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检测试验项目的确定。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种类繁多的建筑材料,因此,在这些建筑材料进场的时候就要严格把关。在进行检测项目的设定时,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和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内部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来进行,举个例子,在对作为混凝土主要成分之一的水泥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其细度、凝结时间、强度及安定性按批次进行检验。
2)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取样。
在取样时,因为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因此大多从一批材料的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材料作为样品,如果是钢材的话,则从规定部位截取部分钢材作为样品。也就是说,在取样时,不仅要保证有正确的数量,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部位进行取样。这是因为,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样品数量的很大影响,如果采用了错误的取样方法和部位,以及较少的采样数量,就有可能增大试验结果中的误差,甚至得到的结果是完全错误的。而现实情况却是,在具体的取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具代表性的抽取样品,不充足的样品数量,和不正确的取样方法等现象的发生。
3)明确一些建筑工程所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材料的性能。
为此,有明确的环境条件规定,在进行检测时,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得到具有可比性的试验结果。例如,对所处环境的温度非常敏感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在对其性能进行检测时,必须将室温控制在23℃并且上下不超过2℃的环境中进行拉伸试验,假设有九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样品是从同一个母体中抽取的,分别对这九组样品进行抗拉力试验,首先对这九个样品进行分组,可以以每三个样品作为一组,在对第一个组进行拉伸试验时,设定其所处环境温度为标准的23℃,第二个组和第三个组在做拉伸试验时,设定其所处环境分别为28℃和18℃。当具体的试验操作结束后,得出每一个组的抗拉强度的平均值,试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8℃时,其抗拉强度的平均值要比环境温度为23℃时的抗拉强度的平均值低2.8%,当环境温度为18℃时,其抗拉强度的平均值要比环境温度为23℃时的抗拉强度的平均值高3.5%,从该试验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会对材料的相关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进行检测试验时,将所处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非常有必要的。
4)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无论什么样的试验,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都难免会有误差现象的发生,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也不例外,在做钢筋拉伸试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某些试验人员在目试件出现缩颈时就认为试验已经完成了,而不是等到试件发生断裂才停止,这是一种违规的操作,这必然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的现象的发生,但是,它不同于真正的试验误差,而是属于人为导致的误差。如果没有拉断钢筋,那么试验结果获得的伸长率就明显要低于拉断钢筋后获得的伸长率,显然,这是违反相关规定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坚决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当然,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比如钢筋焊接件,因为它们在施工实践过程中。用不到伸长率这一性能指标,因此,在检测试验过程中,在目试件出现缩颈时就可以停机了。
5)在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作为同一组的不同试件,在试验检测完成后,得到的结果可能具有较大的离散性。为了确保能够获得一个准确的试验结果,按照规定,对某些试验结果数据可以进行取舍选择,例如,在对水泥胶砂进行强度抗折检测的试验,当试验完成后,如果三个试验结果中,有一个试验结果所获得的数据比平均值高或低的程度超过了106,则该数据必须剔除,然后求出另两个检测试验结果的数据的平均值,并以此作为最终的试验结果。如果三个试验结果中,有两个试验结果所获得的数据比平均值高或低的程度超过了106,那么,这两个数据都要剔除,留下的唯一一个数据作为最终的试验结果。如果三个试验结果中,三个试验结果所获得的数据都比平均值高或低的程度超过了106,那么检测试验需要重新进行。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材料进行强度检测试验时,对于试验结果数据的取舍都有不同的方法,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什么都不管,求出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就完事了。求出上面检测试验数据的结果后,还需要进行数据修约处理,这一过程也有严格的标准,最终保留的数据位数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检测试验结果有时也可能出现严重高于或者低于预期,或者同一组检测试验得到的结果数据具有较大的差距,或者最终得到的结果出现相互矛盾的非正常现象,对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时的进行再次的质量检测工作。
作者:孙亚清单位:秦皇岛星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