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通过采集数据信息和网络技术达到对于城市的检测和分析后及时智能的做出响应要求,用智慧的手段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城市。本文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梳理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模式,提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现状;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越来越多问题,生态环境、地震泥石流、流感疾病等城市病困扰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对于这些突发问题进行预警、检测以及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城市的出现为城市的发展提出措施和指明方向。科学技术及其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实践探索。智慧城市提出全新的更加科学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生存方式,提高信息化程度,依靠科技手段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增加城市服务体系的冗余性和连续性,实现城市的智慧和谐发展。
1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内涵
城市化和信息化为城市生活带来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更理性的工作方式,同时科技的进步使得这种便捷智慧程度越高,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后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也极大的改观城市的交通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智慧城市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云数据、物联网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集成的新一代技术革命,为城市规划建设、数据采集整理及智能化管理提供新模式,是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结合,体现城市走信息化、全球化、低碳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本质需求。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可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的平台让这一切互联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1]。随后根据对于解决城市问题方案而提出智慧城市这一崭新概念,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2]。
2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及问题
2.1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
2009年,我国智慧城市开始建设发展,同年8月7日,总理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3]。在全球科技风暴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多个城市把智慧城市列入重点研究课题,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上来,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提出“智慧城市5大核心平台体系”的架构体系,已在智慧上海、智慧克拉玛依等项目中得到应用。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国家鼓励创新应用模式,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感知和互通有无,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努力推进面向知识社会的推进,构建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目前城市建设中每个城市的经济基础,科技环境等不相同,因结合当地城市特点,有计划分批有序开展,切记盲目重项目,轻计划,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从未止步,给城市带来更多智慧和舒适的服务,对于改进城市生活,促进城市管理,改变生活方式起到重要作用,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应不遗余力的继续建设,为城市的更加智慧做出更大努力。
2.2智慧城市的发展问题
2.2.1经济支撑不够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综合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论从硬件建设如电缆的架设、基站的建设等,软件建设如人才培养、系统开发、高科技技术的研发等都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和人力资源,持续时间长且见效慢,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形成网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为城市就是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只有对于数据源的采集,技术的相互共享和后期处理整合起来,才能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效率,因此需要巨额资金的持续支撑来建设,可加大政策投资,也可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多渠道多领域的建设数字信息化城市。
2.2.2政策导向不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复杂性的巨型城市工程,涉及面广,从建设初期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以便在规划的前提下分步有序推进,同时合理的进行资金、人力、技术的有效配置。目前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制度政策,但是具体到每个城市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未进行因地制宜的统筹规划,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相关具体措施和制度不健全,造成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阵风,未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2.2.3管理制度不全城市中各个部门,每个团体形成自己的权利范围,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信息不能进行互通和共享,各系统独立建设运行,信息碎片化严重,无形成统一的录入标准和保存机制,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造成资源的浪费。应完善城市的管理运行体制,健全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合作制度和信息的共享,以最大的能力实现资源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2.2.4创新激励不足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强地方、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国家层面的政策方针。但是科技研究从前期调研,人才储备、后期成果研发成功,中间经历曲折和资金等因素影响较大,往往多数企业及其研发单位购买已经成熟的产品,核心技术仍无法掌握。加大创新激励的资金扶持和人才培养,建立智慧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智慧城市的长远发展。
3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
3.1政策鼓励型模式
政策鼓励型模式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主要角色,制定优惠政策、资金和税收政策来鼓励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单位进入到智慧城市的研发建设中去,形成创新的良好氛围,政策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给予企业政策扶持,签订责任书,使得企业安心搞科研,提高科研信息技术的市场转化机制,带给企业更多丰厚的利润,通过政策及其资金两重引导激励,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积极成长起来。
3.2创新驱动型模式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结合“互联网+”的经济新形态,利用新兴技术和社会创新融合,培养激励创新观念,培育创新大环境,敢于接受新事物,学习利用新技术,开拓创新思维。创新驱动型模式以创新为核心以此成为提升城市智慧建设的重要途径,包括创新体制、智慧网络、智慧民众和创新管理等方面,技术创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利用新技术和新工具,实现城市结构和方式的转换发展,是取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之一。
3.3服务提升型模式
提升服务效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深化智慧服务应用,加强信息数据的共享,实现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办事程序,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优化提升公共管理服务能力,通过高效、精准、智能、便民化的运营体系来全面提升人们幸福指数。应用大数据技术和管理理念,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用信息数据创新成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助力城市服务的效能更高。
3.4现实需求型模式
目前城市开始转型发展,由以前的高污染高能效开始向技术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低碳、低污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新兴产业是城市新的生命力,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解决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的就业需求,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培养智慧上下游产业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现实需求模式。
4结语
信息技术对人类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智慧城市理念的城市建设,解决发展中的城市问题,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目前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和经验基础,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安全是两个重要领域,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城市的竞争将是信息之争,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信息和通讯手段,采集、遥感、分析、计算整合城市各个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梳理加工,对于城市中的生活、安全、服务、灾害乃至战争做出科学智能快速的效应,为城市的运行提供智能保障,打造智能型宜居宜业城市。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01):8~16.
[2]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3]彭继东.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
作者:曹鹏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