交流,选题,在课上与教师沟通。以组为单位固然加强了交流,但为了避免作业的重复性,又规定每组成员在一个作业的内容上必须有所不同,这样既最大程度的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对《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2.1《建筑设计初步》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优化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有助于知识的循序渐进和消化积累。在课程设置上,一年级安排画法几何课程、素描课程、建筑概论课程、景观建筑制图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课程。二年级安排建筑设计课程,景观设计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课程。这些课程都与《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联系紧密。画法几何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识图与制图能力。素描课程构建绘画基础,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建筑概论课程从专业的角度介绍建筑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入学的新生对课程的安排衔接认识不够,每门课程的作业量都很繁重,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盲目且主动性不够。即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按各课程的要求学习,普遍反映也很吃力。很难把学到的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因此就需要各课程老师在教学上注意交流,相互配合。例如《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与景观建筑制图的关系就可以说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景观建筑制图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景观小品的识图与制图;《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训练建筑绘图与接触初步设计理论。对于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一年级就应该注重景观与建筑的结合和切入点。因此,在课程作业的衔接上,不能单纯借鉴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来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来布置学生作业。例如11级学生的《建筑设计初步》测绘作业就结合景观建筑制图课程将题目布置成测绘校园景观,公园一角等。这样既可以掌握基本的建筑尺度又可以更好的完成景观建筑制图教学内容。又比如说,建筑概论课程的外国建筑历史与建筑初步的一些柱式线条图结合在一起。在概论课上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详细讲解柱式的知识,然后在初步课上再传授基本的绘图知识。这样,在有限的学时下学生能更好的将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之间也可以经常交流和研讨授课内容,同时减少学生繁重的作业量。

2.2《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优化作为景观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第一个环节,《建筑设计初步》是学生入学后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对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使其具备识图、绘图与基础设计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建筑观与设计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不同于建筑学专业。建筑学专业是高等教育中开设的一个专业,是一门以学习如何设计建筑为主,同时学习相关基础技术课程的学科。按照国家对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培养的要求,以景观建筑设计为主线,拓展建筑学、室内设计、景观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当紧扣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且注重衔接其他课程的设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3个培养目标。①巩固基本功训练,②加强设计创造能力的指导,③注重成果分析。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入学的新生大都没有艺术功底,因此基本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在基本功训练方面还是有一定成效的,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扬弃,结合时代和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对传统模式重新整理、加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工具线条训练、工程字体训练、徒手建筑钢笔画训练是主要的内容,尤其是徒手建筑钢笔画更要配合建筑素描水彩等强化训练。当前的设计人才培养尤其要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配合软件课程,可共同安排课程作业,既练习了软件的应用又加强了设计成果的表达。因此对以往的水彩和水墨渲染等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减少学时和作业量,偏理论分析的讲解。而对于测绘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要注重电脑绘图的表现。对于一些形态构成的作业,可以鼓励学生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这样既节省了学生手绘制图的时间,又从基础就锻炼了电脑的使用和分析能力。《建筑初步课程》历来是作业量很大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辛苦的作业成果,教师在讲评时要尤为重视,因此成果分析要本着公开,交流的原则,让大家参与评图,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讲解等。为了实现上述的3大目标,在教学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根据学生认识、接纳事物的特点把课程教学划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主要环节,以在强调不同阶段侧重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既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便于教师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变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为互动的形式;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并适当加入学科发展的新内容,以此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兴趣。

2.3《建筑设计初步》的案例教学平台与模式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案例教学上,会采取很灵活的方法,有视频教学的形式,选取优秀的教学资源;有讲座的形式,聘请有经验的工程设计人员;还有竞赛的形式等等。比如说,每年都会聘请建筑设计院或景观设计院的工程师为学生做讲座,也会带学生到周边的城市和设计公司参观学习。又比如说建立有效、长期的实习基地来建立案例教学的平台,具体来讲就是在学习阶段输送学生到合适企业进行短期锻炼,同时也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人员和现有教师一起上课。

3结束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作为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不应也不能代替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并注重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并向其他同类院校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更要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符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洪艳单位: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